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创新发展及启示

2014-01-11 23:37潘泽庆
军事历史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民军队建军抗日战争

□ 潘泽庆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的实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指导军队建设的方针原则,从而使人民军队的建军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发展。回顾和总结这段历史,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任何理论的创新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创新发展,也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新环境新任务,对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相继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并开赴抗日前线,与国民党军共同对日作战。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由国内革命战争的环境转到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环境。在新的环境中,敌人是新的,即武器装备、技战术水平等远远高于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的日本侵略军,另外还有大批的伪军;友军是过去的敌人,即国民党军队,但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随着国民党逐渐转向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国民党顽军一面加强对人民抗日武装的封锁,一面不断制造反共磨擦事件,甚至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战场则是地域广阔的华北、华中、华南等敌人后方。这就使得人民抗日武装长期处于日、伪、顽三方的夹击之中。与此同时,人民军队的任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打败日本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成为其最根本的任务。当然,在抗战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人民军队又有不同的具体任务,如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反“治安强化”运动以及进行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精兵简政等,都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而具体部署。复杂、险恶的战争环境,对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

(二)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自身的发展变化,对建军思想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内在要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至抗战胜利时,主力军和地方武装由全国抗战爆发时的11万余人发展到约132万人,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成就。这百余万大军,既包括原先由共产党直接领导、创建的抗日武装力量,又包括部分原国民党军队,民众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起义、投诚或被俘的伪军,及绿林、土匪、会道门等各种游杂武装,而后者是主动接受共产党领导或经团结、争取后接受共产党领导并逐步改造后转变成为人民抗日武装的。其成分既有工人、农民、学生、商人,又有旧军人、地主、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子弟,还有二流子、土匪等各类社会闲杂人员。这些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另外,人民抗日武装的不断发展壮大,也要求其自身不断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即“必须走向正规化”①《彭德怀军事文选》,90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人民军队自身的发展变化,内在的要求共产党创新发展建军理论,以保持人民军队本色,有效履行肩负的使命。

(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两次军事战略转变,推动了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创新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的军事任务在战略防御和战略相持阶段,主要的是游击战争;在战略反攻阶段,主要的是正规战争。由此,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的军事战略实行了两次重大转变,相应地对军队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次是抗日战争前期由国内正规战争向抗日游击战争的转变,为此就必须“把过去的正规军和运动战,转变为游击军(说的是分散使用,不是说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和游击战”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5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一次是抗日战争后期由抗日游击战争向抗日正规战争的转变,为此“在长期奋斗中,游击队和游击战争应不停止于原来的地位,而向高级阶段发展,逐渐地变为正规军和正规战争”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554页。。所以,没有游击战争,忽视游击队、游击军的建设,忽视游击战的研究和指导,将不能战胜日本侵略者;没有正规战争,不懂得正规战争是解决战争最后命运的关键,不注意正规军的建设和正规战的研究和指导,也不能战胜日本侵略者。这就提出了如何建设游击队、游击军及正规军,如何将游击队转变为正规军,如何处理正规军、游击军、民兵游击队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从而也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军队建设方面必须进行相应的创新发展。

(四)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丰富实践,为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沃土。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到全国抗战爆发前,经历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其中既有胜利,又有失败,共产党从中取得了包括人民军队建设在内的许多方面的经验教训。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为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加强人民军队建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指导、推动了全军的军政整训及尊干爱兵运动、拥政爱民运动、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群众性练兵运动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这些新的军队建设的丰富实践,为从理论上回答人民抗日武装创建发展的方针原则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共产党还对外国军队进行了研究,翻译、出版了苏联红军有关作战和建军等方面的条令条例,注意吸取苏联甚至日本等国在军队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这些实践都为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沃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创造出一支能够听党指挥、具有战斗力的人民军队,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党指挥枪的原则、建军宗旨、政治工作、民主制度、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发展的理论,从而使人民军队的建军思想更加丰富和完善,为在抗日战争的新形势新任务下加强人民抗日武装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其一,关于党指挥枪的原则。抗日战争时期,如何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环境中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既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军队建设面临的新挑战,也是关系到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改变与否、发展成败的重大问题。为此,共产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针对蒋介石企图乘国共两党合作之机收编、吞并人民军队的阴谋,以及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主张,中共中央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权。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即指出:红军各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保证部队在改编后仍为共产党的党军,为党的路线及政策而斗争。9月25日,中共中央重申:“在原有红军中苏区中及一切游击区中,共产党绝对独立领导之保持,是完全必要的,共产党员不许可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任何原则上的动摇。”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347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随着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共中央更加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朱德指出: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的,“没有我们党,就没有这支军队;有了这支军队,就必须要巩固我们党的领导”,“使党真正成为军队的绝对领导者”。②《朱德军事文选》,409、413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任弼时指出:那种“把军队看得比党还要大,不尊重党,向党闹独立性”的倾向是必须根绝的。③《任弼时选集》,27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毛泽东告诫全党:共产党员不争个人的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人民的兵权,抗日战争时期还要争民族的兵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546~547页。

