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团体赴美“商演”现状

2014-01-03 16:39
环球时报 2014-01-03
关键词:商演洛杉矶团体

图片说明:林肯中心的观众在等待《猴·西游记》开演。“特技翻滚绝技令人叹为观止”,但锣鼓弦乐“呕哑嘲哳难为听”——100多年前美国观众如此感触华人戏剧节目,现在中国文艺团体海外演出效应好像仍没超出此类评价太多。近年来,中国文艺团体赴美演出越来越多,《环球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团体多是为了“文化交流”,而非营利;虽然越来越多非华人面孔出现在观众席上,但影响力仍限华人圈。中国学者张颐武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一些文艺团体赴美演出是专为当地华人华侨而去,不太关注市场效果无可厚非;另一方面,对于跨文化传播,我们的确需要改变传播观念,更多适应当地需求,但文化输出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赴美演出纯粹商演极少 对于国内演出团体来说,纽约是赴美演出必不可少的一站。作为美国的文化首都,纽约文化市场的繁荣远超其他城市,各个国家的艺术团体纷纷登台,但《环球时报》记者感觉,还是来自中国的较多。根据记者估计,淡季,中国文艺团体在纽约比较有影响力的演出场所平均每两三个月有一场;逢年过节,大概每个月会有两到三场。 作为华人聚居地,南加州也是中国文艺团体常去之所。不仅一些国字号演出团体在这里演出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从北京人艺的大戏《茶馆》到南京市话剧团小剧场话剧《我的第一次》,从姜昆率众弟子演出的相声专场“迎春曲”到赵本山率弟子演出的二人转以及郭德纲的相声,中国主要的表演艺术都在洛杉矶呈现过。 总体来说,中国文艺团体赴美演出集中在最著名的演出场所,如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林肯中心、洛杉矶的好莱坞碗形剧场等。这些剧场是国内外艺术家梦想的舞台。当然这些剧场是有资本的。林肯中心几乎是全世界最大的艺术场所综合体,由13个各类演出场所组成。洛杉矶有各种演出场地,高档的有奥斯卡颁奖典礼会场杜比剧院和雪兰剧院,中档的有帕沙迪纳市立剧院,一般的有圣盖博市立剧院。 就票价而言,不同的演出团体和演员、不同的演出场地、不同的演出承办单位,票价有所不同。2013年10月,在洛杉矶杜比剧院举行的吴春燕《我来自北京》公益演唱会,票价分别是95、75、55和35;2013宋祖英雪兰剧院演唱会的门票分别为168、128、80和60;2013年郭德纲在洛杉矶体育场进行纯粹的商业演出,票价分别为398、298、198、128、98和68。 演出的票价既与演出目的有关,也与市场运作有关,还与承办单位有关。事实上,十几年来国内演出单位在洛杉矶的很多大型演出,都是由当地侨团承办,演出门票主要由侨团“消化”或在华人书店销售。近几年来,一些演出门票开始通过剧场或门票经销公司销售,出现了商演雏形。但整体看,来美演出的中国艺术团体几乎都不以营利为目的,即使是商业演出也都有强大的资金赞助支持,也就是不以卖票为首要目的。虽然不乏以镀金为主要目的的团体在舞台上昙花一现,多数还是以宣传中国文化和中西文化交流为初衷。影响力仍局限于华人圈 中国艺术团体赴美演出,总体以交响乐、传统歌舞剧和杂技为主。交响乐是西方观众熟悉的演出形式,国内交响乐团的专业水准已经和国际一流乐团逐步接轨;传统歌舞剧在浓厚的中国特色之外还具有故事性和情节性,即使外国观众不懂语言还是能理解剧目所要表达的内涵,不会觉得不知所云;杂技更不用说,深得国外观众人心。 在纽约,连续3年来,都是最原汁原味的中国节目诸如京剧和少数民族歌舞最受当地观众关注。去年春节期间,宋祖英来到纽约开个人演唱会,6000多人的演出大厅座无虚席。去年非节日档在纽约外百老汇剧院里有中国女子十二乐坊的姑娘们演出的打击乐剧《花木兰》,门票一度卖得很好。 当然,失败的例子也比比皆是。2007年赵本山到美国演出,由于售出的门票远多于剧场座位,引发冲突。也是在2007年,参加《同一首歌》洛杉矶演唱会的歌手郭峰、斯琴格日勒和张咪等,因经纪人问题拒绝前往西雅图演出,被“撵出”所居住的酒店而“流落”街头。