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得有个念想

2013-12-31 21:57赵真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甜瓜

赵真

49岁的于乐美,是青岛莱西市崔格庄的女支书,初见面,就和我说:“我长得丑,命不好。”一下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这个大姐有故事。

穷不要紧,日子得靠自己过

从小,于乐美就觉得自己是丑小鸭,左脸上那块红胎记让她自卑。娘身体不好,家里兄妹六个,她排老三,女孩里的老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只上了5年半的学,她就辍学了,帮着家里挣工分。地里的各种农活,家里缝缝补补做针线,赶集卖农副产品,小乐美都抢着干。好让娘能歇会儿,家计轻松点。

1986年,于乐美22岁,远近闻名的能干,在农村快成老姑娘了,家里还舍不得让她出嫁。能者多劳,善者多劳。媒人找上门,于乐美说:“长得俊的不要,太能干的不要,条件好的不要。”对方一下惊住了,问她要什么样的。她说:“人好就行。穷不要紧,日子得靠自己过。最起码拿我当人看。”

崔格庄的小伙子王树海是个普通农民,姊妹们多,排行老五,家里穷得叮当响,出名的困难户,还落下3000多元的饥荒。于乐美嫁给了他。

烤西瓜(指高温大棚种植)、烤土豆、种大白菜,于乐美起早贪黑,从不叫苦叫累。过了一年分家,于乐美把剩下的1000多元外债全接下来。她和树海商量:“人穷连狗也瞧不起,咱得挣钱!”

村里来钱最快的是杀牛卖肉,两口子都学着干。于乐美好琢磨,谁技术活好就去偷师。后来,杀头小牛她只用10分钟,骨头剔得干干净净,比啃得还光溜,老爷们儿都服她:“这老婆真有本事!赶上庖丁解牛了!”甭管大牛小牛,她上眼一看,就知道能出多少斤肉,上下不超过5斤。同村的都愿意找她一起出去收牛,包赚不赔。赶集卖肉,她卖得最快,一次能挣二三百块钱。

有人眼红,挑唆树海:“你老婆太能了!比你挣得多!”树海脸上下不去,当众耍大男子主义熊老婆。于乐美伤心了:“我不是为了这个家?咱俩比,一人拿两万元当本钱,年根儿算算,看谁挣得多!赢了,你给我道歉!输了,你让我干什么我干什么!”

赌上这口气,于乐美风里来雨里去,走四方脚上起了大泡,收牛、杀牛、卖肉,一年比老公王树海多挣五六千块钱。他服气了,她痛快了:“谁没有个自尊心?!以后不准当众呲嗒我!”

日子红红火火起来了。十几年前的时候,她一天最多挣过2000元钱。于乐美家慢慢成了全村有名的万元户,十万元户……

光自己有钱,有什么用?!

崔格庄是马连庄镇的第一大村,520户,1500多人。人多,矛盾也多。村干部不好当,出名的笑话是,一年换了仨支书。那时候一个顺口溜广为流传:“抽筋的格达,扒皮的朱耩,不要命的上崔格庄。”夸张形容崔格庄的乱象。1999年土地二轮承包,崔格庄的人闹得地都分不下去。镇里的书记给王树海做工作,让他挑头干支书,跟他说:“光自己有钱,有什么用?!你有这个能力发家致富,还得帮帮乡里乡亲。”

村里烂,名声不好,欠外债100多万,王树海也觉得脸上无光。他成宿睡不着,琢磨领导的话。那时候于乐美挣钱有瘾,不愿意老公干支书:“咱不稀得干!掌柜的,咱家在村里不是大姓,你出头没人听你的怎么办?买卖正红火,别耽误挣钱。”

架不住书记给王树海做工作,作为党员的王树海,最终决心接下这副重担。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先把地分下去。有的人能闹,天天到于乐美家堵着。两口子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了。王树海的一个同学,拿着一张十万元的白条说是以前村委会的欠债,非让他签字还钱。他家的事情牵扯到十家的地分不下去。

于乐美火了。她很有韬略,先让老公躲出去(不能犯错误),然后拿出女汉子的气魄,对方一动手,她1.5米的身条不怵对方1.8米的大个,抄起茶杯砸过去:“敢上门欺负俺家掌柜的,我和你对命!”一屋子看热闹的都傻了。对方朝她比划,她又抡起茶几追过去,直撵出了家门。有理的悍勇,无理的心虚。她让村里人刮目相看。

于乐美以前都不知道镇政府的门朝哪儿开。这回她勇敢地找到领导汇报情况,领导很支持王树海的工作,以上门闹事之名将对方拘留。后来,闹的人道了歉,地也顺顺当当分下去了。从此,于乐美再也没有怕过事。老公王树海夸她是个贤内助。如今,两家人是亲密的好朋友,做了好吃的都先想着给对方尝尝,远亲不如近邻嘛。

