花香型小块白茶饼加工工艺探讨

2013-12-24 06:04张应根王振康陈林邬龄盛
茶叶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茶饼白茶压制

张应根,王振康,陈林,邬龄盛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 福安 355015)

白茶产品依据鲜叶的嫩度主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传统的白茶初制加工主要包括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1],产品保留了鲜叶的自然形状,外形松散,包装、贮运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问题;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是原中国茶业公司福州分公司(现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和福鼎白琳茶厂为适应港澳市场的需要,于1968年研制的一个新产品,按白茶加工工艺,在萎凋后加入轻揉制成,现在已远销欧盟、东南亚国家及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3];新白茶初制工艺为:萎凋、堆青发酵、轻揉、干燥[3-4],由于经过轻揉捻,条形较传统工艺紧卷,色泽暗绿带褐,香清味浓,汤味似绿茶但无清香,似红茶但无酵感,浓醇清甘,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虽然新工艺白茶较传统白茶外形上有较大提高,体积缩小20%左右,但还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外形松散,不便贮运、包装和携带等问题。

茶饼(饼茶)的制作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5-6],将茶叶制作成茶饼,可以极大地缩小茶叶体积,方便储运和携带;现今茶饼产品在茶类、品种、花色上均有较好的发展[7],但除漳平水仙茶饼[8]等少数产品外,绝大部分饼茶产品均是先将鲜叶加工成毛茶,再经蒸汽蒸湿后压制成饼[9],饼块相对较大,每饼质量都在250g以上[10],易产生“酵感”,产品特征风格、新鲜度等减弱甚至丧失。本实验拟采用控温控湿下进行恒温恒湿萎凋,通过适宜的萎凋技术,在白茶初制工艺过程中将其制作成小块茶饼,并探讨工艺技术对饼茶香气品质与风味的影响,创新白茶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白茶产品的多元化需求。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福鼎大毫茶1芽2~3叶鲜叶为原料。保持鲜叶芽叶完整、匀净、新鲜和清洁,不夹带杂物,不堆压,避免机械损伤。

1.2 主要设备(图1)

A木制压饼模具:配有底座、模套、加压柄,模套内径5 cm×5 cm。

B 可控恒温恒湿萎凋车间:温度控制范围20~40℃,控制精度±1℃;相对湿度控制范围 35%~100%,控制精度±5%[11]。

图1 设备器械(A压饼模具;B可控恒温恒湿萎凋车间)

1.3 实验方法

1.3.1 实验设计

实验设置鲜叶萎凋减重率为60%、70%、80% 3个不同萎凋程度时进行压饼作业,同时制作以上 3个不同萎凋减重率的散茶样品和室内自然萎凋对照样品(CK)。

1.3.2 样品制备

鲜叶采回后,均匀摊放在洁净的水筛内,以不重叠为度,上萎凋架,置于恒温恒湿萎凋室内萎凋。萎凋室内控制温度在 25~30℃间,湿度控制在65%~75%之间,并适量通风,至设定萎凋减重率时,按表1中工艺制作样品,茶饼用木制模具压制成5 cm×5 cm的小方块状,饼块压制后用食品专用包装纸包好,先以100℃快速烘焙30 min,摊凉30 min后,用80℃烘至足干(约1 h);对照样品在室内自然条件下萎凋70%减重率至时结束萎凋。

鲜叶萎凋减重率在60%时,叶片柔软,不易断碎,可以直接进行压饼作业(2号样品);而当鲜叶萎凋至70%及以上萎凋减重率时,叶片硬化,此时若进行直接压饼作业,则导致茶叶断碎且饼块无法压紧,因此必须将萎凋叶经蒸汽蒸湿,使叶片变软后再行压制,即试验中,4号样与6号均为在萎凋结束后经水蒸气蒸湿变软后再行压制的茶饼,萎凋减重率越高,所需蒸汽处理时间越长。

表1 试验处理工艺流程

1.3.3 品质感官审评

感官品质审评参照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中的白茶审评方法进行,重复3次,以评语为主,主要评价所制样品是否具有白茶品质风格及其强弱程度。

1.3.4 香气成分测定

香气提取-同时蒸馏萃取法(SDE)

取茶样(粉碎)20.0 g于1 L圆底烧瓶(蒸馏瓶)中,加入300 ml水,同时加入1 ml 50ppm(v/v)癸酸乙酯及玻璃珠少许;在萃取瓶中加入30 ml重蒸乙醚并置于45℃水浴中。装置连接后,缓慢加热,至蒸馏瓶中微沸,保持微沸回流1 h。萃取结束后,回收乙醚,并加入少许无水硫酸钠,于 4℃冰箱静置过夜,次日用N2将乙醚浓缩至1ml,4℃保存。重复3次。

香气分析

GC-MS分析条件:采用Agilent 7890A/5975C GC/MSD气质联用仪;DB-5质谱柱;进样口温度:250℃;分流进样,分流比 20:1;升温程序:50℃维持 1min→2℃/min,升至 80℃,维持 1min→5℃/min,升至160℃,维持1min→10℃/min,升至220℃,维持10min。总时间50 min。

质谱条件:EI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50℃;数据获取方式:全扫描模式,扫描质量数范围:40~600。

香气成分定性定量:未知化合物质谱图经计算机检索并与NIST11质谱库相匹配,结合人工图谱解析及资料分析,确认挥发性物质的各个化学成分;根据总面积与内标癸酸乙酯峰面积的比值计算香气总量,计算式如下:

香气总量(ug/g)=总峰面积/内标峰面积×内标浓度(ug/ml)×1(ml)/样品用量(g)