还有演出团体因经纪人或承办单位对美国法律缺少了解,没得到美国演员公会许可就试图来美国进行营利性演出并进行广告宣传,结果签证被拒。 《环球时报》记者遇到的美国本土观众基本上都是对外来文化尤其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的人,他们对这些演出评价很高,但他们也都是带着评判眼光来看演出的。比如《丝路花雨》在林肯中心演出的时候,坐在记者边上的一名律师朋友看完后对记者说,“舞蹈很美,演员功底太惊人了,但如果演出能有一个简单的英文介绍,让美国观众更好地了解故事梗概就好了”。去年夏天,林肯中心上演中国杂技音乐剧《猴·西游记》,在整个美东地区无论华人界还是美国本地人当中都引起轰动。《纽约时报》专门撰文对该剧团队进行介绍。该报一篇评论文章称,剧中幽默简单易懂,还有武打场面以及杂技表演,但“我本人不是特别喜欢马戏团式的娱乐表演,该剧虽然在视觉上让人陶醉,但平淡无奇、幼稚,还有点乏味”。 根据《环球时报》记者在美国多年的经验,目前中国演出团体赴美演出一方面存在扎堆(集中在逢年过节)问题,让观众们有种目不暇接的感觉,并无形当中形成竞争;另一方面,华人为主要受众的局面仍没改变。中国团体的演出影响力仍限于当地华文媒体以及华人圈,英文媒体的关注程度则没有那么高,它们通常情况下只对极负盛名的演出团体或艺术家有所关注。在美商演势在必行 承办由中国侨联主办的“亲情中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4周年综艺晚会的美国华人票房公司负责人戴琦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团队在美国进行商业演出势在必行,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也可以推动演出真正走向美国主流社会。“亲情中华”的门票,就是按商演模式销售的。戴琦曾公开表示,绝不送“人情票”,侨领看演出也要买票。 “入乡随俗,演出也是如此,商演是市场规律所决定的”,曾经多次接待中国演出单位的美中文化协会会长林旭对记者说,目前看中国团体演出的观众仍以华人为主,在华人圈子里演出,还不能说是完全走向市场。但他认为,对于大多数中国演出团体而言,在美国完全做到商演并不容易,因为一方面节目要考虑到大多数美国人而不仅仅是华人;另一方面,既然是商演,就要做广告,这在资金方面是有难度的。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雷碧玮曾撰文说, 19世纪五六十年代,粤剧在美演出十分频繁,而且西方人也是观看的常客。当时的评论毁誉参半。大致上,观众认为,“演员的服装道具华丽,值得一看”,“令人叹为观止的特技翻滚绝技”也是一大吸引力。但因对华人戏剧传统及语言不熟悉,中国传统的锣鼓弦乐被形容为“呕哑嘲哳难为听”,而高音假嗓更受戏谑,有时被比喻为猫叫春,有时被比喻为阴阳不分。 如果说百年前中国戏剧初登美国舞台时,美国人对中国节目的评论带有戏谑口吻的话,现在中国演出团体的影响力仍限于华人群体就值得深思了。对此,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很多团体赴美是为了慰问华侨华人,是以华人社区为目标群体,因此不太计较市场效应。至于跨文化传播,则需要长时间努力。张颐武说,中国对美文化输出效果不佳,我们应该转变语言符号,因为国际传播需要更亲切、更适应当地需要的语言符号,不能以为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去就行了。另外,经典作品在文化交流中有很大作用,传承经典也很重要,但扩大影响力还得靠大众文化。欧美对外文化输出就是大众文化先行。我们往往强调“精品”出国,但由于文化鸿沟大,结果影响了跨文化传播,因此应该调整偏重经典文化的传播结构。▲

猜你喜欢
商演洛杉矶团体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论国有杂技院团“赛场+商演”演出模式优势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2)
史上最大山火来势凶猛 洛杉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论梅兰芳对昆曲艺术的贡献
卖牙膏的西单女孩终于丢失了翅膀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