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

2014-01-09 02:15姚璐
人物 2014年12期
关键词:皮料皮具褚时健

姚璐

每个月会有3到4次,刘师尧坐地铁到宋家庄顺八条3号南窑的北京市制革厂的门市部采购皮料。成捆成捆经过鞣制的皮革堆放在木架上,刘师尧仔细比对手感、厚度、颜色,打开一张皮料,他告诉《人物》记者,哪里是牛的背部,哪里是牛的肚子,哪一个小瑕疵是当年这头牛被蚊虫叮咬了,哪一个瑕疵又是因为工艺的疏忽。

盘算完每次的需要后,刘师尧会买上一些皮料,然后再坐25分钟高铁,去自己位于河北涿州的工作室。在那里,他和他的伙伴尚冲一起,待在3米长的工作台前,两架台灯,两块案板,他们埋着头,从打版,到雕刻,到染色,到缝纫,靠两双手来制作皮具,也许是一个卡包、钱包、背包、鼓包……从白天工作到黑夜,有时候甚至一周不能合眼,除了沟通制作皮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们很少说话。背景工具、编线工具、修边工具、印花工具、皮雕锤、铁笔、美工刀……近200件金属工具等待着被需要的时刻,并静默地陪伴这两个手艺人。

而在一年以前,刘师尧的身份还是青年画家,尚冲则是一个插画师。在两三年前,他俩都成了手工皮具爱好者,运用双手得到的平静和满足超出想象。在画室里,刘师尧要面对的是搜肠刮肚的创作想象,以及他讨厌的对艺术市场的迎合。他决定成为一名手艺人,找到尚冲做合伙人,合伙推出了一个手工皮具品牌“catoso”,这6个字母的意思是“雕刻坚韧灵魂(carving tough soul)。

在他看来,两个人成立的品牌并不算小,他知道,在日本,许多皮具手工作坊,穷其一生,也就是一个老板带两三个伙计—“但是他们做出了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刘师尧是一个“0.1毫米强迫症患者”,任何手工上的差池,他都要推倒重来。而尚冲在制作一个鼓包时,“用了3天的时间,实验,测量,标注,修改,才打了256个孔”,他说:“我觉得,这就是匠心。我们用时间去积累,用手来说话,希望你能听到那些凝固在作品里的,我们最真诚的语言。”

渴望成为匠人的不仅仅是刘师尧和尚冲二人,这种把自己的抱负和技艺使用在一点上,并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做到完美的精神,在这个纷纷扰扰、缺乏注意力的时代里脱颖而出了。

在杨梅竹斜街,一家名叫Soloist的咖啡馆对咖啡钻研到了极致,他们运用各种仪器来精确控制湿度、温度、萃取比例,确保顾客喝到极致的咖啡,他们因此受到了青睐。

华语流行音乐大师李宗盛也有一个不算大又不算小的抱负。2002年,他就创立了自己的吉他品牌。很多时候,他躲在北京798艺术区的一个小院子里,关着门,戴着老花镜,从一块木头的雕琢开始,逐渐打磨成琴坯,他渴望有朝一日,亲手做出一把世界级的吉他,“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

最懂得跟随潮流的互联网从业者也开始把匠人精神挂在嘴边。在推出锤子ROM系统的两天前,罗永浩曾经推出一款手绘海报,他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弓坐在桌前,系着小皮围裙一丝不苟的工匠,“我认真可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他这么说。

另一个互联网创业者罗振宇则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为匠人精神定义了5个关键词:轻薄、牛逼、死磕、自恋和分享。事实上,匠人精神不仅在强调极致,更重要的是,你要将自己的价值定格在哪个点上,你又是否心无旁骛地去追求它。

就像王石评价褚时健那样,他赞赏这个前辈拥有一种匠人精神。褚时健做了什么呢?他发现国内的百姓喜欢口感甜一点的橙子,为了达到这种口感,他让果农把每一棵果树剪得只剩260朵花左右,让一棵树的精华都集中在这200多个果子里—这是一种笨办法,似乎也是一种聪明办法。

猜你喜欢
皮料皮具褚时健
一种有香味的新型牛皮材料及其制作工艺
老年人能向褚时健学什么
1923手工皮具:轻主义,奢生活
皮具制造业经营管理与品质控制的思考
褚时健杂议
浅谈定制类皮具礼品的设计要素及定制模式
褚时健不懂女人心
故事里的错别字
为家增添一处hea处
褚时健:没有终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