2 结果与分析

2.1 感官审评结果

表2审评结果表明,在控温控湿条件下进行萎凋,成茶(1、3、5号样)花香明显,提高萎凋程度,利于白茶花香品质形成;对品质得分均值进行单因素LSD多重比较表明(图2),控温控湿条件下,白茶(1、3、5号)品质显著高于室内自然萎凋(7号);萎凋结束后直接压制的饼块(2号),品质显著高于蒸汽蒸湿处理后再压制的饼块(4、6号),且蒸汽处理的时间越长,品质得分越低;不经蒸汽蒸湿,茶饼与散茶间品质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室内自然萎凋,饼茶汤色稍深,滋味较浓。

图2 品质得分比较LSD

图3 试验样品香气含量比较图

图4 样品香气含量LSD多重比较

图5 不同萎凋程度压饼香气损失量比较

表2 试验样品感官品质审评结果

2.2 香气测定结果

控温控湿萎凋白茶(1、3、5号)香气总量高于室内自然萎凋(7号),且萎凋程度加重,香气总量提高(图3),均值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萎凋后直接压制茶饼,香气总量与散茶差异不显著,饼块压制前蒸汽处理香气总量显著降低,香气总量损失达50%以上,蒸汽处理时间越长,损失越多,总量越低(图4、5)。

图6 饼茶外观与汤色

3 讨论与结论

(1)白茶压制成茶饼,对鲜叶原料的嫩度要求相对降低;在控温控湿条件下萎凋,能在相对较低的萎凋减重率情况下,保证白茶品质风格所需的发酵程度而不影响品质;压制茶饼以60%萎凋减重率为宜,过重不易压制成块,且压制后外形松散,萎凋减重率到70%后,必须用水蒸气将萎凋叶蒸软才能压制,所压饼块不紧实,易散,烘干后的成品茶饼外观色泽枯暗、带褐,并失去白茶香清、味甜的风格。

(2)白茶品质与萎凋环境条件密切相关[12],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萎凋使鲜叶内含成分缓慢氧化并随着水分的逐渐散失,进行酶促反应形成白茶香气清鲜、滋味醇爽、汤色杏黄或浅橙黄的独特的品质特征[13];研究表明:中、高温中湿(30~35℃、RH 75%)或中低温(25~30℃)环境调控茶鲜叶萎凋失水速度,可获得品质相对较好的白茶[14],本试验所用萎凋环境与之相符,所得白茶产品白茶特征风味明显;在萎凋结束后立即进行茶饼压制,对香气影响不明显,而用干毛茶蒸湿处理后再行压制茶饼香气损失严重且品质不佳,可能是由于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适当的干热处理(如烘焙、足火等措施)往往能发展茶叶香气,利于品质[15],而湿热(热水浸提、蒸汽蒸湿等方式)却易使香气损失[16],并影响品质风味。

(3)在控温控湿条件下,控制温度25~30℃,相对湿度65%~75%,对白茶进行恒温恒湿萎凋,在减重率60%时直接进行饼块压制,所得茶饼质量较好,产品外形色泽灰绿、鲜亮、有白毫,饼块紧实,平整(图6);内质微甜香、有花香,白茶风味明显,汤色杏黄稍深,味浓醇、鲜爽,叶底软亮、稍碎、略有花青、梗脉微红。

[1]安徽农学院主编.制茶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2.

[2]袁弟顺.中国白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3]吴英华.采用新工艺生产白茶的初制特点[J].福建茶叶,1989,(01):35-36.

[4]施兆鹏.茶叶加工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12.

[5]凯亚.论普洱饼茶的起源之谜[J].农业考古,2005,(02):317-322.

[6]丁以寿.中国饼茶产生时代考[J].农业考古,2004,(04):43-44.

[7]巩志.漫话武夷清源茶饼[J].农业考古,1994,(02):212-213.

[8]邓长海.漳平水仙茶饼品质特征及制作技术[J].福建茶叶,2004,(02):24.

[9]倪立新,王燕,张辉海.白牡丹茶饼的加工工艺[J].蚕桑茶叶通讯,2011,(06):35-36.

[10]《中国茶学辞典》编纂委员会编.中国茶学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98.

[11]张应根,邬龄盛,陈林,等.一种调控萎凋房温湿度的方法.CN102960478A[P].2013-03-13.

[12]赵爱凤.萎凋环境因子对白茶品质形成的影响及控制技术探讨[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08.

[13]刘谊健,郭玉琼,詹梓金.白茶制作过程主要化学成分转化与品质形成探讨[J].福建茶叶,2003,(04):13-14.

[14]张应根,王振康,陈林,等.环境温湿度调控对茶鲜叶萎凋失水及白茶品质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2,27(11):1205-1210.

[15]郭丽,郭雅玲,邓长海.不同干燥工艺对水仙茶饼中儿茶素及其氧化物的影响[C].//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合肥:中国茶叶学会,2007:162-167

[16]罗龙新.速溶茶和茶饮料生产中香气的损失及改善技术[J].中国茶叶,2006,28(06):12-14

猜你喜欢
茶饼白茶压制
保压时间对白茶饼物理特性和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云南主产茶区茶树茶饼病发生时空研究
绘本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泡茶品茗
一种新型无人机数据链抗压制干扰技术的研究
空射诱饵在防空压制电子战中的应用
ANIMATING ‘IP’COMICS AND EMOJIS BECOME ENTERTAINMENT BRANDS
压制黄土塬区复杂地表条件下折射多次波的组合激发技术
对GPS接收机带限高斯噪声压制干扰的干扰带宽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