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单簧管演奏中的音乐处理

2014-01-14 03:03文/张
乐器 2014年10期
关键词:单簧管乐句演奏者

文/张 望

在单簧管演奏学习过程中,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解决了所有技术难点后表现情感,演奏音乐则成为一大难题。任何乐器演奏的最终目的就是音乐,这也符合了音乐的最初目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亦同样。如果不能表现人类最真挚的情感,那演奏的音乐就形同嚼蜡,无法打动人心。

一、单簧管演奏过程中音乐处理的重要性

这里指的音乐处理是说的每个音的处理,当单簧管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演奏者的控制能力就会达到一定水平。就像电影演员一样,单纯的一个笑会分出很多的层次,高兴的笑、嘲讽的笑、喜极而泣的笑、悲痛到极点的笑等等。同样,演奏过程中的音也可以分成很多层次,突强、柔和、果断、活泼等等都可以用演奏来表达。因此,在单簧管演奏中并不是从头到尾技术无障碍,气息流畅,满怀音乐就可以了。它需要每一个音每一个乐句去分析,哪怕手指的快慢也会影响到最终的音乐。因此,单簧管的音乐处理必须精准到每一个音和每一个乐句,从而达到音乐最终目的。而演奏音乐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表现情感,这足以说明情感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性。例如,单簧管的斯塔米兹《第三协奏曲》应该是单簧管协奏曲中最简单的一首作品,每个演奏者演奏这首协奏曲时都不会有技术负担,但如果真正达到表现情感那则需要特别细腻的音乐处理,小到每一个音、每一个呼吸,只有这样,演奏的音乐才能更打动人心。在演奏音乐中,最难表现情感的不是那种特大特难的乐曲,最简单的才是最难表现的,只有最简单的作品才是最考验演奏者修养的。因此,音乐处理是表现音乐情感的最佳方法,好的音乐处理会让作品插上飞翔的翅膀。

二、单簧管演奏过程中音乐处理的最佳途径

在单簧管演奏学习的过程中,最佳的途径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于音乐的积累,同样一首作品每一个演奏员演奏都会有细微的不同,不同的大师演奏出来的作品也同样具有细微的区别,这些区别体现的正是大师们演奏音乐对于音乐处理的独特个人风格。而在单簧管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演奏的作品同样会有区别,好的演奏首先就是模仿,只有成功后才会有自己的风格。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想做到最好的音乐处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多听。多听,反复听,无论交响乐还是单簧管协奏曲尽量用听觉去积累所有的音乐处理,尤其是要听同一个作品的不同版本。这表面上看应该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却是最简单最直观的,正所谓聪明人也需要笨功夫。在欣赏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时演奏者对于欣赏音乐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同时也会体会到不同版本中的音乐处理。每一个技术的解决是需要时间的,那积累音乐处理则需要更多的时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达到知行而合一。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潜移默化地就会影响演奏者对于音乐的处理。浊而静之,徐清;安而动之,徐生。

在单簧管演奏学习中,做到积累音乐的同时,还需要演奏者心中有音乐,多用心去歌唱。而解决诠释音乐的最佳音乐处理的另一个途径就是用心去歌唱。近十年来我国的单簧管教学水平突飞猛进的进步与发展,每年都有很多与国际大师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而每次在听单簧管国际大师课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所有的大师都在学习单簧管演奏中同时学习了声乐。中国的一句古话讲的好,“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声乐应该是所有音乐表演中最为直接表现情感的,而国外大师学习声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单簧管演奏中的音乐处理,达到表现情感表现音乐的辅助方法。但无论是专业院校还是师范类院校都不会有这样的条件来实现。学习单簧管的同时又学习声乐,这应该是现有的教学环境下没办法去改变的,但是心中有音乐,多用心去歌唱这个方法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同时也是解决音乐处理的最佳途径。不用追求过多声乐演唱的方法,独独为了表现音乐,独独为了表现情感,心中有音乐,用内心去歌唱。在奥斯卡最佳纪录片《From Mao To MoZart》翻译过来就是《从毛泽东到莫扎特》中,记录的就是著名小提琴演奏大师斯特恩在1979年和2000年两次为中国的小提琴演奏者上大师课的片段。其中为了表现音乐,表现情感,做出自然的音乐处理所应用的方法就是歌唱,演奏音乐处理音乐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像演唱一样的演奏。因此说无论是单簧管演奏还是其他器乐演奏,最好的音乐处理途径就是心中有音乐,用心去歌唱。

三、单簧管演奏过程中的音乐处理方法

在单簧管学习过程中,最好的音乐处理途径就是用心去歌唱,演奏的旋律线条如果能跟歌唱的感觉一样的话,那基本上所演奏的作品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只有经常欣赏作品积累一定的音乐修养,演奏者对于音乐的感觉才会把握得更加准确。在除去了音乐处理的基本途径后,对于相同音乐的不同版本的音乐比较不出其风格或者细微处理后,那只能说明听的少或者耳朵的识别能力不强。在加大曲子的听觉积累的同时要抓准单簧管乐曲的基本音乐处理规律。在大部分单簧管作品中,做音乐处理时所有的句尾都是轻的,要求句尾的手指运指也要轻柔,就像一个人说话或者唱歌一样,每个句尾音就像一句话中的感叹词一样。每一个乐句都有一个气息走向。在乐句中要找到气息的最高点也就是这个乐句上行的最高音,在整个乐句上行时气息要加气,在乐句下行时要做到的音乐处理就是稍稍减弱,尽管没有减弱记号。看谱例,这是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每两个小节为一个单位,每个单位中的最后一个音都是轻的,要求从手指到音量,这仅仅是符合了歌唱和说话时句尾音像感叹词一样。在谱例中同时还符合了旋律上行要加气,旋律下行要减气的原则,即稍微渐强和稍微减弱的处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演奏都是绝对这样的,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来进行分析。因此要掌握单簧管演奏中的音乐处理,必须要以音乐积累为基础。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单簧管教学的老前辈在收学生时都会要求学生唱首歌,无论唱的好与坏,最重要的就是情感。只要自己心中有音乐,并且能够演唱出来,那对于学生以后的音乐表现以及日后的发展就会有所掌握。因此说单簧管演奏中的音乐处理必须是在内心有音乐,用心歌唱的前提下进行的细腻细致的音乐处理。

谱例:

音乐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表现情感,而音乐处理则是音乐演奏表现情感的一种途径,好的细致的音乐处理则会为单簧管演奏插上飞翔的翅膀,使其演奏的音乐更能打动人心,流淌出真挚的情感。

猜你喜欢
单簧管乐句演奏者
高音单簧管的发展历史及在管弦乐作品中的运用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20世纪末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行走的流沙
——为单簧管、小提琴、钢琴而作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单簧管的演奏与教学
关于双排键电子琴即兴演奏学习方法之分析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