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稳中有变 不断推陈出新——从辽宁卷作文题十年的变化看备考

2014-01-15 07:20辽宁省朝阳市第三高级中学吴学军
语文知识 2014年6期
关键词:作文题文体角度

◆辽宁省朝阳市第三高级中学 吴学军

辽宁省高考语文卷从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到2013年正好十年。在每次高考过后,人们对作文题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为探究作文题的命题思路和宗旨,总结题型特点和规律,寻求和预测作文题的发展脉络,给作文复习备考以启示借鉴,笔者对辽宁卷十年的高考作文题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辽宁卷十年来作文题稳中有变,不断推陈出新。具体分析如下:

辽宁卷2004年—2013年高考作文题纵览

时间 题型 材料内容要求立意要求文体要求文题要求字数要求 其他要求2010年新材料作文关于托尼抓糖果、搬水果和催债款的三则故事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1年新材料作文苹果的香味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2年新材料作文女音乐家的故事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3年新材料作文沙子和珍珠的故事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作文题型的变化

辽宁卷高考作文大致经历了三种题型。

第一种:话题作文,2004年使用。当时全国高考卷都考话题作文,就是先叙述材料,从中提炼话题,根据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给考生提供思考的方向,话题是写作内容的范围,审题更加宽松,内容更加宽泛,适合学生个性的表达,只要与话题相关,涉及到话题都可以作文。由于太宽泛,不利于把控而被材料作文取代。

第二种:命题作文,2005年—2007年使用。直接给出作文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作文。题目是考生作文的内容和范围,给考生指出“方向”,让考生按“方向”写作,在划定的范围内作文,考生好像带着“镣铐”跳舞。

第三种:新材料作文,2008年—2013年使用。新材料作文是和材料作文相对而言的,材料是考生立意的基础,材料主旨是考生写作的出发点,要求考生选择一个角度立意作文。注重考查立意角度,角度不同,立意不同。例如,2008年和2009年是调查类材料,有多个立意角度;2009年—2013年是故事类材料,包含一个或多个角色的故事,可以通过角色的行为或语言揭示哲理,立意角度多。

二、材料内容的变化

作文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对学生学识见解的评价。辽宁卷作文题材料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从关注个人生活到社会生活,从关注个人心理到大众心理,从关注个人信心到社会信心,从考生现在的处境联想到未来生活的发展。具体有三方面:

1.关注个人生活的现实处境和心理变化,核心指向是考生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材料涉及到考生个人生活的现实处境、责任感和信心,涉及到对自己当前的现实处境如何认识、评价等问题。例如,2004年作文题以“平凡与自豪”话题,话题启发考生正确认识“平凡与自豪”,关注现实生存,在真实的生活中追求生活乐趣,作文中可以写自己如何“认识平凡”、如何“认识自豪”或者认识“平凡与自豪”的关系;2005年命题作文以“今年花胜去年红”为题,想象空间大,考查了考生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如何认识、看待和评价“今年的花胜过去年的花红”,“花”是考生能够自由发挥的事物;2006年作文以“肩膀”为题目,表面上指“个人的肩膀”,可以写真正的“肩膀”,但实际上暗指人的“责任”,“肩膀”上肩负着的是沉甸甸的责任,这样的作文立意才能拔高出新;2007年作文以“我能”为题,导向明显,考查个人的自信心,审题立意从现实出发,站在一个即将走入大学或社会的青年人的角度上作文,都不会跑题。

2.关注社会生活的公共环境和公德变化,核心指向是考生的价值观。价值观,指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包括对人生观的看法。材料中一般涉及到社会生活中容易让人产生迷惘的问题,能看出青少年多元化、个性化的思想问题,能判断考生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价值观问题等。例如,2008年材料作文中考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其中提到了青年人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过马路闯红灯、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诚实意味着吃亏等问题的看法,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面对的社会问题,作文会折射出考生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的价值判断,反映出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认识问题;2009年材料作文中关于明星代言的论坛言论,提到的广告问题涵盖了诚信、责任、法制法规等多方面,涉及到个人、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媒体等多部门的责任,引导考生拓宽视野,关注社会生活;2010年材料作文中提到追款问题等。这些材料,把考生的视野拓展到社会各方面,思维触角伸向社会生活中的多角度。

