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爷”的过去和现在

2014-01-13 03:47申姜
读者·原创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伪满洲国长春讲究

文 _ 申姜

“长大爷”的过去和现在

文 _ 申姜

提到东三省的省会,大家比较熟悉哈尔滨和沈阳,了解长春的人并不太多。虽然它总能在“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中勇刷存在感,不过恐怕连本地人都有点迷糊,长春到底哪儿显得那么幸福呢?

论时髦论风情不如哈尔滨吧?论现代化不如沈阳吧?

的确,它是东三省省会城市里比较平和安逸的,拟人形象接近一个饱经沧桑的东北老大爷—他往田间地头一蹲,边掰苞米,边冲你嘿嘿笑着说:“吃了吗?到我家尝尝你大娘炖的酸菜?”

“长大爷”的过去

按道理,不到两百年历史的长春与大爷这种辈分扯不上边,但它命运多舛,经历清朝统治、俄日争夺,九一八事变后,长春沦陷,后被定为伪满洲国首都,好不容易熬到新中国的好日子,能不一脸皱纹吗?

如果看到长春的地图,你会发现这是个规划整齐的城市。南北为街,东西为路,道路笔直,城区像划开的豆腐块似的,方正得很。

其实长春主城区的构架是基于伪满洲国(长春当时被称为“新京”)的城市规划。在今日的长春街头,找到伪满洲国时期遗留下来的老建筑并不困难。它们大都散落在人民大街和新民大街附近,保存完好,各具特色,被统称为“八大部”(伪满洲国的八大统治机构:治安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兴农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

从外观看,八大部建筑的外墙都采用了当时先进的瓷砖贴面。在绿树掩映下,庭院深深,显得典雅幽静。进入建筑内部,门廊上精美的雕花、淡黄色水磨石的楼梯随处可见,色彩沉静,工艺极为讲究。如今的“八大部”已经变成了学校和医院,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路线。身为长春人,上学也好看病也罢,少有不和“八大部”的老建筑打交道的。

我觉得,这些老建筑虽不会说话,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有种鞭策的力量。长春人就是这样把历史摆出来让大家看,让大家用,坦坦荡荡,磊落得很。

“长大爷”的奋斗

1953年对长春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长春成为新中国汽车的摇篮: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开建。

为了建设“一汽”,全国总动员,成千上万的建设者汇集到了长春。不要以为这段历史与现在的长春人无关,事实上,这群有理想的热血青年大多再也没有离开长春。他们从此扎根于“一汽”,与长春休戚与共,血脉相连。

我姥爷也是在那年接受组织分配来这里的。最开始,全家人挤在安达街的职工宿舍里,条件艰苦,每天步行一个多小时上班。他作为一名普通汽车修理工在“一汽”工作直到退休,经历过解放、红旗等著名国产车投产、下线的历史时刻。现在,他的两个外孙女都在拥有12万员工的“一汽”上班。

他这一代人是“一汽”最早的开拓者和奋斗者,对于长春这片土地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厚重得多。

今天,汽车厂区用很多形式纪念着这段历史,厂区的主干道就分别取名为“东风大街”“创业大街”。街道两侧还保留着很多当年的老房子(现为职工宿舍),最高不过三层,红砖绿瓦,每逢春天杏花绽放的时候,更是美不胜收。

此外,所有“一汽”新入职的大学生,实习课必须下车间深入生产第一线。相信生产线那巨大的轰鸣声,会成为很多年轻的“一汽”人终生难忘的回忆。

“长大爷”的讲究

长春人把人品好的人评价为“讲究”。“讲究”其实包括两方面:一是实在,二是大方。

比如买东西,摊主们总会拍胸脯保证:“我这人最讲究。”然后给你个一口价,懒得为两三块钱说半天。他们很直率地问你的心理价位,合适就卖,不合适一拍两散,欢迎下次再来。

若是下饭馆,讲究的老板娘会提醒你:“兄弟,菜差不多了。我家的码儿可大,吃不了浪费。”

总之,“长大爷”的子孙们人人争做“讲究人”,以斤斤计较、虚头巴脑为耻,以敞亮、直接、实在为荣。

如果发生了矛盾,双方当街吵架,三句内必提“没见过这么不讲究的人”。围观群众也爱问:“咋回事啊,到底谁不讲究?”

东北人之所以喜欢吃饭抢着埋单,打车抢着付钱,一方面是天生性格豪爽,另一方面也是不愿意被人鄙视为“自私小气,不讲究”。

当然,如果讲究过了头,就成了死要面子活受罪。超出能力范围的事儿,大包大揽地答应,过后不能兑现沦为笑柄的也大有人在。总有人说东北人虚荣好面子,其实是误会了这块土地上老百姓的精神追求。他们并不是为了给谁看才做“讲究人”的,这叫自律,还带着点憨厚的傻气呢。

“长大爷”的自娱自乐

论起自娱自乐,长春老百姓是最在行的,因为东北的冬天实在太长了,天天窝在家里看电视实在不利于身心健康。

酸菜猪肉炖粉条

广场舞是长春人民玩剩下的。长春的老爷子、老太太们组织过五花八门、令人叹为观止的健身娱乐活动,有组织、有纪律、有生命力,最重要的是免费,像秧歌队、太极拳健身队、腰鼓队、徒步爱好者协会、二人转兴趣小组、民族美声唱法交流协会、冬泳队、老年模特队等等,这还不包括比较小众的毽球队和冰猴队呢。

通常天刚擦黑儿,吃完饭,人们就出动了。在冬天,广场上、人行道边随处可见敲锣打鼓的秧歌队,人人穿着喜庆的队服,队伍前面有领队吹哨,还不时甩个手绢。要是夏天,居民区的空地上,总能听见民间发烧友们唱二人转或者《喀秋莎》。

当然,这些娱乐方式很难取悦长春的年轻人。他们更愿意夏天去南湖游泳、找个风景好的地方烧烤,冬天到净月潭滑雪或者泡温泉。但考虑到每个人都会变老,作为一个居安思危的年轻人,我打算没事也学学甩手绢。

前面曾提到长春人也迷糊自己幸福在哪儿,现在想来,大概就缘于这座城市的慢节奏吧。因为城市不算大,生活压力也还好,长春人蛮享受在这四季分明、大气爽朗的北方城市里过自家的小日子。去年长春市政府为解决交通拥堵,全市修建两横三纵快速路。老百姓戏称城市“跟刚被轰炸过似的”,没事就编各种段子自嘲。随着大部分工程的结束,享受到不堵车的好处,大家又觉得路没白修,开车简直爽极了。

得,今年长春的幸福感又要加分了吧!

猜你喜欢
伪满洲国长春讲究
富翁借伞
富翁借伞
不要将就,要讲究
灵动优雅 长春花篮
长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说话要讲究停顿
铁蹄下的东北——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侵占东北罪行纪实
伪满中医文献旨要与特色探析
伪满洲国时期农产品价格变化及其影响
城里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