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

2014-01-16 06:40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基础岗位领域

轩 璐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1 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

1.1 “教”的方面

首先,教学目标同一化,计算机基础是高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非计算机专业均要开设,不同专业均采用相同教材、相同教学大纲、相同教学进度、相同期末考试卷.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岗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削弱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1]1-3.

其次,教学内容选取不恰当.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虽然也引入了项目化概念,但所选取项目并非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多以验证性项目为主.验证性项目的设置多为了简单实现某种技术的应用,且缺乏职业背景.这就造成课程各内容相互独立缺乏连贯性与综合性,学生学习完成后仅仅是对技能的掌握,并未实际应用到工作岗位的能力.缺乏职业背景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1.2 “学”的方面

1)入学水平差异较大,同一化教学挫伤学生积极性.随着中小学信息化课程开设的不平衡,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巨大差异.城市地区学生入学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而农村地区学生多呈现“零基础”.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统一标准进行教学造成有基础的学生没兴趣学,而没基础的学生无法跟上进度的情况,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2]12-13,[3]21-23.

2)学生对基础课程重视程度不够.高职教育的主要职能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各专业对学生的入学职业教学主要针对目标工作岗位及岗位核心能力.对岗位信息能力要求大多是一笔带过,致使学生从主观上对信息能力的培养认识不够深刻,多以通过考试为最终目的.

1.3 教学评价过程

单一的评价过程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综合考核.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采用“以证代考”的形式进行.参加行业组织的认证考试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考核,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也有助于增加学生日后就业的竞争力.但全国统一的考试更多的是兼顾各种不同需求,力求做到面面俱到,更加强调各行业兼顾的通用能力,对于各行业特殊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兼顾较少.学生通过考试仅仅是具备了信息技术应用的通用能力,并为对学生目标岗位特有的信息技术要求进行考核.

2 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

1)筛选确定会计电算化专业、语文教育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文秘专业4个专业作为样本进行分析,以期得到能满足经济类、理工类、教育类专业通用计算机能力与特有计算机能力的课程体系.

2)职业岗位分析阶段,针对每个样本专业考虑岗位代表性与岗位群信息技术应用特点,选择一个最能代表岗位群信息技术能力需求的核心专业岗位作为分析岗位.最终确定会计核算员、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员、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秘书4个岗位作为分析样本岗位.

3)分别对各样本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将考察的重点放在各样本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中涉及信息技术的部分,明确各个岗位涉及信息技术的职业能力.确定各样本岗位信息技术相关典型工作任务.最终得到分专业信息技术相关典型工作任务36个,职业能力要求51个.

4)针对每个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最终将样本专业51个典型工作任务划分为34个行动领域.由于各岗位对信息技术能力要求存在相似性,所得到的工作领域会出现类似或相近现象,根据工作过程、工作对象、工作要求等方面的比较,将类似工作领域进行合并,最终得到行动领域19个.

5)在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过程中,课题组采取“1+X”模式构件教学模块,各模块对应行动领域进行转化,在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过程中,“1”的部分即公共基础部分针对全体专业,其学习领域构建应强调通用性,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能够适应各专业需求,而“X”部分突出各专业群特定的信息技术要求,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尽量体现专业群特色.最终得到6个公共学习领域与4个专业特有学习领域,并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实践理论学时划分等方面对各学习领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见图1,表1.

图1 行动领域转化到学习领域

分层模块对应学习领域服务专业类型计算机应用技能目标公共基础模块(1)计算机基础认知、图文排版、Windows操作、Internet应用操作、电子表格制作、演示文稿制作非计算机专业必修计算机基本操作、应用能力Word高级应用模块(X)文档批处理经管类专业群选修经管类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Excel高级应用模块(X)数据分析与处理会计类专业群选修财会类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PPT高级应用模块(X)演示文稿动画处理教育类专业群选修教育类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维护应用模块(X)计算机维护理工类专业群选修理工类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

6)从工作完整性、工作顺序、学生认知顺序等方面考虑,将10个学习领域拆分为23个学习情境,并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场地、考核评价等方面对学习情境进行了详细描述,见表2.

表2 学习情境设计

3 教学实施

按照“1+X”分层模块的设计,各专业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内容“1”与专业内容“X”,虽然基础部分各专业采用相同的内容进行教学,但在实际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始终坚持“专业导项”的原则.选择专业有关背景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如1~3输入法教学情景的教学中,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教师应选择带有较多货币符号的会计票据如对帐单进行教学,而文秘专业进行此教学情景时应重点考虑讲话速记的要求,可选择名人讲话稿进行教学与练习.

4 结论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高职教育尤其是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计算机基础学用脱节的问题.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才能真正让学生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1] 刘维奇.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现状和对策[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6).

[2] 陈玉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企业技术开发,2011(4).

[3] 李正仪.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4).

猜你喜欢
基础岗位领域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