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军礼的体现

2014-01-13 05:58刘雪璠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2期
关键词:军礼凯旋礼节

摘 要:在周代,礼乐制度占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礼乐的影响在《诗经》中比比皆是。一直以来,对于军礼的研究都比较少,因此对于军礼的认识是有待加深的。

关键词:军礼;诗经

作者简介:刘雪璠,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89年1月出生,毕业学校: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先秦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2-0-01

在《周礼·春官》中记载:“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也;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由此可见,五礼包含着大师,王出师征伐;大均,统计户口,制定赋税;大田,田猎,检阅军队;大役,建筑宫室城邑;大封,规划疆界,建筑道路。根据行动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军礼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军事战争的礼节,即大师;另一类是非军事战斗的行为。第一类的行为又可以根据时间顺序,可以分为站前、出征、战后。

一、军事战争中涉及的礼节

1、出师前的礼节

(1) 战前祭祀

在天子发动征伐之前都要进行针对战争的祭祀活动。《大雅·棫朴》记载文王在帅兵伐崇前进行了祭祀活动。其中“芃芃棫朴,薪之槱之。”以及“左右奉璋”就有这样的性质,即将棫、朴的树枝堆起来,点起火来祭祀天神。文王和群臣都端起酒杯用酒。而天子“济济”,群臣“趣之”,则是体现了祭祀之时全员认真的态度和庄严郑重的气氛。

(2)命卿之礼

在《周礼·夏官》中记载了“命卿”的制度:“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在《大雅·常武》和《大雅·江汉》中都有所体现。

《江汉》中特别详细的交代了命卿是的地点、册命的内容、册命时的礼节,甚至提到了册命用的物件。地点是在“江汉之浒”,并指明了召虎的责任是“召公是似”。在过程中使用了“厘尔圭瓚,秬鬯一卣"的器物。最后还出现了“作召公考”的纪念行为。

《常武》的前两章主要记载了宣王在命卿时的态度和讲话的内容。结合《江汉》可以看出在命卿的过程中天子必须作一段发言,其内容主要是阐明讨伐的原因和目的,以及重申军队的纪律。

2、出征中的礼节

《春秋公羊传》中记载:“甲午,祠兵。公羊传: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皆习战也”。由此,可以看出祠兵和振旅都是出征与归来时涉及的礼仪。需要注意的是振旅的礼仪是用在凯旋上的,例如在《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韩之战,惠公不振旅”。

(1)祠兵礼

《小雅·出车》中描写到:“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旋矣,建彼旎矣。彼族旗斯,胡不筛筛?”诗中交代了陈兵的地点“彼牧”以及“彼郊”。同时诗人特意强调了军旗。军旗应该是部队的一个标志,旗帜也是军队前进或者后退的号令。因此也可以体现当时出征时的礼仪。

(2) 振旅礼

《常武》的最后一章描写了周师凯旋的现象。

首先,之前的阐述已经表明军队凯旋之时是要举行一定的礼仪的。《常武》最后一章描述了周王平定徐方叛乱之后班师回朝的情况。周王曰:“还归。”这说明周师首先进行的就是振旅。

其次,由《周礼·大司马》记载,振旅礼是在归途中所进行的献功于社的仪式。《周礼·大司马》:“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铺,以先,恺乐献于社。”这种记载与《左传》嘻公二十八年的记载,都认为振旅时奏以军乐。

3、战后的礼节

(1) 献俘

献俘是一个非常隆重的礼仪。在周庙中举行,并由周王亲自主持。《左传》中记载到:“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这样的礼节主要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借助宗族共同的祖先崇拜团结军队;另一方面是借祖先威严整治军队。

凯旋后举行的礼仪是要斩敌国首领的首级再悬挂在军旗上以示众。《鲁颂·泮水》中主要反映了这样的现象。以礼为大的鲁国在泮宫举行过献俘礼。诗中描述到,鲁侯在征服淮夷之后“在泮献馘”、“在泮献囚”、“在泮献功”。

(2) 关于赏赐

《六月》记录了周王亲自命令将帅北伐,平息硷狄内扰,使国家安定的过程。诗中包含了将士凯旋受赏及燕飨的情况。

“受扯”可以理解为接受周王之祝贺。献俘礼中的饮至礼是周王亲自向获胜将帅祝贺并表示慰劳。因为在献俘礼的最后,周王在宗庙中要举行赏赐典礼,所赐多为兵器。

二、非军事性活动中涉及的礼节

1、大田礼节

形式上,它是一场有会规模的大型的打猎活动。实质上,是用打猎的形式进行一种实战的演练,来锻炼军队。

《小雅·车攻》所记载的内容就属于大田之礼。诗中写道:“田车既好,田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兽于敖。”

2、大役礼节

《周礼》中记载到:“大役之礼,用众也。”。所谓“大役之礼”可以理解为军队中建筑各种建筑的礼仪。

《大雅·灵台》中写道:“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可以看出,建筑的主要勞力是庶民,也就是百姓。而灵台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君主回见大臣,进行祭祀活动等等。

三、小结

对于军礼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回复周代生活的状况,复原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文化和社会生活。同时,通过对于军礼的了解也可以注意到当时生活和战争的残酷。所以,对于军礼的进一步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诗经注析.程俊英 蒋见元[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诗经》战争诗研究.蒋亚林[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3]军礼与《诗经》战争诗.战学成、李世莲、张志超[J].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09

年6月.

[4]关于《诗经》战争诗的几个问题.赵沛霖[J].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5).

猜你喜欢
军礼凯旋礼节
《富贵有余》
紫气东来
商代的军礼及其用乐
我也向你敬军礼
你知道“凯旋门”的来历吗?
非常军礼
A well-respecte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一生的军礼——老兵工人许忠伟小记
陈凯旋:借鸡生蛋的CEO
探病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