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朝 让安平丝网世界腾飞

2014-01-13 10:58
中华儿女 2014年1期
关键词:安平丝网继父

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

真正的失败,追根究底,还是来自个人的自我放弃,放弃奋斗,放弃梦想,放弃生命。

而永不放弃的人,是不可能被打败的。

“人生就是挑战,每个阶段都会有不顺的时候,关键还是你的心态。”安平县海利丝网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彦朝说,“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背景,但可以选择自己走的路,去改变自己的人生,许多人失败并非不聪明,而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我喜欢格兰仕创始人梁庆德说过的话:笨就笨得彻底,傻就傻得可爱,懂得选择,学会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自己要有主心骨。”

刘彦朝的公司位于安平县建材街。坐在自己宽大明亮的办公室里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的表情一直很轻松,带着具有亲和力的微笑,即使说起儿时最难的岁月,他也只是一笑而过,抿抿嘴说,“都已经过来了,真没有觉得有多难!”

倾其所有办公司

想当记者,想当军人,想当警察,这是刘彦朝儿时的三个梦想。

20多年后的今天,这些曾经的梦想,他一个也没有实现。但是在安平,却多了一个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企业家。

安平丝网源远流长,从明朝弘治元年,这里的人就开始做丝网。500多年后,丝网已经成为安平的特色主导产业,也是安平的支柱产业。丝网生产已遍及全县所有乡村,毫不夸张的说,这里绝大多数人都和丝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全世界80%的丝网来源于此。

刘彦朝的丝网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那一年,他刚满28岁,拿出家里所有存款,又借遍了所有的朋友,凑足220万,全部砸在了里面。

“这或许就叫孤注一郑,我一点都不害怕,这是机会,即使失败了,大不了以后打工慢慢还钱,但是我从未想过失败,因为我一定会成功,我有这个自信。”刘彦朝说。

丝网公司成立的两年前,他就在这片土地上,与人合伙干起了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就是一个配货站,主要业务就是在当地接收丝网,然后给订货方直接发过去,在物流公司的这两年,刘彦朝的身份很多,业务员、装卸工、驾驶员、送货员……常常就是下午收货,开始装箱,一装装到半夜,连夜跟车发货,等到再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几天之后。这样没日没夜的生活,一年下来,挣了5万块钱,又辛苦干了一年,还是那个数。刘彦朝有些不乐意了,这两年净给别人做嫁衣了。但是静下心来想想,他又乐了,这两年其实没有白忙活,至少知道了丝网行业内的“那点事”,知道了什么样的单位需要丝网,知道丝网该往什么地方销售,他拍起了巴掌,也有了之后的“孤注一郑”。

虽然有了公司,有了进货渠道,有了一定的人脉,但要想把这些人脉变成自己实实在在的客户,以及拓展新的客户渠道,还是比想象中的困难很多。

“每次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我总是特别开心。”刘彦朝说,“这或许不是一种正常的状态,但对于我却是真实的。因为重要的是,我知道困难出现了,不能逃避,只能迎难而上,解决了它,未来的路上就不会再被同样的问题难倒。这是一个自我强健的机会。虽然可能减缓前进的步伐,但我需要这样的停顿。”

那时候公司一共只有4名业务员,包括他自己。四个人几乎大半年全泡在了外地,不是在见客户,就是在见客户的路上。为了见客户,刘彦朝下足了功夫,首先从网上了解,再从客户的身边人打探,熟悉客户的喜好、性格,清楚企业最深层次的需求,做到最全面的服务,总经理不好沟通,就从他的助理开始“攻关”,要见到助理,就连门口的保安也要“贿赂”,一餐饭,一顿酒那是常有的事情。一年下来,“客户来了怎么招待”、“拜访客户,客户不见怎么办”、“客户对产品提出苛刻要求怎么办”……面对种种情况,刘彦朝有了一套独有的“攻略”,而且百发百中,屡试不爽。

难以忘却的五块钱

客户越来越多,销售越来越好,公司的业绩直线飘红,一年下来,看着盈利的数字,刘彦朝乐了。但是仅仅几秒钟,他又皱起了眉头,因为他又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虽然自己拿丝网的价格不高,但是总归还是一个“二道贩子”,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中,就没有话语权,要想在这一行内扎的更深更稳,就必须有自己的生产加工厂。

当机立断,他把资金投放在了丝网的生产加工上,而公司的业务员也由原来的4个人翻了十多倍,这样的经营模式也让海利丝网制品有限公司成了当地丝网业一匹来势汹汹的“黑马”。这时候,刘彦朝又开始思考了,他说:“我们安平家家户户做丝网,我们生产量占世界市场的80%,但是我们这里还没有一家丝网上市公司,也没有创新和研发机构,大家都在各自为战,没有整合资源,将我们的事业做大做强,所以未来如果我有这个能力,我希望把大家都聚集起来。当然,如果有政府或者更资深的前辈来做这个领头人,我也愿意参与其中,我相信,再过一些时间,我们这片土地,一定会出现丝网上市公司,因为我们都在为这一天而努力。”

海利丝网制品有限公司发展很快,但在安平它称不上最大,也不是当地最赚钱的丝网公司,可是刘彦朝却愿意把公司利润的百分之一拿出来做公益。几年来,这些钱全部用在帮助贫困儿童,资助孤寡老人身上了,而且他把“公益”当成了事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事业的不断壮大,他对公益的投入也逐渐增加。

