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立竹数与年龄结构对笋产量的影响

2013-12-24 10:00杜灵丽张迎辉陈礼光李士坤荣俊冬郑郁善
关键词:苦竹鲜笋年龄结构

杜灵丽,张迎辉,陈礼光,李士坤,荣俊冬,郑郁善

(1.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3.漳平市林业局,福建漳平364400)

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禾本科竹亚科苦竹属,为重要的笋材两用竹.苦竹笋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多酚类物质、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味鲜甘苦,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1-2].近几年来,主要研究方向有:苦竹笋用林早产丰产技术试验[3-5]、苦竹竹鞭结构[6]、各器官生物量模型[7]、无性系克隆繁殖[8]以及测定鲜笋中营养成分、矿质元素、黄酮类化合物含量[9-11].环境效益方面,何来平等[12]研究了苦竹有机碳含量和储量,综合评价了苦竹林碳汇功能方面的优势.为今后苦竹林地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竹林经济效益,本文首次从年龄比例和经营密度2个因子入手,采用2因子2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探究其对苦竹笋产量的影响.根据出笋情况,确定当地出笋周期,并选定最佳方案.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林为漳平县赤水镇石寮村的一片自然生长的纯林,以散生状态为主,地理座标为东经117°21'-117°26',北纬25°23'-25°37',位于山坡上部,海拔720-780 m,土壤类型主要为地带性红壤,还有少量紫色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0.3℃.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486 mm,年内降水分配不均,3-9月份湿润多雨,10-2月份干燥少雨,相对湿度78%.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夏长冬短,无严寒冰雪,风灾罕见.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标准竹选取

试验林为天然生长的苦竹纯林,乔木层为纯苦竹,无灌木层,草本层主要是芒萁,盖度85%,平均高度40 cm.竹林生长良好,常年留笋长竹,试验前未实施垦复、施肥等抚育措施,经营管理粗放,偶有挖笋现象.

2011年10月,根据叶龄痕法,辅以竹杆和箨环的颜色,综合判定立竹年龄,选择不同年龄的苦竹,分别随机选取100株,按每竹进行胸径、竹高、冠幅因子的调查[13].根据总株数,并计算林分平均胸径、平均竹高、平均冠幅.以平均胸径为基准,以误差不超过5%为原则,选择不同年龄苦竹(1、2、3 a)各5株,测定其单株生物量[14].以上生长因子作为样竹选择的标准(表1).

表1 标准竹生长因子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n growth factors of standard bamboos

2.2 样地设定

在布设样地过程中,进行伐竹和除杂.砍伐老竹时,本着砍老留新、砍弱留强、砍密留疏、砍病留健的原则,按试验设计调整竹林结构.样地随机布设在自然条件基本一致的苦竹林内,每个样地100 m2(10 m×10 m),样地间距离大于5 m,四周用测绳围住以作标记.

2.3 试验设计

采用2因子2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15],试验设计结构矩阵见表2.在12月下旬、2月下旬和4月下旬进行样地施肥处理,各施肥占总量的40%、30%和30%,施肥采用环状沟施,环状沟距离竹蔸约30 cm,沟深约10 cm,施后覆土.根据单位立竹数进行施肥量计算:立竹数为75、100和125株·100 m-2,其各施肥总量(N+P+K)分别为9、12 和15 kg;且N∶P(P2O5)∶K(K2O)为3∶1∶2.当样地开始出笋时,进行出笋量及新竹生长状况的观测与调查,并确定苦竹生长周期,且分析竹龄结构与竹林密度对苦竹产量的影响.

表2 试验设计结构矩阵1)Table 2 Structure matrix of experimental design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时期各处理组的发笋情况

按竹农挖笋时间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出土日期、发笋总数、挖笋个数、重量、退笋日期、退笋个数、退笋高度及成竹总数等,每隔5-7 d记录1次.起止时间为3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发笋量是衡量竹林经济效益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之一.在不同发笋时期,苦竹发笋量存在明显差异(图1),盛期发笋量最高,约占总发笋量66%;其次是初期,约占总发笋量22%;末期最少,约占总发笋量12%.

