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探析

2013-12-28 13:26
物流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联网传感器发展

冯 琳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2012年2月14日,工业与信息化部颁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对当前我国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物联网现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发展目标和“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工作任务,并明确提出重点培育10个产业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形成以产业聚集区为载体,以骨干企业为引领,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

通过《规划》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和政府对物联网发展的重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促进经济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物联网及其现状

1.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这一理念,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提出的,按MIT所说的“物联网”即“自动身份识别中心的愿景”,这个愿景就是创造一个计算机无需人的帮助就能去识别的全球环境。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在报告《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即指将所有物体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等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一个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

1.2 物联网的现状

物联网的迅速发展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开始的,当时世界各国把发展物联网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重点领域,让其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以图扭转经济困局。从国外来看,美国政府将物联网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欧盟制定了物联网发展的行动计划;韩国也将物联网作为三大基础建设重点之一。

我国的物联网发展与欧美国家差距不大,都处于起步阶段,具备了初步的技术和应用基础,并向着良好态势发展。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早在1999年就对物联网进行了研究。目前我国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传感器终端机、传感器、基站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与韩国、美国、英国等成为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7)的主导国之一。

2 我国物联网产业当前所处的优势

2.1 政府重视投入充足

我国在物联网发展之初就对其比较重视,1999年中国科学院开始研究传感网;2006年,制订信息化发展战略;2007年提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构想;2009年组建了制定传感网络标准的工作组;2010年“感知中国”命题进入了国家政策的议事日程。正是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只用了几年时间,物联网这个学术名称很快转变成产业现实。如江苏布局“一核心区两支撑区”、浙江打造“一个核心两翼配合”产业群、广东确定珠三角联动的策略等。同时,各地方政府规划的物联网产业规模前景更是令人振奋。重庆到2015年计划完成物联网产业投资390亿元、产出达到1 500亿元;福建提出到2012年全省物联网产业产值将达到300亿元以上,重点建设1个物联网产业集群、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

2.2 产业发展初具基础

科研研发作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一直受到各地重视,2009年11月,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无锡成立;2009年11月,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筹备工作组成立;同年12月,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筹备工作组成立;2010年3月,上海物联网中心成立。在这些技术研发机构的支持下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取得了较扎实的进步。例如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产业市场规模已超100亿;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的企业超过1 600家,每年产能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900亿;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2.3 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如果说互联网是人与人的通信业务网络,那物联网就是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网络。与万亿级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的业务量将更加庞大,因此,物联网也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全面覆盖的产业体系,为我国物联网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由此不难看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也必将拥有极大的潜力。预测公司研究显示:2010年底,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已达2 000亿元,到2015年预计突破5 000亿元大关,平均每年以11%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增长速度将远超计算机、移动通信、互联网等市场。

2.4 应用推广初见成效

仅在当前,我国物联网就在物流、安检、医疗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应用的模式也正日趋成熟。在物流领域,主要应用于仓储、运输、配送等方面;在安检领域,视频监控技术、报警联网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医疗领域,主要应用于家庭监护、远程诊断等方面;此外物联网还在电力行业的远程抄表、输变电监测等领域进行逐步拓展。

2.5 技术研发取得突破

通过多年的技术攻关,我国当前在通信协议、协同处理、网络监管、核心芯片等领域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在传感器网络接口、物联网体系架构、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等相关技术标准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的主导国之一。例如2010年,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第一个研制成功二维码解码芯片,并研发了国际领先的光纤传感器。

3 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存在的不足

尽管我国物联网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我们同时也认清,其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可预期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如在核心技术上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产品以中低端为主,高端领域的综合服务能力不强、企业规模偏小,缺少骨干龙头企业带动,导致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3.1 政策法规存在问题

