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坚持真理、信仰真理”中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2013-12-26 01:54李金华黄孟洲
学理论·上 2013年11期
关键词:真理解决途径信仰

李金华 黄孟洲

摘 要:信仰是主体对于某种思想的真诚信服,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不同性质的信仰,有真理性的信仰也有非真理性的信仰,若要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必须要求自己的思维尽量充分而又准确地反映客观存在,这就要坚持真理、信仰真理。然而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所以要对这些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正确处理这些问题,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坚定对真理的信仰。

关键词:真理;信仰;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091-04

一、真理是人类的科学而崇高的信仰

(一)真善美是人类精神追求的重要目标

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人们没有一刻停止过对真善美的探讨和追求,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作为人类共同价值取向的真善美之间存在着纵向过渡的发展关系。

1.真是善之前提,善是美之基础

真理指的是主体对客体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是获得了真理,达到了真理的境界,即主体在思想和行动上充分接近和适合于客体的必然性。人们只有首先达到真,正确把握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本质和规律,尊重客观事实,才能使自己的目的得以实现。“善”则包括使人在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各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实际价值。而人类追求真,获得对事物正确的认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进一步地实现价值,使事物符合人的发展,否则追求真理,获得真理也没了意义,“善”集中体现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终极目标和实质,故要在真的前提条件下创造善、实现善,真是善的前提。“美”,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达到的更高境界,美产生于主体从客体那里体验到自己生活中积极、健康、和谐的内容和形式,这种内容与形式不是客体固有的,而是由人的社会性创造活动中产生的。“美以真为前提,又超越了真,美也以善为前提,但又超越了善”[1],可以说善也是美的基础。真善美之间逐步深入而又是统一的。

2.求真就是求真理、求真相、求真实

真是主客体在认识活动中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求真精神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求真精神是以物质实践为基础的包含价值诉求在内的实事求是的精神[2]。求真就是一个为了求得真相、得到事实而又大胆尝试、勇敢创新的过程,所以真即是合规律性的问题,在这过程中肯定需要经过很多考验,只有在求真的实践过程中遵循认识的发展规律,获得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实践才会成功。

3.求真是为求信,求信是为求用

人们追求真理和确定信仰是一个逐步完善自己的过程,不断求真就是为了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信仰,信仰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精神支柱功能,这种功能突出地表现在它们能经受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只有确立坚定的信仰,在把全部生命与精力都献给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实现自身价值和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

(二)只有信仰真理,才能坚持真理

1.信仰问题的复杂性与真理性信仰的贫困

信仰是人性的一种内在超越,是“人在具体的生产、生活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对世界的认同方式,是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极度信奉和尊崇,寄托着人的精神和情感的终极关怀并以之为自己思想和言行的准则”[3]。信仰的问题十分复杂,基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完全可能对其给予不同的理解,信仰的对象可以是具有明确形式的某种主义、理论、观点、宗教,或是有影响力的人或物,或是民间风俗,也可是某种意识或行为。可见信仰的种类很多,具有多样性,在一个社会中,不同人群由于其生活环境、社会地位、所受教育以及偶然的机遇不同而总有着不同的信仰。

信仰的种类虽多,但人们各有各的信仰的背后反而出现了信仰泛滥的问题,这反映出来的实质性问题就是真理性信仰的缺失,所以有人说现在的中国存在着信仰危机。所谓真理性信仰即是基于对现实及其规律正确反映而形成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使之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真理性信仰的代表,但在当今这个时代,这种理应作为人们精神支柱的伟大信仰却日渐远离人们的内心。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追求经济上的利益而忽视精神上的追求,以至于出现“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言论,在缺乏或不坚定这种真理性信仰的情况下,其他非真理性信仰很容易会造成其行为的偏颇或对社会以至国家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当前人们缺乏真理性信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2.把真理作为信仰的价值意义

信仰是人类在精神上突破自我或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需要,能给人类生活以价值指导,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信仰是人的完满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维度。人没有信仰就会失去追求的动力,迷失奋斗的方向,所以每个人都要有正确的信仰。真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物质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的本来面目相符合,是客观的、无条件的、绝对的,若把真理确立为自己的信仰,那么他的信仰层次就会高人一等,就这种信仰渗透于他的整个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为人处事之中,会更有利于实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然而,另一方面,真理又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对客观物质世界一定程度的认识,所以它又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列宁明确指出,辩证法“不是在否定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而是在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4]若把真理确立为自己的信仰,在学习和生活中始终相信真理,追求真理,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检验真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总是使自己处在不断完善当中。若将真理确立为大众的信仰,对我国改革开放中所遇到的新问题的解决、新变化的应对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二、坚持真理、信仰真理需要正确处理的问题

