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修经、杨开明:曾被毛泽东点名批评的人

2014-01-18 22:15肖小华
党史纵览 2014年1期
关键词:湖南省委湘南杨开慧

肖小华

井冈山斗争时期,有两位历史人物被毛泽东多次点名批评:一位是杜修经,另一位是杨开明。

杜修经,湖南慈利县人,1907年10月生,192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先后担任中共铜官地委书记、华容县委书记、醴陵县委书记、湘南特委书记、安源市委秘书、湖南省委常委等职。由于在1928年机械地执行湖南省委的指示而使红四军遭受重创,受到毛泽东多次点名批评,从而使他一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杨开明是杨开慧烈士的堂弟,1905年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省委秘书长。1928年7月,湖南省委委任他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因与杜修经一起错误地执行湖南省委指示,给红四军带来了巨大损失,也被毛泽东多次点名批评。

毛泽东为何点名批评杜修经和杨开明

“八月失败”是井冈山斗争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1928年6月,中共湖南省委派杜修经、杨开明来到井冈山(当时井冈山前委是受湖南省委和江西省委直接领导的),指令红四军离开井冈山,“留下200条枪”,“杀出一条血路,向湘南资兴、耒阳、永兴、郴州一带发展”,以造成四县的乡村割据,对衡阳取包围形势,而且要“毫不犹豫地立即”执行。毛泽东则认为敌强我弱,出击时机不成熟,并致信湖南省委希望能重新考虑。7月4日,湘军2个师向井冈山发起进攻,红四军军长朱德、军委书记陈毅率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山主动迎击,战斗很顺利。但部队在返回井冈山时,却出现了重大变故。7月12日晚,当红军大队进至酃县(今炎陵县)时,红二十九团竟借口湖南省委有要红四军去湘南的命令,瞒着军委和上级军官,私下召开士兵委员会,决定13日将部队开往湘南,而且带路的人都找好了。红二十九团士兵委员会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这个团的官兵大都由宜章农民组成,本土观念很重,不习惯井冈山的艰苦生活。朱德、陈毅得知后,一方面向毛泽东报告,一方面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强令该团回师井冈山。但因为这些官兵思乡心切,许多人磨蹭不愿走,部队秩序大乱。朱德、陈毅只得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会上,特派员杜修经、二十九团党代表龚楚提出执行省委指示,出兵湘南。7月23日,部队到了郴州。考虑在此驻扎的国民党范石生部队曾掩护和接济过南昌起义部队,朱德本不想攻打郴州,但在杜修经以党的纪律相逼之下,他只好下令攻城。守城敌军不战自退,但不久即开始反扑,二十九团腹背受敌。朱德、陈毅急令红二十八团支援,但面对数倍于我的敌人,部队作战失利,不得不撤退。然而,此时二十九团的官兵因惦记着在宜章的老婆孩子,不听命令纷纷往宜章方向溃散,部队顿作鸟兽散。1000余人的部队最后只剩下200多人,部队的建制被打掉了,红二十九团从此不再存在。

在红军主力兵败湘南时,井冈山根据地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8月上旬,由于红军主力远征湘南,赣敌凭借强大的兵力和精良的武器,向井冈山根据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为保存实力,红三十一团、三十二团及地方武装力量不得不退入山区坚持游击斗争。敌人相继占领永新、莲花、宁冈,边界的县城及平原地区,并对根据地的革命群众实行了疯狂的报复,白色恐怖遍及边界城乡,党的组织和红色政权大部分损失殆尽,此事史称“八月失败”。

“八月失败”使红四军遭到了重创, 4个月后,毛泽东、朱德便不得不率红四军出击赣南,从此离开井冈山。在离开井冈山之前,毛泽东先后写下了两篇彪炳史册的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前一篇为毛泽东于1928年10月为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的一部分,后一篇是毛泽东于1928年11月份写给中央的报告。在这两篇文章中,毛泽东先后5次点名批评杜修经、3次批评杨开明。

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毛泽东是这样批评杜修经:“八月失败,完全在于一部分同志不明了当时正是统治阶级暂时稳定的时期,反而采取统治阶级政治破裂时候的战略,分兵冒进,致边界和湘南同归失败。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同志不察当时环境,不顾特委、军委及永新县委联席会议的决议,只知形式地执行湖南省委的命令,附和红军第二十九团逃避斗争欲回家乡的意见,其错误实在非常之大。”

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毛泽东这样批评杜修经和杨开明:“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省委派充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开明,乘力持异议的毛泽东、宛希先诸人远在永新的时候,不察当时的环境,不顾军委、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不同意湖南省委主张的决议,只知形式地执行湖南省委向湘南去的命令,附和红军第二十九团(成分是宜章农民)逃避斗争欲回家乡的情绪,因而招致边界和湘南两方面的失败。”“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只留二百支枪会同赤卫队保卫边界,并说这是‘绝对正确的方针。”“军委、特委、永新县委举行联席会议,认为往湘南危险,决定不执行省委的意见。数天之后,却由杜修经、杨开明坚持省委意见,利用二十九团的乡土观念,把红军拉去攻郴州,致边界和红军一齐失败。红军数量上约损失一半;边界则被焚之屋、被杀之人不可胜数,各县相继失陷,至今未能完全恢复。”

