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互促对策研究

2013-12-26 01:54李培良吕广文
学理论·上 2013年11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就业高职院校

李培良 吕广文

摘 要: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学生党建工作和就业工作是当前高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是基础,就业是生命线。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猛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也朝多校区办学模式发展。在该模式下,给学生党建和就业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新的思考。

关键词:多校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就业;互促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172-02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增大和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大学生就业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现实问题,就业难现象日渐突出。就业问题也成为困扰高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学生党员作为高校中的相对优秀群体,如何发挥党员在就业工作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将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相融合,实现互促互进,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多校区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多校区办学模式为高职院校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强了竞争优势。但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及学生党员的数量逐步增加,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和就业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一)学生分布广,统一集中难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往往不同校区在空间上分布广,校区分散,且校区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同一院系学生不一定能在同校区内学习、生活。由于统一集中难度大,支部活动主要以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及最新思想动态为主,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生气,未能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支部党建活动,从更深层次强化广大学生党员对先进思想及政策的理解与贯彻落实,真正做到从我做起,树立榜样;同时,新校区多位于城市郊区或离城市中心有较远的距离,新校区周边各类配套设施及企事业单位分布较少,不便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及毕业就业等。由于受场地、食宿、交通等各方面条件制约,同项活动或工作需要在不同的校区同时或重复开展,额外增加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

(二)沟通交流时间少,“传、帮、带”作用有限

由于校区分散,教职员工常在多校区间流动上班,但基本生活在老校区或老校区附近,按照校车运行时间准点到新校区上下班,有课就来、下课就走、没课(事)基本不来,导致师生间交流仅限于课堂上几十分钟[1],互动性差;同时,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目标,为方便学生外出实习实训及求职就业,将部分或全部三年级学生安排在老校区,而一、二年级的学生则在新校区,由于受空间距离的限制,新老校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明显减少,高年级同学“传、帮、带”的作用更得不到体现。

(三)对学生党建及就业工作互促认识不足,工作结合不够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党建及就业工作互促认识及重视程度不足,甚至未能将二者联系起来。在学生管理中,将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单独、分阶段开展与管理。在人员分工上,分别由不同的老师负责学生党建、学生就业工作,工作上基本缺乏联系与沟通;在培养和管理阶段上,对一、二年级的学生侧重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侧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鼓励和培养广大优秀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到三年级随着学生外出顶岗实习(实训)及毕业就业等,往往容易忽略或简化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而将侧重点放在学生就业工作上,未能形成学生党建和就业工作的良好融合。

二、多校区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互促可行性分析

(一)党员先进性及用人单位出于节约招聘成本的考虑,使其在就业过程中具有一定优势

大学生党员基本具有品学兼优、能力较强等特点,经过党组织的层层考察与培养,在思想及行动上比普通学生更加优秀,是富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群体[2]。而对用人单位而言,录用毕业生党员,可节约人力成本,亦可为单位提升品牌。因此,毕业生党员在就业中比普通同学更具竞争力,更易受用人单位青睐。

(二)学生党员的表率及桥梁作用有助于推动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提高就业率

大学生党员来源于学生,且具有良好的形象和扎实的群众基础,能更好地在同学中树立榜样,且起到师生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因此,在学生就业工作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作用,分享就业经验,及时有效了解毕业生需求和就业心理动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及时克服错误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保证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此外,还可以借助已就业的学生党员力量,拓宽就业信息来源渠道,为其他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促进整体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三)多校区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互促对策

学生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各项学生工作的基础,而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而高职教育存在学生学制短、基础差等特点,并要寻求多校区的共同发展,给其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此,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为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互促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1.将学生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相融合

(1)打破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的平行关系,增强结合与联系。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部门划分及人员分工上,设立两套人马分别管理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将二者区别开来,且在日常工作开展中较少联系。但实际上,高校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协同发展、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就业是目的和最终愿望,而党建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2]。因此,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积极努力将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相结合,增强部门沟通联系,共同探讨,创新工作领域,开辟党建与就业工作互促新途径。

(2)创新教育观念,寻求党员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现阶段,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大多局限于党理论知识和会议精神的传授与考核。为促进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可在党建理论学习中引入就业相关的指导思想,加强对毕业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将国家发展政策倾斜与毕业生就业、择业选择相结合,融入学生党建教育学习内容中,如传递支援西部计划、下基层、去欠发达地区就业等就业趋势和模式及社会现状,不仅可以端正学生入党态度、净化学生思想,而且还可以使就业指导思想更生动形象,更直接地为学生所接受和了解[3]。同时,在党员教育过程中积极融入职业道德和价值观教育,积极探索推进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促进学校就业的发展。

(3)以党建活动开展为平台,注重专业技能培养锻炼,提高服务意识。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应积极创新党建活动,如开展义务维修、与优秀企业联建共创等校内外实践活动,以党建活动开展为平台,组织学生党员到联建企业参观和实践学习,或结合个人专业特长,为校内外群众提供义务服务与帮助。一方面增强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借助社会实践锻炼机会,提高专业技能,找准自我定位,提前做好就业准备。

2.借助网络通信技术,创新沟通管理渠道

在多校区共同办学模式下,各校区间存在空间与地域的局限。为保证校区间信息互通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提高多校区办学的效率,应充分利用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创新沟通管理渠道。

(1)打破时空限制,建立网上党建和即时通信交流平台。建立网上党校,推广网上远程教育,分别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基层党务/就业工作者设立专题学习教育板块,通过网络视频讲座、网络党校测试系统,提高党校教育质量;建立支部QQ群、飞信群、网上党建专题论坛等即时通信交流平台,第一时间向支部成员传递信息;同时,支部成员也可借助此平台,向老师、同学、培养联系人等反馈个人最新动态、寻求帮助、出谋献策等。

(2)完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信息库,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信息库的建设仍停留在初始阶段,对于信息库信息的收集主要集中在思想动态、历年表现、考察情况和个人特长等方面,未将就业意向、就业现状等信息纳入其中,因此有必要对其信息库进行补充和完善,并且借助信息库信息,提高毕业生就业推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毕业生提供最佳的就业机会。此外,还可借助信息库,方便快捷地统计毕业生党员、积极分子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等数据,为今后的就业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4]。

3.发挥毕业生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建的重点工作,更是党建促就业的重要任务。

(1)推行“朋辈辅导”。借助毕业生党员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号召力,鼓励毕业生党员积极以身示范,结合自身就业经历和体会,与普通同学沟通、交流、分享,共同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2)树立服务意识,开展党员就业帮扶活动。发动已就业毕业生党员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与未就业同学开展“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帮扶、引导活动[5]。一方面提高毕业生党员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感恩意识,另一方面,帮助未就业同学尽快就业。

(3)争优创先,搜集、传播有效就业信息。毕业生党员应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不断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尽快适应和融入工作中,获得企业的认可,为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需求培养计划创造条件;同时,搜集更多就业机会,并及时、准确地向学校老师及其他毕业生传播就业信息,一起为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王正梅.多校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析[J].科技文汇,2012,(5):172-173.

[2]郑秋娟. 以党建为抓手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途径探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7(6):30-32.

[3]周媛,季佳.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党建与就业双赢模式的探析[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8(3):54-56.

[4]胡文淑.高校毕业生党建和就业双赢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2):85-86.

[5]刘志伟,王娜.全面构建高校毕业生党建与就业互动体系[J].品牌(下半月),2012,(10):67-68.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就业高职院校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