(一)当前人们缺乏信仰及非真理性信仰误导人们的问题

什么是非真理性信仰?就是建立在对现实及其规律反映不正确基础上而确立起来的信仰[5]。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的心态却越来越空虚、寂寞、浮躁和功利化,出现了信仰的真空期,丧失了对真理的守护,这使非真理性信仰很容易会占据主导地位,而使人们加入了“拜权”、“拜金”、“拜星”、“拜物”的“教门”。

缺失真理性信仰的现实是一种普遍现象。如社会大转型的阵痛不可抗拒地传递到当今青年的思维中,对真理性信仰漠视的现象随处可见,使当代部分青年迷失在网络世界中,不愿面对现实;或做事功利性很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陷入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失去对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尊重;或在诸多信仰面前,选择、辨认和确立信仰成为一件难事,而逐渐疏离对真理的信仰。此外,在党员中也存在缺乏真理性信仰的问题,如信仰缺失、拜金、奢华、腐败、贪污、滥用权力、无诚信等是党内的几大毒瘤,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导地位产生动摇、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幻灭,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受到空前的冲击和挑战。可见,真理性信仰的缺失是党内腐败现象蔓延的重要原因。不管是作为未来栋梁的年轻人还是作为人民公仆的党员,还是普通的老百姓,缺少具有终极关怀绝对根基的信仰,就会丧失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尺度和支点,没有了社会责任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成为无根之源,这不利于党员队伍的强大和共产主义信仰的传承,更难谈长远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所以在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迫切需要科学的真理信仰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真理的一元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问题

所谓真理的一元性,是肯定真理的存在,主张真理只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即真理的客观来源只有一个——物质世界,获得真理的根本途径是唯一的——社会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也是唯一的——社会实践。真理的一元性是真理的客观规定性,承认真理的一元性,实质上就是承认客观真理,就是承认和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前提。真理是一元的,但未必是单一的,由于客体的复杂性、多方面性、多层次性、历史变动性和主体的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实践因素、逻辑因素、社会历史关系的差异性,致使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往往用不同的方法来认识和揭示,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层面来把握和说明,从而产生多种真理性认识。即使对同一真理性认识,也可以用不同的语言系统、逻辑形式、范畴体系、科学模式来表述,从而呈现出真理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真理的一元性和多样性是辩证统一的,坚持这两者的统一不仅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题中应有之意,而且对于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同时在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前提下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6]。

在真理的一元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问题上,有些人却陷入了“真理多元论”的唯心主义的泥淖,“真理多元论”是一种认为我们对世界的同一领域、同一对象可以构建“多种截然不同的”但却是“平权的”真理的理论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正确性”及真理的绝对性,否认了真理和谬误的各自质的规定性,把真理看作是主观随意的东西,肆意歪曲和攻击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所以有些人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提出了“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政治多元化”、“经济多元化”的反动舆论,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造成两者混同在一起,是非不分,否认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不承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造成人们思想和行动上的混乱,这将危害我国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三、坚持真理、信仰真理的途径

(一)要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首先是要解放思想。思想作为行为的先导,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其思想观念支配的,所以要敢于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破除迷信,从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固有规律办事,努力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新局面。其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和目的。如果不能做到实事求是,也就不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思想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才具有生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解放,所以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真理作为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发现、发展和检验的过程都需要我们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真正统一起来,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现在有些人缺乏真理性信仰就是没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才会被各种非真理性信仰所误导,只有坚持这种态度才能逼近真理,进而发现真理,认识真理,坚持真理。

(二)要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再次说明了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紧迫性,实践中难免会出现错误,但有修正错误的勇气,能够及时消除错误,这是相当可贵的品质。

首先,要有修正错误理论的勇气。思想理论具有源头性、方向性、全局性的特点,若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就会产生有利的结果,反之可能会引入歧途,造成严重的损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奋斗史、探索史。在探索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错误和挫折,比如早期“左”和右的思想错误,我们党也正是在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和基础上,从搬正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入手,不断纠正错误,修正了这些错误理论,推进了理论的创新发展,形成毛泽东思想。

其次,要有敢于实践和接受监督的勇气。对正确理论的清醒认识与坚定,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还不够,还要善于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问题,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其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改造世界,这还要有敢于接受监督的勇气。监督的时效性越强,错误造成的损失就越小,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就是监督的意义和任务。