3.2 苦竹生长周期的划分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苦竹发笋期可分为3个阶段:初期、盛期和末期,但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笋期长短及起止时间随着气温和水湿条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时期之间也无严格界限.根据漳平县赤水镇石寮村苦竹林地多年的经验,本地区3月中下旬开始发笋,定为发笋初期,4月上旬至4月末大量发笋,定为发笋盛期,5月初至5月中旬产笋减少,定为发笋末期.

3.3 各处理组的发笋及退笋情况

不同处理方法的发笋情况存在差异(表3).其中,6号处理方式的发笋总数最高,即经营密度为12500株·hm-2,年龄结构为1∶1时发笋总数最高,7号处理方式的发笋总数最低.9种处理方式的退笋率为24.00%-33.33%.其中,4号处理方式的退笋率最低,这与其经营密度稀疏,养分竞争小有一定关系.合理的挖笋、留笋养竹是来年竹笋丰产的基础.过早的留养母竹会争夺竹林中的养分,使其分化的笋芽因营养不良而不能出土;留笋过迟,会因竹林内部的大量养分被消耗而引起母竹生长不良,不能成竹,影响产量.由表3可知,挖笋后留笋成竹的数量为4100-6500株·hm-2.其中,6号处理方式的留笋量大,其发笋数也是最大的.

图1 不同处理组不同时期的发笋情况Fig.1 Bamboo shoots producing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表3 不同处理组发笋及退笋情况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bamboo shoots produced and retrograded among different treatments

3.4 竹笋产量因子分析

合理的竹林结构是达到稳产、高产的关键因子.苦竹林分经营密度(立竹数)和年龄结构对鲜笋产量、母竹大小等因子有较大影响(表 4).各处理的鲜笋产量为 3290.0-7095.6 kg·hm-2,单株产笋1.05-2.08个,个体重0.318-0.362 kg,新竹平均胸径4.28-5.18 cm.其中,鲜笋产量和发笋数随密度增大而增多,密度为12500株·hm-2时达到最大,不同年龄结构下,以1年生∶2-3年生为1∶1时最大,其次是2∶1,最后是1∶2.单株产笋数随密度增大而减少,说明一定的空间对苦竹发笋有利.个体重及新竹平均胸径呈现的规律不明显,即不同竹龄比例与密度对二者影响不明显,可能是受到外界环境多因素的干扰.

经竹笋产量因子回归分析,得各因子回归方程如下:

鲜笋产量回归方程为

发笋数回归方程为

单株产笋数回归方程为

个体重回归方程为

表4 不同处理组的出笋量及新竹生长状况Table 4 Bamboo shoot yield and young bamboo growth in different treatment groups

新竹平均胸径回归方程为

式中:X1、X2分别表示立竹数和年龄结构的编码值.

对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求Y对X的一阶导数,根据微积分原理

令(∂y/∂x1)=0 (∂y/∂x2)=0

各回归方程求得结果如下:

鲜笋产量:X1=2.595 X2=0.027

发笋数:X1=3.984 X2=0.023

单株发笋数:X1=-3.572 X2=0.094

个体重:X1=0.283 X2=0.063

新竹平均胸径:X1=-0.497 X2=0.545

将这些编码值换算成立竹数和年龄结构(1年生∶2-3年生绿竹,下同),可得最佳立竹数和年龄结构,并可计算在这一水平的最高产量:

鲜笋产量:立竹数 16487.5 株·hm-2,年龄结构 0.981∶1,最高笋产量为 7213.04 kg·hm-2.

发笋数:立竹数19960 株·hm-2,年龄结构0.984∶1,最大发笋数为15953.83 个·hm-2.

单株发笋数:立竹数18930株·hm-2,年龄结构0.937∶1,单株最大发笋数为2.90个.

个体重:立竹数 10707.5 株·hm-2,年龄结构 0.957∶1,最大个体重为 0.341 kg.

新竹平均胸径:立竹数8757.5 株·hm-2,年龄结构 0.685∶1,最大平均胸径为 4.879 cm.

