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园:未来的中国电力智慧科技园

2014-01-13 07:51明星
中关村 2014年1期
关键词:华北电力大学华电科技园

明星

地处昌平与海淀交界,紧邻京藏高速,一家以电力行业为特色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深耕多年,今年彷如一匹黑马,依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昌平园的支持,在高校科技园创业创新领域一路领先,超越了很多“老牌劲旅”。它就是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经过近一年的改革发展,新的管理团队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园区管理和服务,终于不负众望,各项指标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开启了华电科技园的二次创业之旅。

自2013年3月至今,每三到四天就有一家新的科技型企业在这里诞生。短短8个月内,新注册的企业已达70余家。迄今为止,华电科技园已集聚了科技型企业100余家,其业务范围涉及电力、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多数企业的经营已在行业中卓有成效,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华北电力大学希望将园区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以电力和新能源为特色的“中国电力智慧科技园”,在中关村管委会和昌平区政府的支持下,华电科技园将启动34万平米土地用于扩展科技园面积,建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昌平园—华北电力大学能源电力技术产业基地。

专业园区具备更强的

产业集聚效应

说起入驻华电科技园的初衷,华电瑞能董事长王运虎这样评价:“华北电力大学专业特色比较明显,主攻电力,企业可以将学校实验室的科研成果直接产业化。另外,电力行业的很多技术人员和高管从这所学校毕业,国家电网和七大发电集团是学校理事会单位,强大的校友人脉,对市场推广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华电瑞能是比较典型的依靠华电将产学研用做到极致的企业之一。华北电力大学有齐全的电力行业学科设置,每年有900多项专利为电力行业服务。这家成立仅六年的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研发,生产和销售高低压动态无功率补偿及谐波治理设备、微机保护、电力监控仪表、风电信息化等软硬件产品开发及工程项目建设,年产值已达到上亿元。

企业做大后,王运虎用另一种形式回报学校,他通过为华北电力大学教育基金会捐款来扶持贫困大学生,成为其他创业者的榜样。

园区和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园区扶持企业,企业做大后再反哺学校,两者关系处理好了,就会呈现螺旋形上升的发展态势。

虽然远离市区,但华电科技园可谓藏龙卧虎。除了华电瑞能外,华电泰瑞、华电卓越、双成华电等一大批扛着华电大旗的企业在这里孕育、成长、发展壮大。

其中,华电卓越在垃圾发电、生物质高效清洁燃烧,以及脱硫脱硝电厂除尘等领域成绩突出。脱硫脱硝和电厂除尘技术为治理雾霾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双成华电将声纳检测技术应用于大型发电厂真空严密性的检测、石油化工行业的有毒和易燃易爆气体的微量侧漏远距离预警和检测。该企业年产值已达1.6亿元。接下来,双成华电还会瞄准制氢设备,与学校教师共同研发和创新,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应用于国内电力企业。

与互联网创业者不同,电力行业企业家身上带有明显的堪技术、重实务的印记。企业家俱乐部这种沟通载体,在其他园区更多地表现为交朋友、论时事的场所;而在这里,创业者们主动要求改成技术沙龙的形式,他们在意的是,一家企业的技术优势是否能为另一家企业所用。技术沙龙开了很多期,园区企业之间的相互帮衬已经衍生成为一种服务文化,带动园区产业链发挥越来越强的集聚效应。

华电科技园的“四驾马车”

在与记者交谈中,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宏盛强调,孵化器不仅仅是孵育企业的标准化车间,更重要的作用是将科技园、科研机构、校友资源、行业资源等加以整合,激励科技成果转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这项工作的主要成果表现为四大企业服务平台的启动和运营。

首先是公共服务平台的完善。除了为入园企业提供常规的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代理服务外,园区开通了APP、微信和云服务平台,根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运营中的实际需求,积极为企业在市场中牵线搭桥,将企业的市场视野从区域市场延伸至全国市场,为在孵企业的市场营销调研和市场渠道建立,以及后续的产品推广、市场拓展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服务对接平台。

第二个,也是最振奋人心的是园区金融服务平台的上线。2013年,华电科技园与中国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些银行为园区企业提供了6亿元的授信额度,园区企业办理贷款业务将走绿色通道。在这里,金融的杠杆效应达到了1:10,“从平台上线到现在,企业已经完成了2000多万元的贷款。预计今年年底,还会有新一轮融资出现,贷款额将会翻番。”

记者通过以往采访小微企业的经历了解到,大多数小微企业从诞生到成长,再到壮大,融资需求将伴随其始终。但是有能力融到钱的小微企业并不多,这也使得小微企业能够活过2.5年的并不多。但是,在华电科技园,企业可以用合同抵押贷款,一个注册资本在200万元的企业可以依靠园区成功贷款500万元甚至更多。

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提升了抗风险能力,园区也会提高企业孵化的成功率。

此外,王宏盛还向记者透露,华北电力大学即将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若干规定》,学校设立种子基金,以金融体系和行政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将学校的技术、智力转化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我们希望基金操作是免费的,附加成本越低越好,能够维持团队的正常运行、人员结构合理就可以。”

第三个平台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华北电力大学拥有十六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已经免费向企业开放。

依托学校丰厚的技术资源,科技园以合作开发、自主购买等形式建立了以新能源、新材料、电力软件系统、电力工业技术试验设备及测试设备为主,其他技术试验设备为辅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无偿为园区企业提供完善的科研试验支撑平台,同时为基地企业提供与试验测试项目配套技术人员,保证了企业的科研技术支撑。

王宏盛认为,园区未来最大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就在于此。企业与学校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能力得以提升,园区和企业也将会持续地发展下去。

第四个平台是创新创业平台。园区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的房屋、设备、水电、服务全部由园区免费提供。迄今为止,园区已经有12家学生创业团队由一个个创业课题发展为一家家正式运营的企业。

在不久的将来,依托中关村和昌平区的政策及区位优势,结合华北电力大学的科研优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华北电力大学能源电力技术产业基地将在这里拔地而起。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电力智慧科技园”。

猜你喜欢
华北电力大学华电科技园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Abstracts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On Hegel's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 in Antigone
On Hegel’s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 in Antigone
浦江高科技园信息化建设探讨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 年总目录
罗克韦尔自动化在河北保定举办华北电力大学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华电技术》第32卷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