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颂蔚遗稿

2014-01-09 01:14柳叶
读书 2014年2期
关键词:顾颉刚振华读书笔记

柳叶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号《读书》杂志刊有曹旅宁《〈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余话》一文,提到黄永年一九五五年在苏州琴川书店,以四角廉值淘得崇文局本《隋书经籍志考证》四册,“墨笔批注上下皆满,审是王颂蔚先生校本,面叶题字亦其手笔,书贾不识,仅标价四角,亟购归之,实快事也”。

苏州琴川书店经销王颂蔚遗稿事,《顾颉刚读书笔记》卷六中有专门记载,事在一九五三年:“五月莅苏,在琴川书店见王颂蔚遗稿一大叠,辑佚书占其三之二,馀为《明史考证捃逸》原稿及所抄史料,索价仅四十万。彼时苏南文管会拟购取,庆其所得,未与论价。顷接勤庐书,云:‘王芾卿遗稿曾送来文管会,不明何故,原物退还。今晨往琴川书店,则知已为沪客购去,至为失望。’从此人海茫茫,殆不可求矣。”在这段笔记上,顾颉刚后来又加眉批:“勤庐后来函,谓由上海常熟路萃古斋以十五万元购去。其后上海文管会以七十万购得之,书送上海图书馆储存。”(《顾颉刚读书笔记》,中华书局二零一一年版,卷六,287页)

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王颂蔚(芾卿)”条说:“《隋书韵编》稿本,则与同时发见之《周礼古文旧疏合辑》诸书,统归上海图书馆。其目如下:曰《经文异同》四册,曰《佚书存拟》四册,曰《习静斋金石记》一册,曰《写礼庼札记》二册,曰《两晋南北朝异事掌录》十五册,曰《义类》四册,曰《礼记音义》一册,《名迹录》二册,《隅书隅录》三册,并《隋书经籍志姓氏韵编》九册,总为《写礼庼杂著》四十五册云。”(书目文献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8—9页)

王颂蔚的这批遗稿,究竟有多少,不详。顾颉刚说有一大叠,王謇所列的四十五册应该还不是全部,至少顾颉刚提到的《明史考证捃逸》原稿就不在其中。

这批遗稿是如何流入琴川书店的,顾颉刚笔记中也有记载。王颂蔚的妻子谢长达是个新派女性,顾颉刚在一九七三年的笔记中提到,清末各地都成立天足会、放足会,为妇女解除桎梏,“谢长达倡导此运动最力”。当时苏州人嘲笑她说:“王三太太自己的脚裹不小,乃要别人放足以掩其丑。”(《顾颉刚读书笔记》,卷十四,159—160页)谢长达还在苏州创办了振华女中,王颂蔚一八九五年去世后,所有书籍文稿都寄存在振华女中的图书馆中。谢长达去世后,其女王季玉(曾留美学教育)继任振华女中校长三十多年。直到五十年代初,振华改为苏州市立第一女中,王季玉虽然仍为校长,但已无实权。当事者认为学校里不需要这些线装旧书,全部卖给了书店。除了上述文稿外,还有不少王颂蔚批校过的书籍,顾颉刚买到了王所评的《唐六典》及《通德遗书所见录》,只是没说花多少钱(《顾颉刚读书笔记》,卷六,287页)。

黄永年两年后在同一家书店淘到的王批本《隋书经籍志考证》,应该就是这批书里的。上海萃古斋书店买那批稿本花了十五万元,相当于新币十五元。黄永年花四角钱买了四册王批本,沾沾自喜,以为书商不识货。其实当时就这个价,难怪顾颉刚要感叹:“蹂躏如此,颂蔚死不瞑目矣。”(同上)

猜你喜欢
顾颉刚振华读书笔记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是我的运气不好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沉默的尊重
沉默的尊重
乡村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