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支气管良性颗粒细胞瘤1例*

2014-01-24 10:42魏建国袁晓露孙爱静
中国肿瘤临床 2014年5期
关键词:胞质颗粒细胞免疫组化

魏建国 袁晓露 孙爱静

患者男性,60岁,因咯血1个月,发热胸闷7天于2011年7月入院。入院查体:口唇无发绀,轻度喘息貌,双肺呼吸音粗,有散在湿啰音;叩诊无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余未见明显异常。外院胸部X线片示:左侧肺门半球形结节影,大小约70 mm×45 mm;于外院行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主支气管下叶背段开口处紧贴管壁可见2个白色小结节,大小约100 mm×75 mm,将左半支气管管腔堵塞,初步诊断为错构瘤。病理活检诊断为颗粒细胞瘤。随后行左下叶背段新生物氩离子束及冷冻介入治疗并送病理检查。大体检查:送检破碎组织一堆,总体积约90 mm×65 mm,颜色灰白淡黄。HE形态学特征:肿瘤无包膜,位于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黏膜下,由巢状、片状排列的圆形或多边形细胞组成;瘤细胞核小、卵圆形或胖梭形,居于细胞中央,可见核仁;胞质丰富,呈嗜伊红染细颗粒状;瘤细胞无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组化结果:S-100、多肽抗原(CD68)、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肌原调节蛋白(MyoD1)、突触素(Syn)、糖原染色(PAS)均(+),其余细胞角蛋白(CK)、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D117、DOG-1、CD34、嗜铬素(CgA)均(-)。病理诊断:(左主支气管)颗粒细胞瘤。

小结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目前多数认为其来自神经鞘Schwann细胞。发生在支气管的GCT极其罕见[1],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成年女性患者多见,缺乏特征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多数患者因肿物阻塞支气管,而出现咳嗽、咳痰、咯血、气短、发热等症状[2]。本例发生在老年男性患者的气管,临床上以咳血为首发表现而入院,通常由肿瘤的外观来鉴别其良恶性非常困难,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大体上GCT多呈有蒂或无蒂息肉状隆起突入支气管管腔内,切面为分叶状,灰白淡黄色,质地中等,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但无包膜。显微镜下观察: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含大量的嗜伊红染颗粒,细胞核小,可见核仁。免疫组化主要表达S-100、Vimentin、CD68等,而CK和EMA均阴性,表明为间叶软组织来源。本例发现该肿瘤细胞胞浆还可表达MyoD1,这也是曾被称为颗粒型肌母细胞瘤的原因之一,而横纹肌来源的肿瘤细胞胞核MyoD1阳性。

GCT主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1)上皮样平滑肌瘤:瘤细胞呈梭形,胞质红染,胞质内嗜酸性颗粒不如GCT明显,免疫组化表达肌源性标记SMA和Demin,而S-100表达阴性。2)胃肠道外间质瘤:瘤细胞胞质染色比GCT淡,且免疫组化CD117和DOG-1阳性。3)横纹肌瘤:胞质内含的是糖原,梭形细胞间可见典型的带状或节细胞样的横纹肌母细胞,且Myogenin、Desmin、Myoglobin标记阳性。4)嗜酸细胞型类癌:通常形成器官样结构,间质血窦丰富,胞质中等红染,神经内分泌标记CgA、Syn、CD56阳性,而S-100、CD68、MyoD1阴性。5)冬眠瘤:胞质内颗粒较小,且不同于GCT内的嗜酸性颗粒,常含有较大的空泡,且脂肪染色阳性,而GCT脂肪染色阴性。

绝大多数GCT生长缓慢,具有良性的生物学行为,但也有恶性GCT的报道,并且良恶性在组织形态学上极为相似,目前仍无统一的诊断良恶性的组织学标准,若肿瘤生长速度较快,肿瘤较大,出现细胞异型性及核分裂象,且出现肿瘤性坏死等提示恶性的可能性大;伴有转移时,提示为恶性GCT[3]。目前鲜见恶性支气管GCT的报道,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肿瘤为主,亦可在支气管镜下用激光或微波等切除肿瘤,彻底切除后肿瘤不复发,本例患者术后未行任何辅助治疗,密切随访24个月,患者情况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1 Wang Z,Cheng J,Chu JG,et al.A case of granular cell tumor of bronchus[J].Clin J Radial,2013,47(1):94[.王 峥,陈 靖,初建国,等.支气管颗粒细胞瘤一例[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1):94.]

2 Joung MK,Lee YJ,Chung CU,et al.A Case of Granular Cell Tumor of the Trachea[J].Korean J Intern Med,2007,22(2):101-105.

3 Bekteshi E,Toth JW,Benninghoff MG,et al.Granular cell tumor of trachea[J].J Bronchology Interv Pulmonol,2009,16(1):68-69.

猜你喜欢
胞质颗粒细胞免疫组化
体外诱导猪颗粒细胞黄体化方法的比较研究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人卵巢颗粒细胞随年龄增长衰老的相关研究
大腿肌内颗粒细胞瘤1例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补肾活血方对卵巢早衰小鼠颗粒细胞TGF-β1TGF-βRⅡ、Smad2/3表达的影响
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IDH⁃突变
多细胞系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试验法的建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