物联网涵盖的方面极为广泛,它牵涉到的行业众多,如电子商务、物流等,是多种力量的整合。从前几年的物流产业发展来看,这种涵盖面广的行业必存在多部门管理,最终导致管理上的混乱。从国外经验来看只有国家立法走在前面,尽早制定出适合该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行业正常有序的发展。因此,对于更加复杂的物联网必须要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中央及各级政府必须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对其进行研究和规划,才能保证物联网得到健康的发展。但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中央政府连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基本法律法规都没有出台,多头管理普遍存在,我们不免对此感到担心。

3.2 追求政绩盲目投资

在我国,每当有新兴产业立项就会出现各地方政府一窝蜂似的上马相同的项目,例如汽车产业,全国共有20多个省级行政区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而据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统计,全国90%省份将物联网作为本省“十二五”重点发展产业。中国物联网产业协会秘书长柏斯维曾经指出,当前我国很多省市都对发展物联网抱有积极的态度,但他们的物联网规划方案基本大同小异,缺乏自己的特色。更有甚者最后可能只是在ICT类的园区上加一块招牌,大有希望利用政策立项体现政绩之嫌。

3.3 核心技术相对缺失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手段是无线射频技术,该技术的用途在于解决信息的自动化读取,读取后的信息再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识别和信息的共享。而这项技术从专利量来看,我国的专利申请量仅分别占美国和日本的6.5%和45.7%。其中美国的专利申请总量比欧盟、日本以及我国大陆等多个区域专利申请总和还要多,差距不可谓不大。而即使是欧洲和日本,他们在传感器技术上也比我国拥有相对的优势。我国的专利技术仅在RFID的低端领域有一定的竞争力,高端技术的缺乏必将成为我国发展物联网的瓶颈,甚至严重削弱我国在该产业上的话语权。

3.4 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物联网产业构成复杂,涉及到信息读取传递、智能化模拟、物流配送等多个环节,因此产业中包括众多企业主体,如芯片与技术提供商、软硬件设备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等不同主体。这些主体之间往往以各自利益为中心,缺乏协调机制,因此在技术选用上企业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开发出的这些没有标准化的技术,在使用中出现难以兼容的问题,当物联网应用范围比较小时这种现象还不明显,但随着物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这些缺乏标准规范的技术和设备必将导致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混乱,成为阻碍我国物联网长期发展的一个瓶颈。

3.5 成本高昂资源浪费

我国的物联网技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雏形,但还远远没有达到产业化发展规模。由于物联网技术含量高,前期投入成本大,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造成这一技术无法迅速在企业间推广,这导致企业不能分摊成本没法实现规模效应,这一技术只能供少数大企业使用,不能给更广大的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因此,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规避重复的信息采集、数据区分和筛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 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政府加大监管力度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政府已制定出相应的物联网发展的宏观规划,这对于引导企业的有序参与有重要意义。但政府在保证信贷、税收、奖励等经济方面的扶持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搭建众多企业间的一体化协调平台,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引导我国物联网产业健康的发展,为国内相关企业的加入创造良好的环境。

4.2 加快体系标准建设

物联网建设必须坚持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同步发展的原则。我国政府在积极参与甚至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以此确保我国在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中拥有发言权的同时也应不遗余力地保证自己的特色和核心技术。在现阶段表现为我国在发展世界通用的WCDMA技术的同时,我国坚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建设,齐头并进,以保证形成我国自己的物联网体系标准。

4.3 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企业应改变重眼前轻长远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识,加强物联网核心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以确保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物联网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间的竞争最终还是要归结到技术和研发能力的竞争,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占据市场份额,确保自己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工业和信息化部.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2012-03-05)[2012-08-21].http://www.miit.gov.cn.

[2]侯赟慧,岳中刚.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2):39-41.

[3]鲍勃·威廉姆斯.物联网的应用实例与效益[J].中国信息界,2010(3):73-76.

[4]石军.“感知中国”促进中国物联网加速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9(5):51-53.

[5]张应福.物联网技术与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0(1):33-35.

猜你喜欢
联网传感器发展
“身联网”等五则
康奈尔大学制造出可拉伸传感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简述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传感器新闻”会带来什么
跟踪导练(三)2
抢占物联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