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3-12-30 07:48许纪发姜桂娟张季中
关键词:学段顶岗实训

许纪发 姜桂娟 张季中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41)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在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过程中,按照“融入多方资源、实行合作办学,融入行业企业标准、对接前沿技术,融入岗位需求、突出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思路,与农业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围绕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结合行业产业特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 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由农业生产部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行家、教育专家和专业带头人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广泛开展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职业岗位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基于作物生产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开发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优质课程资源、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做好教学实施过程的控制。

2 社会调研

通过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专业调研,使专任教师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目标,不断解决课程建设中的瓶颈问题,深入探索工学结合的有效形式;完善基于农业生产过程的“双季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教师员工交互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促进专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针对目前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积极性不高的现实问题,通过专业社会调研,为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学生实习考核与评价体系提供依据。同时对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农业区域布局、农业生产企业的特点和对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规格的要求,以及黑龙江农业高职院校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分布、招生与就业的调研,获取黑龙江农业企业人才需求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分析确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和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明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规格,为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及需求等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3 构建基于农业生产过程的“双季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黑龙江省粮食作物一年一个“生长季”的特点,本专业构建基于农业生产过程的“双季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典型粮食生产任务为载体,以生产技术环节为主线,按照作物生产过程季节性要求设计“教学日历”,实行弹性学期、柔性管理、现场教学、岗位实操和过程考核等,完成两个完整的“学、训、产”一体化教学。根据“双季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运行分为六个弹性学段,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学段:基础课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口才与应用文写作、农业应用化学、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长与环境。

第二学段:第一季循环。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大豆、水稻生产任务,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1公顷大豆、水稻的生产任务;围绕大豆、水稻的生产任务和生产过程实施“学、训、产”一体化情境教学。

第三学段:非季节性专业课程教学。农产品安全与分析检验、植物组织培养、农产品市场营销、植物无土栽培。

第四学段:第二季循环。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玉米、春小麦生产任务,学生每个小组分配1公顷玉米、小麦的生产任务;围绕玉米、小麦的生产任务和生产过程实施“学、训、产”一体化情境教学。

第五学段:专项实训。在完成校内素质教育平台和双季循环的基础上,安排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农资生产与营销企业或市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专业实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第六学段:顶岗实习。在完成专业实训的基础上,安排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大中型农业企业和粮食生产农户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校企共同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双方签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协议,以企业为主,实行校企共管。

4 “双季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

依据“双季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三年划分为六个柔性学段,其具体时间为:

(1)第一年9月—12月。

(2)第二年3月—10月(第一季循环)。

(3)第二年11月—12月。

(4)第三年3月—10月(第二季循环)。

(5)第三年11月—12月(专业实训)。

(6)第四年3月—6月(顶岗实习)。

这六个学段所进行的教学内容分别为:

(1)素质教育阶段:贯穿全学程,进行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体育、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学农爱农务农良好的敬业精神和道德素养。

(2)第一季循环:以校内大豆、水稻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完成第一季循环的学习和生产性实践教学。实施措施是按基地大豆、水稻生产任务,将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1公顷大豆、1公顷水稻的生产任务;围绕大豆、水稻的生产任务和生产过程实施“学、训、产”一体化情境教学,完成大豆栽培技术、水稻栽培技术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在生产过程中结合农产品安全与分析检验项目,完成农产品安全与分析检验核心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同时开展蔬菜栽培技术、果树栽培技术等拓展能力课程的教学。

(3)非季节性教学:在农闲季节安排与农业生产相关不大的课程,如农产品安全与分析检验、植物组织培养、农产品市场营销、植物无土栽培等课程的教学。

(4)第二季循环:以校内玉米、小麦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完成第二季循环的学习和生产性实践教学。实施措施是按基地玉米、小麦生产任务,将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1公顷玉米、1公顷小麦的生产任务;围绕玉米、小麦的生产任务和生产过程实施“学、训、产”一体化情境教学,完成玉米栽培技术、小麦栽培技术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开展经济作物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等拓展能力课程的教学。

(5)专业实训阶段:在完成校内素质教育平台和双季循环的基础上,安排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农资生产企业,开展专业实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6)顶岗实习阶段:在完成专业实训的基础上,安排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北大荒集团的下属企业(海林农场、宁安农场)等大中型农业企业和粮食生产农户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校企共同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双方签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协议,以企业为主,实行校企共管。

5 “双季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部分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如有的课程学时数明显过多,而相应的课程则过少。

(2)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足。

(3)教学实践环节设置得不尽合理。

(4)改革课程的教学时间与教学进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在按课程计划进行时需各部门之间协调。

猜你喜欢
学段顶岗实训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