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2014-01-14 09:10林岩LINYan
价值工程 2014年1期
关键词:内审国有资产审计工作

林岩LIN Yan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沈阳110000)

0 引言

目前,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外部审计由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构成,而内部审计主要是相对外部审计而言的。《内部审计准则》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与近年来愈刮愈烈的“审计风暴”所体现的外部审计发挥的作用相比,内部审计虽然在大型企业中发展较好,但是在我国很多行政事业中却没有得到重视,因此没有取得应有的发挥。所以,就需要加大内部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力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执行力。

1 当前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力度的重要性

1.1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有助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为了保证工作效率和效果。我们就需要科学控制薄弱环节,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此提高管理水平。

1.2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有助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在行政单位普遍存在利用国有资产进行投资的行为,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内部审计对国有资产进行整合,避免国有资产的灭失,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

1.3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一直备受困扰的问题就是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因此就需要提高内部审计才能发现资金使用不合理的现象,避免各种挥霍浪费和腐败行为。

1.4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有助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 内部审计通过对本单位经济活动及其领导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揭示单位不规范行为,能确保行政事业任务的完成。同时,由于内部审计通常发现问题较及时,能较好地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并挽回损失,对干部队伍建设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

2.1 缺乏完备的内部审计规范,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 国家现行颁布的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中,明确表示在一些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相对滞后,导致在进行具体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因此就需要加强把审计意见和建议切实落到实处。

2.2 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准确,目标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主要是以服务为标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致使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机构与本单位的总目标出现脱离的现象,因此削弱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

2.3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内部审计工作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越高,就越有保障。但是很多内部审计结构的领导层次较低,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因此导致内部审计的结果处理和切实落实有很大程度的制约,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只能流于形式,大大影响了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4 内审队伍建设滞后,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给内审工作造成缺位或漏失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内审人员必须具备财务、会计、统计、工程和法律等全方面的知识,才能保证工作质量。但是目前很多单位的内审人员就是本单位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担任的,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财务专业知识和纪检监查阅历,但是并未受过系统审计业务知识培训,对审计工作不能完全胜任。

3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3.1 转变内部审计理念,创新内部审计管理 内部审计致胜的两大法宝就是理念和创新,这也是内审管理的灵魂所在。为了建立健全职业规范,就需要根据国家相关的规章制度,实现完整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就需要从内部审计单打独斗式的审计向管理部门参与式的审计方式转变。

3.2 正确定位,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路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就是加强部门管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要坚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如部门预算、三公经费专项调查等,还要对工作中处理过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把服务随时寓于监督之中。

3.3 把握独立性,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具有独立性,因此就需要从组织形式上真正保证实质性的独立。只有保证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的意见不受干扰后,才能保证审计机构的客观公正态度,圆满完成审计任务,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3.4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目前,内部审计行业的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以此来推动发内审事业的发展,这样能够有效避免防范审计风险。首先,就要改变人事制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要包括财会人员,还要有工程、计算机等方面的专家,要把培养思想素质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其次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以适应发展需要。与财务人员一样要持有上岗证,就要不断加强岗位培训,这样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切实做到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能力素质。

3.5 拓宽内部审计工作领域,改进审计工作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内审的目标是以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为主,这一目标是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客观经济环境的需要。但随着政府职能转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逐步规范,电算化会计的普及和应用使得账务表面的错弊越来越少。因此,应及时调整内审的目标和重点,从传统的防错纠弊中跳出来,研究和探索审计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向绩效审计、管理审计领域延伸。在工作方法上,首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进行跟踪性的在线实时审计;其次审计监督关口要前移,这样就会把审计工作有效的结合,把问题扼杀在初始阶段;最后是对已有的问题进行恰当处理,就要提出改进办法,使之不再有重复发生的可能。

3.6 切实加强与国家审计机关和民间审计组织的联系与协调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应该主动配合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指导,并能够掌握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情况。还要多和其他审计组织进行联系,多交流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

[1]张爱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与效率提高[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4).

[2]卢月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国,2009(13).

[3]傅文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2009(11).

[4]李莉.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J].审计与理财,2009(1).

[5]辛丽华.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探讨[J].经济师,2009(2).

猜你喜欢
内审国有资产审计工作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