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幼脲Ⅲ号不同剂量及不同机型防治美国白蛾试验

2014-01-22 06:41曹志孙艳丽
中国森林病虫 2014年1期
关键词:飞防白蛾海燕

曹志,孙艳丽

(临沂市兰山区林业局,山东临沂 276001)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检疫性害虫[1]。临沂市兰山区自2008年6月美国白蛾传入以来,相继开展了黑光灯诱杀、剪除网幕、人工喷药、烟雾机喷雾等途径防治美国白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短期内难以完成大面积的防治任务,难以达到应有的喷洒高度,从而形成大量防治死角。飞机喷洒灭幼脲防治美国白蛾具有节省开支、效果好、降低用药量等优点,且对天敌昆虫安全,对人畜及鸟类无害[2]。本文通过3种机型飞机喷洒不同剂量的灭幼脲防治3~4龄美国白蛾,探讨25%灭幼脲Ⅲ号用药剂量与防治效果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设在临沂市兰山区。该区大部分为平原,少数为丘陵地带,海拔80~254.6 m,主要寄主林木为黑杨Populus nigra,悬铃木 Platanus× acerifolia,白蜡 Fraxinus chinensis,樱花Prunus serrulata等。林分结构较单一,以黑杨为主,林龄1~20 a。3种机型的试验区分别选在义堂镇华夏村、兰山办事处密庄村、白沙埠镇船流街村等的杨树片林内,郁闭度0.6~0.8,林龄均为7 a,树高20~30 m,冠幅5 m×5 m。为了排除3种机型受飞防漂移的相互影响,上述3个地点之间的间距均大于20 km。为切实解决好飞防与养蚕等养殖业的矛盾,避免次生灾害,将飞机防治时间推迟到6月4日,虫龄在3~4龄。

1.2 材料

1.2.1 药剂 25% 灭幼脲Ⅲ号,吉林省通化化工农药有限公司。杀虫机理是通过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酶和尿核苷辅酶的活性,来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使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3]。沉降剂为尿素,在增强沉降作用的同时也能被叶片吸收从而给寄主植物增加氮素。增效剂为山东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瑞达五号(即有机硅),其作用是使喷雾的雾滴落到植物叶面上时迅速扩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防治效果。稀释剂为自来水。

1.2.2 设备 M-18、运五(Y-5)、海燕650 B型飞机;台湾高明手持GPS72型导航仪。

1.3 试验方法

1.3.1 药液配制 25%灭幼脲Ⅲ号用药剂量设置为300,375,450,525,600 g/hm25 个梯度。沉降剂尿素用量150 g/hm2;增效剂用量3 g/hm2。将定量的原药倒入事先准备好的桶内,再将尿素、增效剂、水加入充分搅拌,使其溶化后加入飞机药箱中。

1.3.2 飞防技术参数 防护林、村庄、行道树、片林及河岸护堤林的飞机飞行高度距离树冠5~10 m,山区10~15 m,复杂地区15~18 m。M-18每架次防治500 hm2,每架次载药量1500 kg;运五(Y-5)每架次防治267 hm2,每架次载药量1000 kg;海燕650 B型每架次防治50 hm2,每架次载药量150 kg。

1.3.3 起降点标定与作业区规划 为了适应轻型飞机海燕650B的飞行需要,在靠近飞防作业区的白沙 埠 镇 余 粮 村 (N 35°13′56.44″,E 118°24′54.00″)、半程镇前大河埠村(N 35°13′56.44″,E 118°19′44.82″)、方城镇大于村(N35°13′56.31″,E 118°19′42.13″)设立 3 个起降点,各起降点均是一条空旷的长300~380 m、宽10~12 m的临时跑道,且跑道内无电线杆等障碍物。M-18和运五(Y-5)飞机的起降点位于临沂市飞机场。定出各机型每个起降点防治区域,以明显地貌作参照物界定飞防区域界限。航带设计东西走向,采用1∶50 000地形图标注。

1.3.4 飞防喷洒质量测定 飞防前,在试验区的每个镇、街的片林、绿色通道、农田林网等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10块标准地,使用M-18、运五(Y-5)机型时在每块标准地下放载玻片(25.4 mm×76.2 cm)10个,间隔5 m;使用海燕650B机型时在每块标准地下铺10张红纸(30 cm×50 cm),间隔5 m。其放置方向均与飞行方向垂直,即南北飞时要东西放,东西飞时南北放,飞防30 min后检查载玻片和红纸上的药滴分布是否均匀(若不均匀,令飞防公司重新飞防)。若飞防均匀,则随机选择3个载玻片或3张红纸,在每个载玻片截取2.54 cm×9.84 cm面积区域,每张红纸上随机截取1块5 cm×5 cm面积区域带回室内,载玻片镜检,红纸上雾滴量用肉眼观测。记录雾滴数量[4]。