“小时候经历的事情很多,帮助我的人很多,所以当我有能力的时候,我愿意去帮助那些暂时遇到难处的人。”刘彦朝说,“我也有遗憾,当年妈妈生病的时候,为了去看住院的妈妈,我曾经借了一个大爷五块钱,但是阴错阳差没有还上,这些年一直没有找到那位好心的大爷。”

在刘彦朝的脑海里,五岁之前的记忆已经完全模糊了。但是五岁那年,却让他记忆深刻。因为父母在那一年离婚了,姐姐留在了姥姥家,而他跟着妈妈到了北京。因为他年纪太小,需要妈妈时刻在身边照顾,所以妈妈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母子俩过着乞讨的生活。那时候,只要母亲讨到了什么“好东西”,一定是塞进他嘴里的,而妈妈基本上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妈妈开始在一家饭店打工,他们就住在员工宿舍里,而妈妈上班后,他也开始了“放养”的日子,东边跑跑,西边窜窜,“那时候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妈妈下班,因为那时候就有饭吃了,其实妈妈挣的钱只够买一份饭,所以她都是吃剩饭的。”说起妈妈对自己的爱,刘彦朝收住了笑容。

即使母子俩的生活如此艰难,但是妈妈一直告诉他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他们在火车站遇见一个无家可归的女人,需要借住几天,妈妈就将她带回了宿舍,不曾想到,几天之后,这个陌生女子偷走了他们所有的家当;7岁的刘彦朝上街买了一斤油条,给一个乞讨者递上了一根,哪知乞讨者见他年纪小,抢走了全部的油条……碰上了这样的事情,母亲也总是笑着告诉他,“因为这些人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他们需要这些,虽然他们的做法不妥,但是如果碰到需要帮助的人,一定不能袖手旁观。”

在北京的三年,没有看过天安门,也没有去过长城,更没有和自己一起做游戏的小伙伴,但是刘彦朝并没有不开心,因为有妈妈在,他感到的满满都是爱。

苦难是成长的教科书

8岁那年,母亲改嫁到安平县大子文乡西赵庄,刘彦朝终于有家了。那一年,妈妈、继父、姐姐,他们四个人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虽然只是三间土坯房,但是一家人过得很幸福。而在这一年,他也走进了学校,开始了自己的学校生活。

“上学的时候,成绩不错,喜欢数理化,就是比较调皮。”刘彦朝不好意思地笑了。“姐姐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是家里太困难,只能供一个孩子读书,姐姐就跟妈妈说,要让我去读书,她去北京打工,所以我上学的机会特别不容易。”

为了减轻家里的生活负担,遇上假期,刘彦朝都会去做小工,给人洗过碗,建筑工地帮人推洋灰……因为妈妈身体不好,家里还是入不敷出,但是妈妈一直告诉他,就是借钱也会供他读书。

高二的时候,刘彦朝在家里的柜子里发现了一个厚厚的本子,打开一看,原来是借账本,20、30、50都有,“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瞬间长大了,我坚决不上学了,家里使劲供我,我觉得特别没有意思,那时候家里一共欠了6万多块钱,我就想着自己出去打工,一年挣两万,三年后,等到所有钱全部还完,我再继续上学。”刘彦朝说。

不管家里人怎么劝说,刘彦朝都决定不上学了。辍学后的他就在家里想着自己要做什么,那时候继父在别人家的面粉厂做师傅,面粉厂收益不错,可辛苦忙碌的继父工资却很微薄,他就想着自己家做一个面粉厂,这个决定获得了全家人的支持,他们又东拼西凑借了三万块钱,把家里的麦子全部拉上,举家迁到河南开起了面粉厂。

2002年3月26,刘彦朝和继父装好了买来的旧机子,小作坊正式开张。继父、妈妈、刘彦朝夜以继日的转机子,谁累了谁就趴下睡一会。他说:“那时候天天就在作坊里,根本不清楚是星期几,睁眼就开始干活,我们用的都是好的原材料,价格也不是很高,态度也很亲切,所以周围的人都来我们这,就连嵩山少林寺的麦子也都存在我们这。”

这样没日没夜的忙碌,过了一年,家里的外债居然全部还完了。而第二年的时候,生意居然更好了,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新房子也盖起来了,生活完全没有了负担,刘彦朝开始想着自己上学的事情,因为他知道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有文化。

2002年,刘彦朝通过自考来到北京,学习国际贸易,这三年的学习生活对他来说完全是人生的转折,他学会了用知识去丰富自己的人生,毕业之后,他卖过保险,做过金融,但是因为那一颗“创业的心”一直在跳动,他最终选择了回家从头做起,也就有了前面的物流公司,有了今天的海利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大家都想创业,谁不想当自己的老板呢?可是一定要明白为什么创业?有什么样的目标?想把它做成什么样的状态?我们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而是为了做好一件事情,做大一件事情,并且前提是你在进行自我评估后发现这是有可能实现的,这个时候你才能够开始创业。创业不是一时的冲动。”这或许,就是刘彦朝读书之后,悟出最大的道理。

如果说人生如弓,曾经被苦难和困厄扭曲的力量,最后总会射出致远的响箭。那么刘彦朝的“这一箭”无疑射的有些夺目,未来的他还有很多的目标,要有自己的生产基地,要有完善的销售网络,要有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倘若这些全能一一实现,还有什么是不敢想象的呢?因为在他的眼里,什么都不是困难。

责任编辑 陈晰

猜你喜欢
安平丝网继父
致湖面清洁工
一头卖不掉的牛
生的希望
一头卖不掉的牛
安平:万亩油菜丰收
2016年1月16日 星期六 天气:阴雨绵绵
蜘蛛
田华丝网版画作品
一头卖不掉的牛
第一次学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