(三)要提高自身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能力与水平

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不仅有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有主观条件的制约。从主体方面来说,真理的发现,受认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实践范围和水平的制约,还有认识主体的物质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的制约。可见,发现真理是相当不易的,它不仅需要必备的客观条件,更需要认识个体的艰苦努力。所以,在现有的条件下,要充分利用和创造一切有利于发现和认识真理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认识主体更要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博览群书,关注时事,并常于实践,不断去发现和掌握真理。

例如,针对上述的有些人不能正确处理真理“一和多”的关系,陷入了“真理多元论”唯心主义泥淖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深入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7]既然真理是一元的,那么指导思想也是一元的,真理的多样性就要求我们在坚持指导思想一元性的指导下大力繁荣思想文化,“对于一个正常的社会来讲,就是既要允许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追求的多样性,也要坚持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化。概括地说,就是多样并存、一元指导。”[8]所以,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下,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大力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开阔视野,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服务社会的功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辩证扬弃的原则,大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思想文化成果,真正做到“择其善者而用之”。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四)要建立起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有效机制

毛泽东曾指出:“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9]所讲的实践,是社会的实践,人民群众的实践,坚持实践标准,就要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充分发扬民主。

尊重群众首先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要深入基层和群众,虚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尊重他们的意愿。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民主环境,培养做实事、说实话、报实情的作风,创造能表达和采纳不同意见的氛围,建立起有效的上情下传和下情上达的沟通渠道。同时还要建立起一种能确保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监督机制,减少失误的概率,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尊重群众还要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首创精神。通过调动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实践中创造的各种新经验为新理论的形成提供深厚的实践基础。十八大报告中体现出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只是因为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重要的是我们在艰难曲折地奋进中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真正掌握了总结这些规律的办法,即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与时俱进,而通过实践检验出的真理又能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反反复复,将会为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要正确引导人们确立对真理的信仰

人们对信仰对象的理解、认同和支持程度,不仅与信仰对象本身的科学性有关,更与其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传播内容的时代性、传播主体的素养密切相关。一些人缺乏对真理的信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能获得正确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又与真理传播的畅通性、实效性密切相关,为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提高主体素质与水平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多种类型的传播主体,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众传播者、教师和专家学者这三类,传播主体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受众对真理的接受程度,所以传播主体自身要有较高的政治修养、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从不同受众群体、不同传播渠道的特殊性以及现实生活出发,将理论进行通俗但不庸俗、深刻但不费解、客观但不疏离、方法灵活多样的话语表达和内容呈现,引领大众洞察世事时情,实现有感召力的传播。

2.满足受众精神需求

人性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在每一阶段所展现出来的特性都真实地揭示了信仰主体——人的需求与企盼,一种话语系统所建构的理论之所以被芸芸众生视为真理,奉为信仰对象,就是因为它在一定意义上契合了主体追求自我完善的人性需求[10]。所以针对受众群体,要高度关注并认真研究受众群体的内在需求、情感取向和兴趣趋势,通过对受众有针对性的满足,实现有亲和力的传播,并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目前凸显的群体心理、分众特征和个性化趋势,努力使科学的理论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世界,与受众产生共鸣。

3.拓宽真理传播渠道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吸取知识,针对今天各种媒介的发展态势和创新形式,必须广泛利用各种传播渠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讲座等,特别要积极利用网络、手机等新的传播技术传播真理,对不同类型的受众展开有针对性的传播,保持真理传播的畅通性和及时性,从而引导人们对真理的信仰。

4.建立真理内容体系

传播主体在传播内容方面,首先,要着重对主流真理性信仰的引导,积极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引导受众群体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次,在满足受众精神需求方面,那些与受众利益和社会最关心、最热点问题相关的真理要及时传播,而且传播的内容要真实可靠,可以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75.

[2]张学鹏.论马克思主义的求真精神[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10).

[3]徐俊.当代中国社会信仰问题之反思——基于理性崇拜的视角[J].兰州学刊,2008,(9).

[4]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36.

[5]张成诗.信仰与真理性信仰[J].理论探讨,2006,(4).

[6]赵凤平.论真理的一元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及其意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8]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9]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3.

[10]徐俊,刘魁.人性、真理与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主体维度探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3).

猜你喜欢
真理解决途径信仰
信仰
漫画
换个角度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社会保险争议解决途径探究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潜伏在应试教育背后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