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中申脉穴文献浅析*

2014-01-24 12:35汤继芹张永臣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太溪膀胱经腧穴

申 伟,汤继芹,张永臣,3△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250014;3.单秋华全国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山东 济南250014)

《针灸大成》[1]是明代杨继洲所编,内载经络穴位资料丰富,是继《针灸甲乙经》后对针灸学的第3 次总结[2]。该书既有经典医著原文,又有撰者注解;既有理论阐释,又有临床实践。它是一个明以前针灸学文献资料库,堪称中国古代一部针灸百科全书[3]。通过对《针灸大成》中申脉穴的文献整理,以期了解明以前对申脉穴的认识和应用方法,为现代针灸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方法,从而服务于临床。

1 定位

《针灸大成》中关于申脉定位的论述,较为详细的出处是在《针灸大成·足太阳经穴主治考正穴法》中,曰:“申脉(即阳跷)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际,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其定位与现在《经络腧穴学》[4]定位基本相符,都在外踝直下下凹陷中。《针灸大成·百穴法歌》及《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亦有谈及,或曰在外踝下“可容爪甲”处或“外踝下陷中”。

2 刺灸操作

《针灸大成》中对针刺深度有“一寸”与“三分”的记载,此可见于《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和《针灸大成·十二经井穴》中,但没有记载不同针刺深度是否可以治疗不同疾病。关于刺灸操作则有不同论述,在《针灸大成·足太阳经穴主治考正穴法》中抄录:“《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而在《针灸大成·禁灸穴歌》中记载禁灸申脉,并有“灸而勿针针勿灸,针经为此尝叮咛,庸医针灸一齐用,徒施患者炮烙刑”之说。可见,前者认为申脉可针可灸,后者则认为宜针不宜灸,盖因申脉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入络脑,灸疗不当可致狂症。

3 临床应用

3.1 总论

《针灸大成》中,关于申脉的临床应用记载详细而丰富,其中《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载:“申脉二穴,……针一寸,主四肢风邪及痈毒病,与后溪主客相应。治病:〔西江月〕腰背屈强腿肿,恶风自汗头疼,雷头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挛臂冷。吹乳耳聋鼻衄,痫癫肢节烦憎,遍身肿满汗头淋,申脉先针有应”,可见针刺申脉穴可以治疗腰腿肿痛、自汗、头痛、眉棱骨疼、手足麻木、手足发冷、鼻衄、癫痫等疾病。而在《针灸大成·十二经井穴》中则有所补充,可治疗痔疮、目黄流泪,云:“人病头项肩背腰目疼,脊痛,痔疟,颠狂,目黄泪出,鼻流血。……不已,刺申脉三分,如人行十里愈”。

3.2 各论

3.2.1 胸胁腰背疾患 申脉穴所属的膀胱经过腰背,针刺可以疏通腰背气机,故可治疗胸胁腰背疾患,常不单用,需配合其他穴位使用。治疗腰痛剧烈、不可以俯仰的患者,需配合足太阳膀胱经的其他腧穴,如《针灸大成·针灸直指刺腰痛论》记载:“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束骨、京骨、昆仑、申脉、仆参)”,再如治疗腰脚痛取:“环跳、风市、阴市、委中、承山、昆仑、申脉”。治疗胁痛时,需配合小肠经及三焦经的腧穴,如《针灸大成·胸背胁门》中治疗胁痛取:“阳谷、腕骨、支沟、膈俞、申脉”。治疗腋痛时,则多配用过腋下的心经及身两侧的胆经上的腧穴,如《针灸大成·手足腰腋门》中治疗腋痛取:“少海、间使、少府、阳辅、丘墟、足临泣、申脉”。

3.2.2 头疾 膀胱经“从巅入络脑”,申脉穴归属膀胱经,故针刺申脉可以改善脑部气血的运行,治疗头风头痛、目眩等疾病,这是对“病在上者取之下”的最好诠释。正如《针灸大成·标幽赋》中所记载:“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及《针灸大成·杂病穴法歌》中曰:“头风目眩项捩强,申脉、金门、手三里”,这是对申脉穴在头风头痛中应用的肯定。申脉穴还可以治疗头晕目眩,如《针灸大成·诸风门》有:“风眩:临泣、阳谷、腕骨、申脉”及《针灸大成·头面门》云:“头旋:目窗、百会、申脉、至阴、络却”。此外,申脉可以疏通膀胱经亢盛、郁滞的阳气,故还可以治疗痈毒,如《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云:“鬓髭发毒:太阳、申脉、太溪、合谷、外关”,“项脑攻疮:百劳、合谷、申脉、强间、委中”。