其二,关于人民军队的建军宗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为人民服务”概括为人民军队的建军宗旨,并进行了理论阐述。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斗争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103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对此,朱德在《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具有民族的、人民的、民主的三大特点。它的战斗力,它的不可战胜,就是由于它具备了这三大特点。这三大特点,事实上也是建军的三原则。而归根到底,一个总的原则,即是从人民出发,为人民服务。由于这一宗旨,人民军队具有这样的基本特征: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所屈服;这个军队有一个很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团结;这个军队有一个正确的争取敌军官兵和处理俘虏的政策;这个军队形成了为人民战争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战略战术;这个军队形成了为人民战争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政治工作;这个军队可以利用战斗或训练的间隙从事生产,以改善军队生活和减轻人民负担。

其三,关于军队的政治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军队的政治工作,强调“以革命主义为基础的革命政治工作是一切革命军队的生命线与灵魂”⑥《周恩来选集》,上卷,9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整个军队的方向就是政治工作的方向”⑦《谭政军事文选》,215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并提出了“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政治工作总方针⑧《谭政军事文选》,212页。及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毛泽东对政治工作三大原则进行了具体阐述,指出:官兵一致,就是在军队中肃清封建主义,废除打骂制度,建立自觉纪律,实行同甘共苦的生活;军民一致,就是秋毫无犯的民众纪律,宣传、组织和武装民众,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打击危害军民的汉奸卖国贼;瓦解敌军,就是指胜利不但是依靠人民军队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关于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特点,朱德在《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中将其概括为五个方面,即提高官兵的政治自觉性、团结本军和友军、团结军队与人民、从政治上心理上瓦解敌军、巩固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针对抗日战争时期的特殊环境,中共中央特别强调:“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在抗战中应有其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并不是要我们抄袭内战时期一切作法,相反的我们应当根据民族战争的环境来确定政治工作各方面的具体方针,我们应当使军队的政治工作变成实现党的每个政策的有力武器”。⑨《毛泽东文集》,第2卷,29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其四,关于军队的民主制度。抗日战争初期,由于受国民党军队的影响,人民军队内部有些人个人英雄主义严重,不愿受党的领导和约束,对抗日根据地政府和人民蛮横不讲理,对士兵任意打骂体罚。针对这种新军阀主义倾向,毛泽东进一步强调了在军内实行民主的重要性。他指出:“军队应实行一定限度的民主化,主要地是废除封建主义的打骂制度和官兵生活同甘苦。这样一来,官兵一致的目的就达到了,军队就增加了绝大的战斗力,长期的残酷的战争就不患不能支持”;“在军官与士兵之间,军队与人民之间,各部分军队互相之间,如果没有一种民主生活、民主关系,这种军队是不能统一作战的。”①《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340、719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军队民主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上官兵平等,克服体罚、辱骂及打击报复等一切不良现象,官兵间可在适当的时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经济上在现有物质基础上改善官兵生活,在连队中组织经济委员会,由士兵管理伙食;军事上以上下合作的群众路线,代替由上级包办的军官干部路线,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官教官的群众性练兵运动。