1.4 数据处理 将所得数据在DPS 9.5软件上进行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统计分析,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M-18机型不同剂量的防治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使用M-18飞机防治3~4龄美国白蛾,喷药7 d,11 d后,随着施药剂量增加和时间推移,平均校正死亡率随之增加。喷药11 d后施药剂量为450,525,600 g/hm2的平均校正死亡率比较接近,分别为95.21%,98.09%,97.84%。

表1 M-18机型飞机使用不同剂量25%灭幼脲Ⅲ号持续药效

2.2 运五(Y-5)机型不同剂量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运五(Y-5)飞机使用不同剂量25%灭幼脲Ⅲ号防治美国白蛾时,随着施药剂量增加和时间推移,平均校正死亡率亦增大。施药11 d后,施用剂量450,525,600 g/hm2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了95.16%,96.88% ,96.88% 。

表2 运五(Y-5)机型飞机使用不同剂量25%灭幼脲Ⅲ号持续药效

2.3 海燕650B机型不同剂量的防治效果 用300,375,450,525,600 g/hm2剂量的 25% 灭幼脲Ⅲ号防治后7 d,其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了65.24%,78.5%,94.77%,96.86%,97.57%;11 d 后,其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了 71.33%,85.50%,99.13%,100%,100%(表3)。

表3 海燕650B飞机使用不同剂量25%灭幼脲Ⅲ号持续药效

2.4 不同机型不同剂量的防治效果差异性分析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见表4)可知,喷药7 d后,M-18、运五(Y-5)飞机各施药剂量的平均校正死亡率之间差异极显著;海燕650B型飞机喷药量300,375g/hm2的校正死亡率差异极显著,且均极显著低于喷药量450,525,600 g/hm2的校正死亡率,喷药量450,525,600 g/hm2的校正死亡率之间差异不显著。

喷药11 d后,M -18飞机施用药量300,375,450,525 g/hm2的对应校正死亡率之间差异极显著,525 g/hm2,600 g/hm2的校正死亡率之间差异不显著;运五(Y -5)飞机施药300,375,450g/hm2的校正死亡率之间差异极显著,而施药450,525,600 g/hm2的校正死亡率之间差异不显著;海燕650B型飞机施药300,375,450 g/hm2的校正死亡率之间差异极显著,施药450,525,600 g/hm2的校正死亡率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4 25%灭幼脲Ⅲ号防治美国白蛾效果的差异性

3 小结与讨论

由于灭幼脲是一种药效持续时间长的药剂,在施药15 d后仍然对昆虫有毒害作用,所以以上各梯度的用药在施药11 d后仍有可能致使昆虫死亡。本次防治的是3~4龄美国白蛾,11 d后,虫体已下树开始化蛹,不便观察记录。

使用M -18 飞机时,施药量450,525,600 g/hm2飞防11 d后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5%以上,具有较理想的防治效果,这与刘志勇等[5]直升飞机防治美国白蛾的研究结果一致。由于施药量525,600 g/hm2时的防治效果间差异不显著,且施用450 g/hm225%灭幼脲Ⅲ号时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也达到了理想的防治效果,所以使用M-18飞机防治3~4龄美国白蛾时,最佳用药量是450 g/hm2。

由于运五(Y-5)、海燕650B型飞机施用25%灭幼脲Ⅲ号450,525,600 g/hm2的校正死亡率间差异不显著,因此推荐运五(Y-5)、海燕650B飞机防治3~4龄美国白蛾的最佳用药量是450 g/hm2。

应用3种机型飞机施用25%灭幼脲Ⅲ号450,525,600 g/hm2的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考虑到用药的节约性和生态平衡等因素,建议用药量450 g/hm2。

[1]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中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检疫技术操作办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3-12.

[2] 张再福,林庆源,黄炳荣,等.(超)轻型飞机防治森林病虫害选型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0,27(2):47 -49.

[3]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林业用药剂药械使用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2-14.

[4] 姚文生,孙玉刚,李洪敬,等.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技术规程[S].济南:山东林业出版社,2012:2 -5.

[5] 刘志勇,王德才.直升飞机超低容量喷雾防治美国白蛾初报[J].山东林业科技,2009(5):58 - 59.

猜你喜欢
飞防白蛾海燕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及关键防治技术
欧黑抗虫杨N12对美国白蛾的抗虫性研究
北大荒飞防学院建设研究
让无人机飞防乘风起航
探索飞防与蜜蜂保护新思路
四平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洮北区农业站积极开展水稻病虫害飞防作业
Friendship
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