各因子回归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鲜笋产量、发笋个数、单株发笋个数、个体重和新竹平均胸径回归方程均不显著(表5).这可能与各处理组挖笋个数不同,且发笋数越多的处理组,其挖笋数也较多,使得留笋成竹数量为4100-6500株·hm-2有一定关系.说明合理的挖笋,对降低不同处理发笋数的差距有促进作用.总体来说,一般立竹数以密度为12500株·hm-2,年龄结构(1年生∶2-3年生)1∶1为宜.

4 结论与讨论

各处理组的发笋趋势为先增后减,发笋盛期一致为4月16日至4月23日.不同处理组的发笋总数不同,6号处理方式的发笋总数最高,即经营密度为12500株·hm-2、年龄结构为1∶1时,发笋总数最多.这与骆瑞清[16]的研究结果即“笋用竹林9000-12000株·hm-2;各龄立竹比例关系为1年生竹占40%,2年生竹占30%,3年生竹占30%”有一定出入,但总体上接近.9种处理方式的退笋率为24.00%-33.33%,经过合理挖笋,留笋成竹的数量为4100-6500株·hm-2.各竹笋产量因子的回归分析表现为:鲜笋产量、发笋数、单株发笋数、个体重和新竹平均胸径回归方程均不显著.其中,个体重的F值最小,其次是鲜笋产量.

天然苦竹进行人工培育时,应根据自然条件科学确定培育目标,合理安排年度经营措施,采取深翻、浅锄、除草松土、施肥及科学的竹笋管理与合理采伐更新才能达到丰产培育目的.本研究的试验地由于长期处于自然状态,土壤肥力相对低下,在根据不同造林要求进行施肥后,施肥的试验地比未施肥的其他地块,苦竹的产笋量有显著提高,说明施肥对笋产量影响较大.

表5 回归关系的方差分析Table 5 Variance analysis of regression relation

本文讨论了立竹数和年龄结构对出笋量的影响,根据9个处理组的结果,得出最佳立竹数和年龄结构.如果继续增加立竹数或者改变年龄结构,是否能继续提高笋产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留笋成竹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是为了来年更好生长,若不考虑这一因素,不进行整个过程的人工控制挖笋,那么不同处理组的发笋数、退笋数及鲜笋产量是否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1]彭楷隆.苦竹的栽培及综合利用[J].重庆林业科技,2008(1):62-63.

[2]洪维,黄国峰,窦可,等.梅县苦笋竹资源产业化开发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2007,23(2):109-111.

[3]母小青.黔北苦竹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128-131.

[4]张世彪.苦竹人工栽培试验初探[J].林业勘察设计,2003(1):55-57.

[5]曾淑燕,张汉永,张冬生,等.苦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试验初报[J].广东林业科技,2009,25(5):78-81.

[6]高培军,郑郁善,陈礼光,等.苦竹地下竹鞭结构生长规律调查[J].福建林业科技,2003,30(1):5-8.

[7]林新春,方伟,俞建新,等.苦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2):168-171.

[8]刘庆,钟章成.斑苦竹无性系种群克隆繁殖的动态与调节研究[J].植物研究,1996,16(2):228-234.

[9]杨永峰,黄成林.三种苦竹属竹笋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含量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18(3):94-96.

[10]刘力,林新春,金爱武,等.苦竹各器官营养元素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2):172-175.

[11]杨永峰,黄成林.3种苦竹竹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09,28(1):56-60.

[12]何来平,费世民,蒋俊明,等.长宁毛竹和苦竹有机碳空间分布格局[J].四川林业科技,2007,28(5):10-14.

[13]孟宪宇.测树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295.

[14]马乃训,陈红星,张文燕.优良经济竹种红竹生物量的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1994,13(1):31-41.

[15]高培军,郑郁善,方伟.绿竹笋用林经营密度与年龄结构调控研究[C]∥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2004:61-65.

[16]骆瑞清.苦竹丰产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1):52-53.

猜你喜欢
苦竹鲜笋年龄结构
具有年龄结构的麻疹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苦竹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海拔梯度效应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苦竹
芦笋择株选径采摘器的研究
苦竹林分结构对鲜笋产量的影响分析
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构特征研究
鲜笋腊肉排骨汤
具有Markov调制的随机年龄结构种群系统半驯服Euler法的指数稳定性
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