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3-12-30 07:48梁晶刘际洲史永纯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改革

梁晶 刘际洲 史永纯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资源环境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0 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增加,要求也愈来愈高。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环境类核心课程的改革,应顺应时代要求,摒弃一切旧的教育教学观念,以现代职教理论为支撑,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借鉴国际劳工组织的MEC的模式(技能模块组合课程模式)和德国双元制核心阶梯式课程模式,以及学院已有的课程改革基础,提出《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改革思路,以满足本区域、本行业对高职高专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规格的要求。

我院从2003年设立环境专业至今,《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一直作为核心课程进行试点改革,2007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根据我院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形势以及社会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教学的深入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改革,确保课程目标具有明确职业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实施课程内容的优化。同时,采取模块化的组合形式将知识与技能组成灵活的教学单元,便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最佳实现。在此前进行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调整,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变,案例教学与小组讨论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研究基础

以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单元——学习领域,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完成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处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若干系统化的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职业资格。从所属专业服务的行业来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岗位不但要求从业人员熟悉本行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与行业相关的技能和环境管理制度等,这就必然要求这门课程的学习应该是“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

1.1 遵循“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是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同时带给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职业教育模式。《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应遵循“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进行,即教师在了解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专业课程设置目标时,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坚持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和行业标准接轨。如设计模块化教学任务、增加职业技能培训等,都将提升学生将来就业的竞争力。遵循“工学结合”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必须确保各项能力目标都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

1.2 将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运用到课程改革中

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中,采用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是工作过程导向式的,采用“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一体化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生评估。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必须将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1]。

1.3 重视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能够发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适合在专业技能及所需的专业知识的课程中进行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职业学习的过程可分为获取资料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行动决策、实施工作计划、控制保证质量和评价工作成就等6个步骤[2]。在推进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思考新形势下高职培养技能型人才策略,不但运用经验和知识体系作为行动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还要以学生为行动主体,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

1.4 完成实践教学改革设计,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

教学设计应考虑当前高职课程的教学目标,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基础性目标与未来发展性目标的协调统一。基础性目标即按照教学大纲、实训教材、课程设计等课程体系,发展性目标即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等。课程标准的设计要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或者领域掌握知识和技能,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应以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为主。在课程评价方式上,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发展中的不同,建立阶段性评价、成长性评价、不同任务组合的评价等,以学生、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修订课程标准。

1.5 高素质教师的培养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

为实现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尽快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而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是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3]。学院已经制定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用制度,培养教师走进兄弟院校学习和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掌握行业动态、生产工作环境、运作过程、组织管理方式、职场规则及核心技能,并将行业的用人标准和人才需求情况及时汇总。此外,聘请一线岗位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定期授课或定期进行学术研讨与学术交流,既增强学术氛围,开阔“双师素质”教师眼界,又能够掌握行业和专业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使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

2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以后工作中真正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应以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改革目标,以真实项目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组织与施行。

2.1 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实践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应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提出合理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教育教学理念的改革要求对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培养”,重视学生思维方法、创新精神以及灵活使用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引入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及岗位实习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从事技术工作的能力,使学生达到掌握环境评价工作任务和管理程序的认知目标,通过现场调研和研究相关法律撰写环评文件的语言文字功底及熟练运用办公软件的能力目标,在实践过程中与其他小组人员有效沟通、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的情感目标。

2.2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思路

在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把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中。(1)更新教材。立足课程性质和课程培养目标,充分考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方向、行业特色和工作情景,选择适合的高职教材并保证及时更新。由于有些教材相对于我国快速发展的环评行业存在职业能力脱节问题,因此,在选择教材和在教学过程中,应保持对教材时效性和先进性的掌握,积极与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兄弟院校同行共同推进教材的编写工作。(2)以学生为主体。《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应创建积极引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以课堂、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资源优势;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理论教学、自学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其自主学习。(3)遵循“工学结合”,加强对社会需求的分析。新形势对人才质量“厚基础、宽口径”的需要,以及社会的发展、职业岗位需求的调整,要求以面向就业形势,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合理取舍,科学制定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具体的课程实习,弃陈纳新,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环境评价工作的关键环节,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4)课程优化。高职高专院校建立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应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重建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重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讲课、演示、讨论、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师课堂教学重点讲思路、讲方法、引问题、重讨论,实现交叉学科和相近课程的无缝对接。(5)课程标准和学习情景设计。课程标准应以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为主,具体包括课程的项目、能力目标设计,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依据工作任务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确定课程的岗位能力目标,按照各个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内容,确定课程的能力模块结构或重新安排教学顺序。

2.3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在教学方法上,理论教学应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讲授、引导、启发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则采用示教、课堂练习、开放实验、实训室练习、模拟现场训练、顶岗实习、小组讨论、综合实训等。突出理论分析中学生的参与性,强调师生的共同探讨与互动。

在教学手段上,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与动感性,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索与更新,实现教学互动,探索教师“言传身教”的感染力与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机结合。除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仿真软件等教学设施辅导教学外,还在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环评软件和影像资料,使课堂生动,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考核方法上,目前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技能认证、技能竞赛等多元制考核方式。本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能力考核并重,考核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技能熟练程度,操作规范性、设计合理性与科学性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各学习情境成绩评定参考表1。同时,增加岗位实习考核(100分),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依据给出岗位实习考评分数,见表2。

表1 课程考核内容所占比例

表2 岗位实训考核评分标准

续表

3 结语

基于工学结合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展开理论基础研究,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是促进环境类专业各课程之间整合的催化剂,是新形势下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前提保障,更是对当前高职教育环境类课程改革的再认识和深化。可以说,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应该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课程改革要根据专业特色,从全局统筹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张建平.学习领域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都市家教,2009,(7).

[2]卢荣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综合布线》课程中的应用[J].学周刊(A版),2011,(10).

[3]梁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6).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改革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互联网+时代以项目引导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山西省低热值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工艺技术路线探讨
改革创新(二)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