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治“天行”方剂命名研究

2014-01-17 02:53李崇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天行朱雀玄武

李崇超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南京210023)

方剂的命名是方剂组方思维、方剂功用主治的体现,《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中有治疗“天行”疾病的6首方剂,这些方剂的命名,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底蕴,是理解这些方剂的重要视角。

1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简介

《辅行诀》题为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原藏于敦煌藏经洞。1907年法国学者伯希和向看守藏经洞的王道士盗购敦煌文献时,道士见本书首尾完具,并与道教相关,因此暗藏下来。后被河南医家张偓南购下,传至其孙张大昌。原卷存世之时张大昌先生曾致信中国中医研究院,表示愿意献出此卷,可惜当时未得到重视。文革之时,《辅行诀》原卷被焚毁。目前《辅行诀》存有张大昌与其弟子的抄本,各种抄本略有出入[1]。

2 治疗“天行”疾病方剂简介

《辅行诀》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为治疗“天行”的方剂——“二旦四神大小汤”,即大小阴旦汤、大小阳旦汤、正阳旦汤、大小青龙汤、大小白虎汤、大小朱鸟汤、大小玄武汤,共13首。书中记载:“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四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对于这些方剂的规律和命名,《辅行诀》中写道:“弘景曰:‘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鸡子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附子为主。此六方者,乃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既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某药名之,以推主为识耳’。”在《伤寒杂病论》中,亦能够看到青龙汤、白虎汤、真武(即玄武)汤这样的方剂名称,却没有“朱雀汤”,还出现过“证象阳旦”这样的语句,但是没有给出“阳旦汤”方剂。而《辅行诀》中大小二旦四神汤相对完备。大小二旦四神汤与《伤寒论》中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大小二旦四神汤与《伤寒论》中的对应关系

3 阴旦汤与阳旦汤命名研究

关于阳旦汤的得名,古代医家已有叙述,《经方例释》[2]中莫枚士按曰:“桂枝汤,黄帝时方也。一名阳旦汤者,以《伤寒》、《玉函》皆有证象。阳旦之说,旦明同义,故一名阳明汤。”认为阳旦汤的得名,和“明”有关。“旦”字确实有天明的意思,《说文》中这样解释“旦”字:“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就是说,“旦”是太阳在地平线升起,开始天明的时刻。

在中医这种人体与自然,与时间和空间相统一的医学体系中,“旦”这个字也是一个常用的概念。如《素问·金匮真言论》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3]。《灵枢·营卫生会论》:“平旦为阴尽,而阳受气也”[4]。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也有:“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说法。从这些条文可以看出,旦就是太阳开始升起的时刻,表示阳气开始上升。

但是这样却不能解释阴旦汤的旦字,这就不能从“旦”字的本意来看了,而要从阴阳消长上来看。这里的平旦,就是指天地昼夜之平分的意思。再看《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结合来看,阴旦和“合夜”“日西”是相对应的,也是太阳落入地平线的时刻,用一个“旦”字也未尝不可。

还有一个正阳旦汤,是相对于阴旦汤来讲,阳旦汤多出来的一个方子,显得不对称,但是,结合《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反此三时,形乃困薄。”这里提到的三时,就是“平旦”“日中”“日西”三时,正好与《辅行诀》中的“阳旦”“正阳旦”“阴旦”相对应。这也反映了《辅行诀》中方剂与《内经》的密切联系。

从阳旦汤与阴旦汤名字的含义分析,此两种方剂是调和人体阴阳之气的方剂,就像自然界的阴阳消长一样。这正符合《辅行诀》中的“阳旦者,升阳之方,阴旦者,扶阴之方”的记述。从大小二旦四神汤的体系来看,二旦汤是处于纲领性的地位,是开启四神汤阴阳消长的门户,调和人体阴阳的方剂。因此,治疗外感疾病,调和人体的阴阳之气,调和人体的“生气”是一切治疗的基础。在后世的临床运用上,桂枝汤(小阳旦汤)和小柴胡汤(大阴旦汤加芍药)都能够治疗发作有时的疾病,也都可以归为和解剂(桂枝汤一般归为解表剂,但因其调和营卫,也有人认为其可以归为和解剂),表明了两者之间的某种联系,如果从阴、阳旦汤的角度来看,其关系会更加清晰。

4 四神汤命名研究

4.1 象术思维与四神汤的命名 四象学说在中国古代由来已久,中国古代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即四象,分别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命名,这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也称四神、四灵。《辅行诀》将这四神兽的名称来命名方剂,是象数思维的体现。象数思维指运用带有直观、形象、感性的图像、符号、数字等象数工具来揭示认知世界的本质规律,通过类比、象征等手段把握认知世界的联系,从而构建宇宙统一模式的思维方式。“象数”是涵括了天、地、人即宇宙万事万物的符号模型,对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尤其是对中医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四神兽将四方、四象、四时等有机联系起来,用“象”来阐释方剂的功用与人体的对应关系。

