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中国人不能止步于月球

2014-01-13 05:06冯在
读者·原创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欧阳嫦娥月球

文 _ 特约撰稿 冯在

“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中国人不能止步于月球

文 _ 特约撰稿 冯在

从2013年12月15日开始,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又一次过上了“月球时间”。这天凌晨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探测器成功分离,“玉兔号”月球车正式开启月球之旅。我就嫦娥三号有关问题发邮件向欧阳院士请教,在简短的回复里,他这样写道:“在第一个月球的白昼,我只能集中全部精力探测月球,2014年1月23日以后的月夜,我们再讨论相关问题。”

1月2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相继进入月夜休眠状态,上面的部分仪器暂停工作。之后,我如约来到国家天文台欧阳自远院士的办公室。

中国人为什么要登月

欧阳院士已年近八旬,却保持着健朗的身体与活跃的思维。两个多小时的聊天里,他对遥远太空中的许多星球如数家珍。时间和空间的屏障好像都被打破,遥远空间和时间里那些陌生星球的故事,在欧阳院士的讲述中,亲切得犹如邻里间的家常话题。

中国人为什么要登月?在很多场合,欧阳自远都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

“中国人的目标是探测整个太阳系。登月只是个开始,好比一个门槛,你要拜访邻居,先得跨过门槛。虽然我们现在还没能力去探测那些邻居,但我们必须先走出去。”所谓“邻居”,指的是金星、火星等。

面对公众,欧阳自远的回答形象而生动。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阳自远等人在论证探月计划时,却远非这么简单—反对的声音从未停止过。

有人说,国际上已经近20年没有任何国家探测月球了,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当年何等威风,后来也没了下文,可见劳民伤财。

也有人说,美国与苏联在月球探测方面已做了不少事情,中国人再做,也不会比他们做得更高明。既然这样,何必还要去做呢?

这些质疑,不只来自公众,也来自部分专业航天人士。

支持欧阳自远的人也不在少数。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就曾公开反驳对探月必要性的质疑。他说:“如果按照反对者的逻辑,对国外一切先进的东西都不必学习、借鉴和研究,那我们今天还在坐牛车、住茅草房。而且,如果中国人自己不做,那就只有买了,可月球能买吗?月球资源、月球环境能进口吗?”

日后,在几所大学做报告时,欧阳自远多次说道:“一个人一生当中,遇到各种挫折是难免的,我在做科学研究时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不被理解、支持……有时候很伤心,眼泪往肚子里流,但我从来没有打过退堂鼓。”

有人把探月计划论证期间的欧阳自远比作战国时代游走于各国间的“名嘴”苏秦、张仪,面对科技人员、官员、企业家等不同的群体,欧阳自远准备了不同的讲稿。

有“劳民伤财”的质疑在前,在计算用于第一颗月球卫星的经费时,欧阳自远格外慎重:这笔钱必须是当前国家经济实力能够承受的,这笔钱投进去,还要通过探月卫星的发射,推动我国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培养、训练出一支月球探测队伍。欧阳自远最终匡算出一期工程的总经费为14亿元人民币。

在各地做报告解释这个数字时,欧阳自远常选择另一个数字作为参照:在北京,修建1000米地铁得花7亿元人民币,即用在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钱,只能在北京修2000米地铁。

经过一系列的论证、研究、争取,欧阳自远首次提出中国开展月球探测的申请报告。11年后的2004年1月23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批准,中国开始启动首次月球探测—绕月探测。

当天下午,欧阳自远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当晚,欧阳自远从家里拿来一瓶茅台酒,请跟随他的四个年轻骨干去一家餐馆小酌庆祝。他们高高举杯,欧阳自远更是激动得话不成句:“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今天,我们很……幸运。”

把手伸到了十万八千里外的天上

欧阳自远的科研生涯是从研究地质开始的。1952年,欧阳自远高中毕业,在国家“开发矿业”“地质是工业化的尖兵”的号召下,他成了北京地质学院矿产地质勘探专业的一名学生,并立志要“唤醒沉睡的高山,献出无尽的宝藏”。毕业后,他找过矿、学过核物理、参加过粒子加速器实验、参与过地下核试验,但在做这些的同时,他始终关注着卫星探测。

1957年10月,苏联人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这给了地质专业研究生欧阳自远强烈的震撼—原来,人类最终是要跳出地球去了解地球的。他随之萌生了“跳出地球”的想法:“我想去做天上的东西,但怎么做,当时我并不知道。”

1958年,美国和苏联开始探测月球,1959年开始取得成功,之后越来越顺利。1961年,美苏开始探测火星与金星。他们发布的有关月球、火星与金星的新知识,欧阳自远都会认真学习。

