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是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014-01-20 08:07游庆仲
唯实 2014年1期
关键词:江苏运输交通

游庆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改革;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出台了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决定的56条意见;交通运输部提出推进改革要重点研究的25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省级交通运输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部要求,改革创新推进交通运输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坚持问题导向,

理清交通运输行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

改革是手段,不是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改革必须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近年来,江苏交通运输发展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但发展中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以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

当前,一方面,区域、城市和城乡交通建设需求旺盛、任务繁重,仍然应该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但同时面临着土地、资金和环境保护等刚性约束,依靠交通运输部门自身能力难以破解;另一方面,已建成的基础设施整体效益发挥不足的问题逐渐突出,也有体制不健全的原因。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是国土开发和利用的题中之义,然而这一定位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落实。因而一直以来对交通建设及其所需要素的供应,既缺乏相关规划的协调统筹,更缺乏根本性的制度保障。为此,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明晰交通运输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合力推进的局面。

各种运输方式从分散发展走向综合发展,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世界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大部门”体制则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前提。2007年以来,江苏率先推进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在整合管理职能上迈出了一大步,但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行政管理壁垒仍然较大,对各要素进行整合优化的协调机制依然缺乏。为此,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更为完善的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

江苏运输市场总体上开放早,开放度高,物流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偏高。我省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虽然走在全国前列,但与社会公众对出行服务的新期待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和地方保护的存在,各方式有效竞争和合作的环境未能形成,运输企业转型升级不快;另一方面,交通运输部门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有效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加强市场监管的水平不够。为此,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转变交通运输部门职能,进一步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

加强顶层设计,

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而发展目标的定位和高度,直接决定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加强行业改革的顶层设计,首先需要理清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旨在通过深化改革为江苏交通运输行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保驾护航。

2012年11月,交通运输部与江苏省签署了《共同推进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会谈备忘录》,决定部省合力推进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日前,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组织编制的《江苏省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和《江苏交通运输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通过部省联合组织的专家评审。我们认为,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是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为核心,以质量和效益提升为主要特征的发展过程,是与江苏经济社会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相协调,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状态,是先进理念、制度和技术手段融入交通运输全过程、全领域的发展模式。规划到2020年,江苏交通运输发展总体上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苏南地区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苏中、苏北与苏南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到2030年,江苏交通运输发展总体上达到当时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发展理念、目标与路径都需要通过实践进行探索,既要切实解决当前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及时解决率先发展中将会率先遇到的各种新挑战、新问题。推进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要注重“六个交通”,即综合交通、民生交通、平安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法治交通建设;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通过试点示范积累经验,使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努力为全国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突出综合发展,增强交通运输

支撑经济转型发展和服务民生的能力

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只有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才能为江苏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创造良好的环境。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统筹发展。进一步完善扶持内河航道、干线铁路加快成网的政策机制,促进公铁水空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促进普通公路健康发展的投融资长效机制,使普通干线公路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融合。同时,扶持综合客货运枢纽的建设,加快形成与国土空间、城乡格局相协调,布局合理、有机衔接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综合利用。进一步开放运输市场、激发市场活力,以促进联合运输为重点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实现运输生产过程中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合作、合理分担和一体化整合,进而带动整个货运与物流业转型升级。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统一管理。积极争取国家和部省支持,把江苏列为地方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加快建立职能更集中、机构更合理、流程更科学的交通运输“大部门”制,为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供更扎实可靠的体制保障。

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宗旨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使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成果。因此,应当把加强民生交通建设作为行业改革的另一重要路径。近年来,江苏交通运输部门率先提出了“行有所乘”这一朴素的民生交通理念。最近,省政府印发的全省“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已首次正式明确将“行有所乘”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下一步,我们一是将积极争取尽快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进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得到有效落实,努力发展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公交。二是契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需求,以公交化为导向,构建具有鲜明的江苏特色的农村客运体系。同时,深化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和危桥改造、“撤渡建桥”等事关农村居民便捷出行、安全出行的重点工作,促进城乡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在镇村公交的发展上,不追求数字的漂亮,不以“平均数”掩盖“大多数”,重在通过改革构建长效机制确保镇村公交能够长久地开下去。三是对我省六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黄河故道沿线和苏中苏北结合部等欠发达地区的交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缩小区域交通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加快职能转变,

提升交通运输行政效能

李克强总理指出:“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他还特别强调:“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因此,交通运输部门必须坚决克服“懒汉”思想和“等靠”思想,先革自己的命,加快推进部门职能和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更好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首先,交通运输部门的职能配置要从注重行政审批向强化战略规划、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转变。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运用政策手段引导运输结构调整和运输产业升级,在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更多地发挥好先导作用。其次,交通运输执法监管与调控引导从注重事后应对向关口前移、过程监督转变。突出职能的统筹与整合,把行业监管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在体制、机制上狠下功夫,真正把该管的事管好。再次,交通运输行政资源利用从部门分割、各自为战向内部整合、外部联合转变。一方面,着眼于内部整合;另一方面,加强外部联合,积极推动与公安、国土、环保、海关等部门的协作,探索联合推进重点工作的合作机制。最后,交通运输管理方式从主要依靠人力向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转变。大力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下大力气解决流程再造和部门协调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其实效性。创新交通运输执法监管手段,进一步提高执法信息化办案水平和快速反应、应急处理能力。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省交通运输部门将始终保持改革的勇气、创新的锐气,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改革创新,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为江苏率先建成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省份而不懈奋斗。

(作者系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江苏运输交通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散杂货运输专栏
图说江苏制造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
图说交通
综合运输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