其五,关于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抗日战争时期,尽管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长期处于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环境中,但共产党仍对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并明确提出了通过加强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来提高战斗力的思想。针对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与日军在武器装备上存在巨大差距的现实,中共中央强调要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必须努力提高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1938年10月毛泽东即指出:日军以不及我数之兵力而能节节深入者,除了我之政治原因外,我之技术落后是主要原因。因此,只有提高军事技术,增加飞机、大炮、战车等之数量与使用人才,逐渐改善军队的装备,创立真正现代化的机械化兵团,才能最终战胜敌人。没有现代新式技术装备的足够数量的军队,是无法实行战略反攻、收复失地的。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610~611页。此外,进行现代化建设,还需加强包括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等在内的教育训练,全面提高官兵的素质,同时办好各类军事院校。在注重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中共中央多次发出训令和指示,要求在可能的条件下建立健全部队的组织机构和有关制度,以加强正规化建设。如1939年2月11日八路军总部在发出的整军训令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加强部队的政治工作,巩固党的领导,加强纪律,提高战斗力,切实建立军队中的一切制度,克服游击主义,使之正规化。正规化的标准是:有适合现时的统一的编制与制度,有集中的领导与指挥,有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工作,有铁的纪律等③《左权军事文选》,817~818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抗日战争后期,为实行对日全面反攻,中共中央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提出编组主力兵团、超地方性的正规兵团与野战兵团,加紧整训正规军、游击队、民兵自卫队等一系列要求,以加强军队的正规化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创新发展不但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而且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学习、借鉴这些经验和启示,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强军目标,加强和推进人民军队建设,有效履行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必须有创新发展的军事理论作指导才会有可靠的保证。抗日战争时期,正是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创新发展,解决了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在复杂、险恶的战斗环境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为如何加强军队建设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人民军队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并不断取得对敌作战的胜利,最终成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性力量。历史启示我们,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就必须有创新发展的军事理论作指导。当前,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军事实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中,如何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新的军事理论去回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对军队建设的战略筹划和指导,提出新的军队建设方针原则,从而正确指导发展变化了的军队建设实践。

(二)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创新发展要把解决能打仗、打胜仗作为根本着眼点。抗日战争时期,人民抗日武装面临的最大任务,就是如何团结全国人民一道打败日本侵略者,以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然而,全国抗战爆发时,人民军队数量少、装备差,如何同数量众多、装备优良的日军作战,如何能最终打败日军,成为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全民族抗战路线,实行了由国内正规战向抗日游击战的军事战略转变,并制定了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指导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大胆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如何打仗、如何打胜仗的问题。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仍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这一根本着眼点,及时提出新的方针原则,如采取精兵政策,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化、地方武装群众化,建立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发展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以及扩大、组建正规兵团等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及具体任务的要求,从而有力推动了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创新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围绕能打仗、打胜仗来加强军队建设,这是人民军队建军思想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必须坚持的根本立场。放弃了能打仗、打胜仗这一根本着眼点,军队的其它一切建设都将成为无用之功。所以,当前创新发展建军理论,仍必须坚持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根本标准,为提高军事训练的实战化水平,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和优良作风建设,深化和拓展军事斗争准备等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三)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创新发展要从军队建设的实践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人民军队建军思想能在抗日战争时期取得创新发展,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共产党善于从当时军队建设的实践出发,探索其发展规律,并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总结、概括,形成新的建军方针原则。如为解决部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军阀主义、游击主义等不良倾向,促进官兵团结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中共中央军委指导全军利用作战间隙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军事、政治整训,并开展了尊干爱兵、拥政爱民等运动,同时从理论上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向全军推广,收到了良好效果,及时解决了部队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离开了军队建设实践这一基础,建军理论的创新发展就会失去动力和源泉。从军事实践出发创新军事理论,一方面要立足于现有的客观实际,解决当前军事实践中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军事实践是发展的,军事理论创新更要从发展了的军事实践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创新发展,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研究军队建设实践中的新情况,不断解决这一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的过程中而实现的。因此,超越现实、忽视军事实践中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空谈一些新名词、新概念,不是真正的军事理论创新;忽视对发展了的军事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而把思想一味停留在过去的阶段上,也不是真正的军事理论创新。所以,创新发展建军思想,关键是要从军队建设的实践出发,着力解决军队建设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不断总结经验,使之化为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成果。

(四)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创新发展要坚持并不断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结合当时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针原则,用以指导军队的建设,从而使人民军队建军思想得到了创新发展。当然,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并不等于要死守这一理论体系中的个别论断,搞教条主义,因为其中的某些具体论断可能会因时过境迁而过时。这就要求不断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这是由其理论的开放性和发展性所决定的,同时也是新形势下新的军事实践所要求的。要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就必须敢于挑战并打破传统思想的桎梏,敢于扬弃那些从战争实践中得来并被战争实践证明曾经是正确的、但又无法适应新的军事实践要求的方针原则。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若只固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建军原则,而不能有所突破,有所超越,就无法解决抗日战争中军队建设方面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人民军队建军思想也就无法实现创新发展。所以,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创新要把坚持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又要在新的军队建设实践中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

猜你喜欢
人民军队建军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起始地
——这里,打响了中国人民4年抗战的第一枪
庆祝建军95周年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 formation of a gas–liquid interfacial AC current argon discharge plasma with a deionized water electrode
无论等多久
曾希圣与人民军队情报工作
雏鹰从这里起飞——记人民军队第一所航校
人民军队忠于党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