“我想知道为什么人家要搞月球和行星探测,他们是怎么做的。那时,我总希望未来有一天,中国也有能力发射卫星,探测月球和其他行星。”他说。

20世纪50年代末,面对紧张的国际形势,中国开始了核武器试验基地的建设。欧阳自远参与了地下核试验选址工作,一去就是十余年。

1976年,核试验结束后,欧阳自远为月球探测做准备的想法日益迫切。“万一中国有一天可以进行月球探测,我就可以系统地提出中国该怎么走这条路。我觉得我的责任是要做好准备,假如我没有认真做好准备,就提不出像样的方案。”欧阳自远曾这样对媒体回忆。

欧阳自远长期在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他通过对陨石这一“天外来客”的研究慢慢靠近月球。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欧阳自远很高兴—机会可能到来了!他认为,这说明中国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航天技术发展很快,再努一把力就可以上月球了。次年,欧阳自远提出了中国开展月球探测的申请报告。

但有人在背后嘀咕:“一个搞地质专业出身的,手却伸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的天上。”事实上,这也是欧阳自远被问过无数次的问题。

从得知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那天起,欧阳自远就开始思考:如果把月球看作一个小地球,是不是也可以用地质学研究地球的思路、理论和方法来思考月球的问题?日后,他在很多场合重复自己思考的结果:完全可以用地质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月球,包括月球的地形地貌和内部结构,月球的起源和演化,月球上有没有矿产,人类以后能不能加以利用,等等。

欧阳自远办公室的墙上,挂了三张大图:卫星遥感影像图、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影像图和火星表面图。后两张尤其珍贵,那几乎是他一生的梦想,用十个字概括便是—到月球上去,到火星上去。

除了科研工作,他也执着于激活年轻人心中的科学梦想。除了著书立说,他一年中要进行四五十场演讲。针对不同的听众,欧阳自远准备了几十种版本的讲稿,光讲月球的就有28种之多。

关于探月工程,欧阳自远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觉得探月工程是国家的,也是大家的。人民有权知道为什么要搞这个,取得了哪些成就,下一步准备怎么做,花了多少钱等等。所以我特别乐意去向大家报告这项工程的现状和未来。”

中国人不能止步于月球

《读者·原创版》:您现在看到满天繁星,会想到什么?

欧阳自远:我现在的视野不光是一个月亮,我看到的是,在直径10万光年的银河系里,有1000亿个太阳这样的星球。所以在我眼里,满天繁星都是远远近近的“太阳”。但不是所有的星球都有生命,在一个宜居带上才可能有生命,只有在一定范围内的星球才是值得关注的。

《读者·原创版》:美国航天局上一任局长说,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可以在2020年实现载人登月。在您看来,我们什么时候能实现载人登月呢?

欧阳自远:载人登月的时间有三个说法:美国人说是2020年;叶培健(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说是2025年;中国科学院召集了一批专家去讨论,建议最好的时间是2030年。后来开了几次国际会议,外国人最感兴趣的也是这个,我的回答是:目前中国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嫦娥三号在月球完美着陆

《读者·原创版》:如果要为中国青年科研人员做一场演讲,您会选择什么题目呢?

欧阳自远:我很想讲的一个题目是“中国人要飞得更远,不能止步于月球”。这是我的使命,中国人也有能力飞得更远。我希望能激发大家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宇宙的关注。我写过一本书《再造一个地球》,就是希望改造我们的邻居火星,把它变成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如果成功了,地球上至少一半的人可以移居火星。

要写《地球之命运》

《读者·原创版》:您一直很喜欢读书,可以推荐一本您印象深刻的书吗?

欧阳自远: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是两位搞天文学的科学家写的,非常有意思,叫“继续生存十万年,人类能否做到”。现在我们担心的都是50年或100年后,人类在地球上还能不能够存在。人类已经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资源匮乏等诸多问题,我相信人类能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但要有个过程,我真的不知道100年以后地球会怎样。

但这本书从整个地球发展的角度,忧虑地球的命运,假如人类不好自为之的话,地球的活力将维持不了10万年。10万年在地球的历史上相当于一天中的两秒钟。50亿年以后,人类绝对不会只栖息在地球上,但是我们要弄明白地球的命运,所以我也准备写一本书,暂时命名为“地球之命运”。

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地球的“先天遗传”,如大小、与太阳的距离等决定了地球的命运。50亿年之后,地球内部的能量将全部耗尽,没有火山,没有板块运动,没有温泉,地球将非常安静,就是一块大石头,跟现在的月亮一模一样。月亮已经“死亡”了,它的活力在30亿年以前已经释放完了。所以,我要研究地球是怎么变化的,它有哪些特性,与它的兄弟姐妹—火星、金星等又有哪些共性。

《读者·原创版》:您现在最想问自己什么问题?

欧阳自远:现在科学家都在讨论地球曾经发生过什么,我们也已经知道地球的产生和演化的历程,但很少有人去设想地球的未来。所以,我最想问自己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按照地球自己的规律,它的未来会怎样?

猜你喜欢
欧阳嫦娥月球
到月球上“飙车”
陪我去月球
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儿
了不起的“嫦娥”家族
我家的健忘老妈
筋斗云
欧阳丽作品
我们的邻居是月球
“嫦娥”为何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