“八月失败”后,杜修经和杨开明的人生命运

“八月失败”后,毛泽东在湖南桂东县城与朱德、陈毅会合,商议召开一次会议,总结红军大队冒进湘南的经验教训,讨论今后的行动计划。会议根据杜修经在“八月失败”中所犯的错误,建议湖南省委对他予以处分。同时考虑湘南的工作需要,提议杜修经和龚楚(后叛变)组建湘南特委,杜修经暂任湘南特委书记。对此,杜修经当即表示服从工作分配,立功折过。1928年底,杜修经奉中央要求,前往上海,期间给中央写了一份报告,汇报八月失败以及他在湘南特委的情况。1929年8月中旬,杜修经在汉口参加了湖南省委第三次会议,后回老家慈利县寻找贺龙部队。因种种原因所致,他既无法联系上贺龙方面的人,又无法与省委取得联系,就这样,他脱离了党组织。

1932年,杜修经来到上海,后加入“左联”,组建抗日救国会。 1937年国共合作开始后,杜修经几经周折来到江西大余,帮助收编整训新四军。1938年春天,杜修经辗转来到长沙,在徐特立的介绍下,到湖南省文艺界抗敌后援会工作,并重新申请入党。8月,杜修经等被派往国民党第七十军干训班受训(即打入该军发展党组织),干训结束后,被分配到部队中。但在抗战后期,杜修经又一次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1947年,杜修经几经周折回到家乡,从事教育事业,直到家乡解放。

1949年10月,时任中共湖南常德地委委员的蹇先任和蹇先佛姐妹回故乡慈利为父奔丧,与参与治办丧事的杜修经相遇。11月,蹇先任担任慈利县县长,在她的动员下,杜修经在县政府担任秘书,不久又担任副县长。1957年春,在黄克诚等人的关照下,杜修经到长沙任省委观察员。1962年起,因形势需要,省委需要撤离部分干部,杜修经又被安排为常德师专(现湖南的文理学院)副校长,一直工作到1976年退休。因历史问题,“文化大革命”期间,杜修经一度被打成反党分子,在学校从事养猪、掏粪及其他苦力劳动。

1985年,杜修经再次提出入党申请,并上报到中共湖南省委,终被批准。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八月失败”始终是杜修经人生之中无法抹去的一个阴影。他曾说“八月失败”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心头上,自己常常感到内疚和自责。1987年,杜修经在《八月失败》一文中写道:“正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的时候,我作为湖南省委的代表,携带着省委对边界红军的错误决定上井冈山,从而导致红军大队冒进湘南,造成了井冈山斗争的‘八月失败。”“我那时思想水平低,只停留在承担责任的认识上,还简单地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造成‘八月失败,使年轻的红军损失一半,边界政权尽失,被杀之人,被烧之屋,难以数计,几毁中国革命根基,其错误是非常严重的!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重忆‘八月失败的经过及其先后,我仍是内疚之深,寝食不安!”

2007年11月13日,历经一生风雨沉浮的杜修经在湖南常德逝世,享年101岁。

“八月失败”后不久,湘赣边界特委在永新九陂村召开紧急会议,杨开明被选为书记。8月底,因杨开明生病,由副书记谭震林代理书记。10月初,红四军在宁冈茅坪附近的白云寺召开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杨开明仍被选为特委书记。因病情未见好转,其职务仍由谭震林代理。1929年初,杨开明在病情有所好转后,任红五军政治部主任。不久,他步行20多天赶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期间还抱病写了3万多字的《杨开明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就湘赣边界的政治、经济形势、湘赣边界武装割据和红军斗争经验,以及他对有关工作的建议等10余个问题,向中央作了详尽的汇报和分析。随后,党中央派他担任湘鄂赣特派员,在长沙、武汉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先后参与恢复和重建了武汉地区党组织和湖北省委。9月,任中共湖北省委鄂西特派员。1929年底,因叛徒出卖,杨开明在汉口不幸被捕,后被押回长沙。敌人在得知他与毛泽东的关系后,对他严刑逼供,而他始终坚强不屈。1930年2月22日,敌人将杨开明押往刑场。在赴刑场的大街上,杨开明一路高喊革命口号,使敌人恼羞成怒。残暴的敌人丧心病狂,先是用刀刺向杨开明的腰部,后又把刺刀插入他的口中。当日,杨开明在长沙市浏阳门外识字岭被敌人杀害,年仅25岁。同族亲人及乡邻得知消息后,连夜赶往长沙,将他的遗体运回板仓安葬。

1982年3月10日,长沙县在修缮杨开慧烈士故居板仓杨家老屋时,从杨开慧卧室后墙的砖缝中,发现了杨开慧写给杨开明的一封未寄出去的托孤信。信是这样写的:“一弟,亲爱的一弟……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我的依傍,你于是乎在我的心田中就占了一个位置。”“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毛泽民,笔者注)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叔父,是有很深的爱对于他们的。”从信中,足以看出姐弟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杨开慧对杨开明的信赖。

1963年3月,长沙县群众为杨开明烈士修葺石墓,并为杨开慧、杨开明、杨展(杨开慧之兄杨开智之女,1941年牺牲于河北)烈士合建一座纪念塔,塔高5米,正面刻“光辉常照后来人”几个大字。

(责任编辑:吴 玫)

猜你喜欢
湖南省委湘南杨开慧
湖湘红色文化—杨开慧文化创意系列
杨开慧:“牺牲我小,成功我大”
《研学之旅》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湘南写生作品选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对张文雄立案侦查
黄关春 出任湖南省委常委 曾被记大过
红领巾请杨开慧烈士望党旗
毛泽东1961年春指导湖南省委走群众路线及其启示
谢湘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