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装备制造专业群与区域产业互动发展的对策

2014-01-14 09:10朱涛ZHUTao吉智JIZhi
价值工程 2014年1期
关键词:徐州装备校企

朱涛 ZHU Tao;吉智 JI Zhi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州221140)

0 引言

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职院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其建设水平和绩效决定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高职院校专业群是指高职院校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依据自身独特的办学优势与服务面向,以学校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按行业基础、技术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充分融合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合,并代表着院校的专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徐州作为中国的工程机械之都,集聚了徐工集团、卡特彼勒、利勃海尔等一批技术水平高、规模大的工程机械企业,同时衍生了一大批工程机械的上下游企业,年产值几千亿元,还有徐锻集团、宗申集团、赛摩集团等一批特色鲜明、各自行业影响力大的装备制造企业,使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徐州最具规模的优势产业。徐州高职院校装备制造相关专业群如何适应区域装备制造产业升级、调整和企业对人才、技术需求的变化,又如何借力地方装备制造产业的优势,促进相关专业群更快、更好地发展,研究这些问题对全面落实国家和江苏省教育规划纲要,引导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加快区域产业升级的意义重大。

1 徐州高职院校装备制造相关专业群与区域产业互动存在的问题

徐州高职院校装备制造相关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的互动过程应该是彼此借力、共享资源、互助合作、共同成长、互利共赢的过程。而在互动过程中,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使优势无法完全发挥,资源利用效率低,互助合作效果欠佳,成长不能完全同步,互利共赢的局面无法完全打开,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

1.1 学校和企业认识不到位 有的地方高职院校在开展装备制造相关专业群建设时,尚未完全认识徐州装备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仅专注于自我发展或不结合自身实际盲目适应区域产业的发展;而企业有时只认识到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群仅能满足其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新技术的需求,对相关专业建设只有需求很少投入;这些认识上的不到位,会造成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只重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发展,让互动发展的进程拉长,合作产生的效益滞后。

1.2 专业发展相对产业发展有一定的滞后 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对于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方面。为了更好地为产业提供所需的人才,地方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专业群已有的基础,根据产业升级、调整的要求,完成相关专业的调研、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审批、招生、培养、就业等环节,仅人才培养的周期就需要三年时间,然而装备制造产业格局和发展方向随着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如何保证人才与产业的紧密对接。

1.3 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入 省属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群建设时,各方面工作都是由教育厅核定和审批,地方政府直接参与的机会不多,使得地方政府与专业群建设的联系通道不尽通畅。行业、企业对地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层次和水平认可度较低,不能客观的判断高职毕业生在产业升级、调整中的作用,对高职的投入很少,更愿意与享有较高声誉的名牌大学合作。

2 徐州高职院校装备制造相关专业群与区域产业互动发展的对策

2.1 加深对专业与产业互动的理解 徐州高职院校装备制造相关专业群与区域产业互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只有对徐州高职院校装备制造相关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的互动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才能熟知互动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互动的积极作用。地方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其在专业群与区域产业互动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行业和企业应该充分意识到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群在区域装备制造产业升级中的助推作用;专业群建设要紧密跟随产业的发展,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强服务意识和忧患意识。

2.2 加强专业与产业的实时对接 徐州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群的发展必须要适应产业的发展,专业群内专业结构要调整,课程体系要重新构建,人才培养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要提升。在人才培养的一个周期内,为避免专业相对产业的发展滞后,要加强与相关装备制造企业合作,联合开展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联合为企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让企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在实际教学中得以体现,并持续更新。

2.3 加强政策引导和经费投入 要实现徐州高职院校装备制造相关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的良好互动,必须不断完善政策法规,由地方政府组织开展相关专业群建设,每个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一个核心专业,带动本校的相关专业群建设,实现区域内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错位发展,发挥各自所长,优化资源配置,由竞争转为合作。在制定区域性规划和政策时,要充分结合徐州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和地方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群建设的实际提出明确的要求,激活互动的动力,如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建大学科技园、产业园,明确产业与专业对接的措施,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等。拓展经费投入来源渠道,通过政府性经费投入,带动企业对各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经费投入,通过人才培养、技术研发、资源平台共享等方式呈现专业群建设对企业的反哺作用。

3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装备制造相关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的互动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是以江苏省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为依据,紧扣徐州——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技术升级和振兴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以省级示范建设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核心专业,包括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等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积极采取如下措施与徐州装备制造产业互动。

3.1 专业群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完善校企合作办专业机制,与徐工集团、徐锻集团等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委员会,与地方政府共建大学科技园,利用产教园、校中厂和厂中校,实现校企无缝对接,让学生参与到生产及校企联合开发的项目中去。

3.2 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3.3 发挥江苏省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优势,为卡特彼勒、徐工集团等企业协作零件加工,使专业群的学生参与到实际生产中,在校内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得到锻炼;发挥机电产教园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及营销过程,让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联合进行的科研开发项目中得到锻炼。

3.4 与徐工集团、徐锻集团等企业密切合作,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兼任车间主任助理、项目助理,进行挂职锻炼;专业骨干教师与技术人员结对,通过兼任设计部技术人员、车间工艺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等方式进行挂职锻炼,通过“访问工程师”项目,参加企业生产管理,进行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解决现场生产问题;实施青年教师“访问工程师”制度,实施“五个一”工程(专任教师联系一个企业,结成一个对子,解决一项企业课题,带好一批学生,建设一个岗位技能培训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和研发能力。

[1]顾坤华,赵惠莉.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社会协同发展——七议江苏“高职强省”[J].高校教育管理,2013,7(2):33-40.

[2]辛曼玉.广东省高职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1):18-20.

[3]张渊,余建,程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途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1-3.

猜你喜欢
徐州装备校企
好装备这样造
疫散待春回
港警新装备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防晒装备折起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