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号动态检测的高速铁路CTCS降级问题分析

2014-01-01 02:31高利民刘玉江孟景辉马良德
铁道通信信号 2014年3期
关键词:列控降级车载

高利民 刘玉江 孟景辉 马良德

在一个完整的CTCS-3级列控系统中,设备与设备、设备与子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构成了若干个接口,通过对接口数据的监测分析就可以验证列控系统的工作性能。目前已经实现监测的接口如图1所示。

1.车载ATP无线 (Igsm-r)接口,定义为车载ATP设备GCD与MT之间通信接口。

2.Abis接口,定义为基站子系统的2个功能实体,基站控制器 (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通信接口。

图1 CTCS-3级列控系统接口示意图

3.A接口,定义为网路子系统 (NSS)与基站子系统 (BSS)之间 (MSC至TRAU之间)的通信接口。

4.PRI接口,定义为CTCS-3级列控系统RBC与GSM-R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

CTCS-3级列控接口监测系统通过对Abis、A、PRI接口的信令和用户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与解析,实现对在线列控用户与GSM-R网络状态的实时监测、统计与分析,并基于采集数据对CTCS-3级系统无线通信异常状态进行综合分析,对网络服务质量进行评估。为GSM-R无线网络优化、列控系统运营维护和故障定位提供依据,为列控业务无线通信状态异常原因分析提供有力手段。

1 降级问题类型

目前发现的列控系统降级运行主要是由于车-地信息传输超时,通常称为“无线超时”。问题发生时,车载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任何来自RBC的应用层消息,DMI提示司机无线超时,ATP控制列车输出最大常用制动。如果在允许时间内未能恢复,根据故障导向安全原则,ATP判断满足降级CTCS-2级的条件且经司机确认,则系统降为CTCS-2级运行。

通过对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和日常运营发现的降级问题分析,并且根据设备供应商总结的故障案例集,得出以下几个无线超时导致降级原因。

1.车载设备侧相关问题。包括单MT过RBC移交区发生无线超时、非RBC移交区车载异常发送DISC拆链、移交区车载异常发送DISC拆链、车载ATP软件问题、车载MT等设备故障、人为操作问题、MT模块频繁越区切换失败,以及MT接收电平低等。

2.GSM-R网络侧相关问题。BTS类单通、无线干扰、诺西BSC与MSC连接问题、基站退服、BSC板卡故障、单设备模块故障、无可用的 CSD通道等。

3.RBC侧相关问题。移交过程中 RBC-RBC通信超时、RBC设备异常、RBC与其他设备通信中断等。

4.其他类问题:小区内切换失败、上下行接收电平不平衡、越区切换失败等。

2 案例一

2.1 问题描述

2013年1月14日,CRH2-150C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由郑州至北京检测过程中发生降级,具体情况为:综合检测列车在经过榆林洺河特大桥后,车载监测系统于21:31:53显示车载ATP与RBC无安全连接,并准备切换至CTCS-2级登记;21:32:01产生常用制动,速度由295 km/h降至280 km/h并转至CTCS-2级控车。

2.2 动态检测数据分析

1.车载ATP监测数据分析。如图2所示,标记处为列车发生降级的位置,可以明显看出列车运行等级由L-C3降为L-C2。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车载EVC于当日21:31:44发送至RBC位置信息包136消息,后继续在21:31:50发送至RBC位置信息包136消息;在此过程中一直未收到来自于地面RBC的消息;21:32:00输出降级信息,列车产生常用制动 (CTCS-3降级CTCS-2),列车运行转为CTCS-2级系统控车。

图2 ATP监测数据分析

2.无线通信服务质量检测数据分析。对京广高铁通信质量进行了跟踪测试,测试的指标包括电路域传输时延和干扰率,同时进行了服务小区/邻小区电平、载干比C/I、话音质量RxQual以及时间提前量TA等动态曲线的跟踪测试。在列车降级的相同时间段内,无线通信质量检测结果发现:在列车越过邯郸东站以后,载干比和话音质量在450~449 km区间变得很差,话音质量达到7级,载干比接近于0,最终导致掉话,同时表现在列控数据传输时延测试过程中,则出现连续的数据帧传输错误,如图3所示。

2.3 问题处理与分析

在综合检测列车检测到发生降级问题后,与相关铁路局进行了沟通,对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整改。经检查,造成网络服务质量不良的原因为中国移动河北分公司在京广高铁K409+400、K412+900附近设置的GSM系统基站,对京广高铁GSM-R基站构成三阶互调干扰,随后对相关基站进行了频点优化,现场复测,干扰消除。

图3 无线通信服务质量检测截图

3 案例二

3.1 问题描述

2013年2月25日,CRH2-150C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在京沪高铁检测过程中发生降级,具体情况为:8:29和9:36车载监测系统显示,车载ATP与RBC无安全连接转至CTCS-2级控车。

3.2 动态检测数据分析

通过车载ATP监测数据回放分析,如图4,标记处为列车发生降级的位置,可以明显的看出列车运行等级由L-C3降为L-C2,列车运行转为CTCS-2级系统控车。

图4 ATP监测数据分析

3.3 问题处理与分析

在综合检测列车发生降级问题后,根据车上添乘人员汇报,电务段列控车载设备维护工区接到车间调度关于ATP设备异常信息,对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结合地面检测数据确认问题存在情况,2013年1月28日的沪宁测试时,通过接口监测数据中看到MT1已经出现故障,导致移交点处移交不成发生降级,并确认SIM卡号为14984173505MT的设备工作异常,及时更换设备,并进行了静态呼叫试验正常。

4 案例三

4.1 问题描述

2013年4月3日,CRH2-150C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在京沪高铁检测过程中发生降级,具体情况为:22:59和23:23车载监测系统显示车载ATP与RBC无安全连接转至CTCS-2级控车。

4.2 动态检测数据分析

通过车载ATP监测数据回放分析,标记处为列车发生降级的位置,可以明显的看出列车运行等级由L-C3降为L-C2,列车运行转为CTCS-2级系统控车。

4.3 问题处理与分析

在检测列车发生降级问题后,电务段列控车载设备维护工区值班人员立即对DMS进行分析,并询问核心网工作故障情况,结合地面检测数据,确认SIM卡号为14984173507MT的设备与RBC连接中断,导致交权区单MT无法交权。

5 结论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对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和安全评价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号系统列控设备维修维护理念和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实行“精检细修”,高速铁路要“严检慎修”,充分利用信号动态检测,做好检测、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工作,不断摸索、不断开拓。信号列控系统故障分析、处理相对复杂,各建设单位、维护单位、检测单位应经常相互交流,及时总结故障处理方法、经验,不断提高故障处理业务水平,数据分析水平,继续深入研究高速铁路降级问题,确保CTCS-3级列控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运【2012】211号.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规范(暂行)[S].2012.

[2] 杨宏图,许贵阳,侯卫星.高速铁路综合检测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1).

[3] 黎国清,杨爱红,许贵阳.既有线提速综合检测技术与应用[J].中国铁路,2008(5).

[4] 许贵阳.客运专线综合检测列车技术方案的研究和应用[J].铁道建筑,2008(2).

猜你喜欢
列控降级车载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列控联锁数据管理分析平台的研究与探索
列控中心驱采不一致分析及改进方案
便携式列控中心测试设备设计与实现
高速磁浮车载运行控制系统综述
吹牛皮
奔驰S级48V车载电气系统(下)
“赏石”会被消费降级吗?
消费降级了吗?
列控数据管理平台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