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有担当

2008年9月初五,于乐美刻骨铭心的日子。那一天,老公王树海遇车祸去世了。她觉得天塌了:“我怎么活啊?今天怎么活、明天怎么活都不知道。觉得人活着一点意思也没有了。”她一直哭,哭了三天三夜。

闺女、儿子都怕了,抱着她的腿直哆嗦:“妈,妈,你不能把我们俩撂下啊……”那一阵,十来岁的儿子差点儿得了忧郁症。他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妈妈在不在。

王树海葬在离家二三百米远的坡地里。夜里,于乐美常常偷偷跑到他的坟前,对着荒野痛哭。她白天忍着不掉泪,老觉得掉泪是弱者。所以,她不停找各种活儿干,不让自己有一点空闲。她做的十字绣,比商店里卖得还好看;她批发了各种布,做床单、枕套、被罩、垫子、衣服,亲朋好友都抢着要。可是,总有闲下来的时候……

她开始写日记,与树海进行心灵对话。每一篇日记的头一句话都是:“今天是树海你走的第**天了……”

活着挺不容易的。大家都挺不容易。坚强地朝前走吧,只能这么着。

2008年冬,经马连庄镇党委任命,于乐美接过了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她之所以敢于接下这个重任,就是一个念想:树海一定会希望我接下这个担子,把村子治理好。

这份执着让她的人生与别人不大一样,就像心灵的皈依。很多事不要问值不值得,只看它对你来说,是不是有如珍宝。

找到生命中让自己发光的事情

于乐美首先做的是找到一帮想干事的人,打造一个团结的班子。经过认真分析,她觉得班子要有凝聚力、有战斗力,必须做到两点:一是靠干净树起形象,二是靠干事赢得民心。她以身作则,村里的钱能节省的尽量节省,把有限的钱花在刀刃上,花在为群众办实事上。村里的招待费以前一年上万元,现在每年也就两三千元。起初村委会有人开玩笑地说她:“抠门,女人办不成大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伴们逐渐理解了她,并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塑造起村干部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在与“两委”成员和群众相处上,无论任何事情,于乐美坚持以理服人、说到做到,改变了传统中认为女人优柔寡断的印象。村里十多年没收回的外债,她出面四处跑、一遍遍去要,终于收回来,让那些大老爷们儿心服口服。村务公开、民主监督,村里的重大问题都经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于乐美威信越来越高。

崔格庄有丰富的水土资源,马连庄河与军武河汇聚大沽河成“双龙河”,为果蔬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村民一直有种瓜、种果的传统。尤其是皮薄爽口的小甜瓜,以“甜、香、脆”远近闻名。于乐美上任后,提出把甜瓜发展成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对土地进行了重新规划,按照优惠政策,动员村民大面积发展大棚甜瓜。

如何种出与众不同的极品小甜瓜?在专家的指导授意下,村两委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了冬暖式大棚。通过大棚套小棚,使甜瓜的上市时间提前了1个月。

村北有一泉眼,常年突涌,百姓称为“药王泉”。于乐美带领村民用村后一股“神泉水”浇灌,搞起了富硒甜瓜的实验。经过近几年来的连续实验,崔格庄生产的富硒甜瓜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含硒每公斤达到0.12毫克。为打市场,村两委成员及时把小甜瓜注册为“双龙药王泉”商标。2009年4月,村两委又注册成立了青岛双龙药王泉果蔬专业合作社,于乐美出任合作社理事长。如今,崔格庄甜瓜种植面积2000多亩,年产总量5000多吨。

才春三月,崔格庄的甜瓜就上市了,贩子在烟台卖一斤30元还供不应求,远销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李大爷是村里最早的甜瓜种植户之一,他的两个瓜棚去年都获得了丰收。他说,每个棚一年能收两茬瓜,一年下来,除去开支,能有将近八万元的收入。多亏乐美到处争取帮扶资金,把村里的路都硬化了,收甜瓜的车可以直接开到地头,省心啊。晚上有空了,俺就到村里1300平米的文化广场扭个秧歌。俺村的秧歌队过年的时候还得了奖呢。他满脸的皱纹笑得像朵墨菊。

崔格庄富了。而且是共同富裕,是集体富裕。圣人眼里的大同就是少有所养,老有所依。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期盼,于乐美说:“要是我家整天吃肉,邻居连玉米饼子都吃不上的话,想和谐也难。”

后记:

易卜生说:“那个最孤独的人,就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内心强大的人,一定是有自己坚定信念的人,这种信念不是口头上的,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也不仅仅是在知识上的,而是带有深厚情感,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

朴实如泥土般的于乐美,就是这样的人。

猜你喜欢
甜瓜
西瓜田里找甜瓜
My Hometown
乌鸦又上当了
有痰咳不出服瓜蒂散
澳“病菌甜瓜”致3人死亡
让甜瓜更甜
我喜欢吃甜瓜
甜瓜有多重
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