4.2 对朱鸟汤与玄武汤功用与名称配属相反的理解在《辅行诀》中,对四神汤的功用可概括为:青龙——宣发;白虎——收重;朱鸟——清滋;玄武——温渗。相对来讲,青龙对应的是木,是东方、春季,在其特性就是生发,这一点和“宣发”是相通的。而白虎对应的是金,是西方、秋季,主肃降,因此说其方剂是“收重”也是有道理的。通过命名体现其对应的五行、方位、季节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方剂功用的倾向具有顺着各自对应的方向和季节以及五行配属的特点。

玄武,对应的是水,是北方,是冬天,是寒冷,按照顺应方位和季节以及五行配属的特点来讲,应该是寒性方剂,但是大小玄武汤却是温阳散寒的方剂,《辅行诀》中称之为“温渗”。朱鸟,对应的应该是火,是南方,是夏天,是热,如按照顺应配属关系来定,应该是温热的方剂,但大小朱鸟汤却是清热滋阴的方剂,《辅行诀》中将其称为“清滋”。这样就可以看到,玄武和朱鸟两种相对的方剂,其功用和其方位、季节、五行配属是相反的。

这一点古代已经有医家注意到了,如王孟英编著的《医学经纬·方论》中,收录了一段汪昂的按语:“且热剂而名真武,名与实爽矣。”也正是这个原因,后世的医家猜测朱雀汤的时候,都和“火”联系在一起。《本草纲目》引《百一选方》中的朱雀丸:“治心神不定,恍惚健忘不乐,火不下降,水不上升,时复振跳。常服,消阴养火,全心气。”[5]再如《本草纲目》中收录的《奇效方》中的“朱雀汤”:“治心气劳伤,因变诸疾。用雄雀一只(取肉炙),赤小豆一合,人参、赤茯苓、大枣肉、紫石英、小麦各一两,紫菀、远志肉、丹参各半两,甘草(炙)二钱半,细锉拌匀。”显然也是一个补火养心的方剂。这些以“朱雀”命名的方剂,总和心、火联系在一起。清代医家钱潢的《伤寒溯源集》中有一篇《长沙无朱雀汤说》来阐释为什么张仲景方中独缺少朱雀汤,其主要论据有二:一是真武者属水与火,故玄武之中,龟蛇附焉,即坎卦一阳居于二阴之象也。也就是说,玄武汤已经包含了火。故不需要再用一个朱雀汤了;二是因为朱雀对应的是火,而火是有形而无质的,在《伤寒论》中的六经病中,每经病中都已经包含了补先天火虚的方剂,如桂枝加桂汤、吴茱萸汤等,因此也不需要再有一个朱雀汤了[6]。这些认识似乎有道理,但是其理论的着眼点是朱鸟汤应该是补火的方剂,因此得出这样的结论,而不会想到黄连阿胶汤就是朱鸟汤。

《内经》中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与火是最能代表阴阳的。从四象来看,朱鸟主火,玄武主水,正好是代表了水火,以二者命名的方剂并不是按照水和火的属性继续加强,而是抑制水火之性的独亢,朱鸟汤清火育阴,而玄武汤温阳散寒,育阴才能治火,温阳才能治水。从《辅行诀》中两方的功用来看,小朱鸟汤治“天行热病,心气不足”,而小玄武汤治“天行病,肾气不足”,大玄武汤治“肾气虚疲”。这也可以看出,两种方剂一个是针对“心”,一个是针对“肾”。而心和肾两脏要互相水火相济,不能只是单方面地去加强。这两个方剂在《伤寒论》中都是用于少阴病,少阴病是邪在心肾的病变,心肾水火不济,病邪有从水化寒,或从火热化的变化,阴寒内盛,故出现一派寒化症状,若病邪从火化热伤阴而阴虚阳亢,则出现一派热化症状。因此,真武汤(玄武汤)和黄连阿胶汤(小朱鸟汤),一个是治疗少阴寒化证,一个是治疗少阴热化证。这两个方剂命名与功效的对应,体现了阴阳互根,水火既济的思想。

5 结语

《辅行诀》中大小二旦四神汤是治疗天行的方剂。其中二旦汤是调和人体阴阳的纲领性方剂,阳旦汤、正阳旦汤、阴旦汤对应《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平旦、日中、日西三时,体现了人体与自然的相统一。以四象命名的方剂和中国传统的象数思想有关,其中朱鸟汤与玄武汤命名与方剂功效的相反,体现了中医阴阳互含,水火既济的思想。这些方剂的命名,本身也体现了经方的医学智慧,值得进一步发掘认识。

[1]张大昌,钱超尘.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传承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9:5.

[2]莫枚士.经方例释[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27.

[3]田代华整理.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

[4]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黄帝内经灵枢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89.

[5]李时珍.本草纲目[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440.

[6]钱潢.伤寒溯源集[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25.

猜你喜欢
天行朱雀玄武
玄武
朱雀
更惜今日手中粮”等十二则
摆拍
羡慕
玄武烟柳
天行九歌
冬夜星空 朱雀振翅
朱雀
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