3.关注个人生活的成长历程和自我评价,核心指向考生的世界观。世界观,又称宇宙观,是人对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包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对人的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导向作用。现在,作文题材料要给考生设置“语言障碍”和“思考障碍”,更加注重深层的挖掘,让考生看到事物发展过程所经历的问题,由事物的表面看清事物的本质,对现象作出分析,提出解决方法,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2010年作文题叙述了托尼人生历程中的自小到长大成人所经历的三则故事,3岁抓糖果一把拿不出手而哭——告诫不要贪心;20岁搬水果选小筐高兴出园——启示学会选择;58岁催债款成功拿到奖金——启示学会变通、如何双赢等,三个故事,无论是单个故事,还是整体上都可以给人启示,强调感悟生活,由表及里,理性思辨,可以选择多角度立意。2011年作文题是苹果的香味的故事:面对哲学家的询问,大部分学生回答一致,只有三个学生回答不一样,苹果到底有没有香味?引导考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盲从,材料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要有挑战权威的精神。2012年作文题是女音乐家的故事:对于女音乐家的穿着和话语,人们看法不一,故事渗透着哲理性和思辨性,表面上像考查考生对此的看法和评价,实则考查考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013年作文题是沙子和珍珠的故事:年轻人因尽心尽力做人做事却得不到承认和尊重而闷闷不乐,老人用做珍珠还是做沙子来启示青年,指导考生认识现实和评价自我,理性思考,贴近社会,关注心理,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考查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力与判断力。

三、作文要求的变化

十年来,辽宁卷作文的题型在变,作文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

1.立意要求:变化明显,强调清晰。“立意”是作文的“灵魂”,体现命题的意图,排在首位。2004年是“立意自定”,让考生自己确定话题,立意宽泛;2005年到2007年并没有提出要求,给考生更加宽松的空间;2008年提出“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让考生在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自主立意,收拢或者限定立意;2009年和2010年都是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重在角度的“选准”和立意的“明确”,强调立意的准确性,防止偏题、跑题;2011年到2013年都是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重在“选好”和“确定”,强调立意的最佳性。十年来,从“立意自定”到“自主确定立意”,再到“明确立意”,最后到“确定立意”,标准由模糊到清晰,由泛泛到集中。

2.文体要求:变化明显,强调规范。2004年是“文体自选”,强调“自选”;2005年到2007年都是“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告诫考生不要写诗歌;2008年提出“确定文体”,强调文体的“确定”;2009年到2010年又回到“自选文体”;2011年到2013年都是“明确文体”,强调了文体的“明确”,告诫考生写出文体明确的作文。十年来,从“自选”到“确定”,再回到“自选”,最后到“确定”,让高考作文的文体趋于明朗化,文体规范化,不要写出文白夹杂、“四不像”的文体,让人看不明白。

3.文题要求:变化明显,强调创新。2004年要求“题目自拟”,说明“题目”要“自拟”;2005年到2007年都是命题作文,不需要拟题;2008年提出“确定标题”,把“题目”改成“标题”,强调要“确定”;2009年到2013年都是“自拟标题”,重在“自拟”,突出创新性。从“自拟” 到“确定”,再回到“自拟”,这些变化,就是让考生用心拟题,拟出与众不同的标题,“题好一半文”,才会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4.字数要求:没有变化,一直是“不少于800字”。这个标准取得了大家一致的认同,800字能够考查考生的文字量,足够考生阐述道理、发表见解,提出自己的主张。

5.其他要求:变化明显,强调明确。2004年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提醒考生注意“话题范围”和“抄袭”问题;2007年“请联系你的感受和认识”,提醒考生要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2008年一直到2013年,都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提醒“范围”意识,指出“套作”和“抄袭”问题,而且2013年还加上“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提出“感悟”和“联想”,提醒考生写“自己”的作文。这些变化,明确要求,提出标准,提示考生写出独特的作文。

四、备考指津

有教师说“得作文者得语文的天下”,因为作文的60分,几乎占语文分数的半壁江山。在2014年高考前,笔者回顾辽宁卷十年的作文题,想指导考生温故知新,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1.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要真正切实地认识和体验生活,把社会生活中令人感动、感悟和感受的材料记在心里,丰富心灵,以备写作时提取使用。让作文“干预”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特色,可讴歌,可针砭,可嬉笑怒骂,把社会生活中演绎的事物写进作文,正如唐代白居易所说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善于联想和想象,提高认识。要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学会类比和比较,学会转移和引申,让自己的写作视野由材料跳出去,由表象看到本质,揭示思维的变化,体现高超的见识,闪烁思想的光芒,让阅卷老师看到人性的善良,发现审美的眼光,诸如正直、善良、坚持、毅力、心灵等,注重理性的思考,传递出正能量。

3.学生的写作应该常态化、规范化。阅读和写作是学习语文的两把钥匙,而写作更是语文素养的核心体现,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思辨能力和驾驭文字的能力。一篇优秀的规范作文,最能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学生的平时写作应该规范化、持续化和常态化,不仅要注重写作的数量,更要注重写作的质量,提倡创新写作。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写规范作文,表达方式明确,遣词造句规范,手法得当,文体确定,符合相关文体的要求,不要写出“四不像”和文白夹杂的文章。

[1]章家谊,胡笙.60年来中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角色预设问题[J].高中语文教与学,2013,(4).

[2]魏万庆.名师博客·高考总复习(语文)[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作文题文体角度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神奇的角度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解读
角度不同
人啊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各省高考作文题汇总:你觉得哪套作文题最难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