3.2.3 足疾 申脉在外踝下凹陷中,针刺可以疏通局部气血,治疗足部疾患。《针灸大成·玉龙赋》中有:“太溪、昆仑、申脉,最疗足肿之迍”,可见足部肿痛取局部腧穴即可达到理想效果。再如《针灸大成·玉龙歌》记载:“肿红腿足草鞋风,须把昆仑二穴攻,申脉、太溪如再刺,神医妙诀起疲癃”,此处指明申脉配合昆仑、太溪二穴可治疗腿足红肿疼痛。申脉配合行间穴常能活血化瘀、消除局部疼痛,如《针灸大成·杂病穴法歌》云:“脚膝诸痛羡行间,三里、申脉、金门侈”及《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有:“足跗肿痛,久不能消:行间、申脉”。《针灸大成·手足腰腋门》有3 处记载足疾,分别治疗小腿发凉“足胻寒:复溜、申脉、厉兑”,下肢痿弱无力“足不能行:三里、曲泉、委中、阳辅、三阴交、复溜、冲阳、然谷、申脉、行间、脾俞”及足踝下诸病“足踝以下病:灸照海、申脉”。此外《针灸大成·治症总要》中亦有关于申脉治疗痿证的记载:“脚弱无力:公孙、三里、绝骨、申脉。”

3.2.4 风寒感冒 申脉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针刺申脉穴可以调节膀胱经经气,起到祛风散寒的作用,因此申脉对风寒引起的感冒、咳嗽也有疗效,如《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云:“咳嗽寒痰:列缺、涌泉、申脉、肺俞、天突、丝竹空”及《针灸大成·治症总要》载:“伤寒发黄:腕骨、申脉、外关、涌泉”。此外,《针灸大成·兰江赋》中则有申脉可祛除寒热性疾病的记载:“申脉能除寒与热,头风偏正及心惊。”

3.2.5 癫疾 申脉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腧穴,膀胱经“从巅入络脑”,且申脉通于阳跷脉,阳跷脉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故针刺申脉可以刺激大脑皮层,从而起到治疗癫疾的作用。如《针灸大成·心邪癫狂门》有两处关于申脉治疗癫疾的文献,一为:“癫疾:上星、百会、风池、曲池、尺泽、阳溪、腕骨、解溪、后溪、申脉、昆仑、商丘、然谷、通谷、承山(针三分,速出,灸百壮)”,二为:“癫疾:前谷、后溪、水沟、解溪、金门、申脉”。

3.2.6 五官疾患 阳跷脉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间接过鼻,针刺申脉可以调节鼻部气血、祛风泄热,故可以治疗风火上攻所致的鼻衄,如《针灸大成·鼻口门》中治疗衄血取:“风府、风池、合谷、三间、二间、后溪、前谷、委中、申脉、昆仑、厉兑、上星、隐白”。其次,申脉还可以治疗牙痛,如《针灸大成·足部》记载:“申脉主昼发痓,足肿,牙痛”。

3.2.7 妇科病 《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治疗女人大便不通取:“照海、申脉、阴陵泉、三阴交、太溪”,说明申脉配合补肾之照海、太溪和健脾之阴陵泉、三阴交可以治疗妇女脾肾阴虚之便秘。申脉穴还可治疗妇女气血不通之痛经,如《针灸大成·足太阳经穴主治考正穴法》曰:“主风眩,腰脚痛,胻酸不能久立,如在舟中,劳极,冷气逆气,腰髋冷痹,脚膝屈伸难,妇人血气痛”。可见,申脉穴治疗妇科病亦有疗效。

3.2.8 痢疾 申脉穴亦可治疗痢疾,如《针灸大成·治症总要》记载:治疗里急后重取“外关、中脘、隐白、天枢、申脉”。此处取申脉,盖因申脉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可主筋所生病,针刺申脉可舒筋缓急,缓解疼痛,故可治疗里急后重之痢疾。

4 小结

综上所述,《针灸大成》中,申脉穴在外踝下五分处的凹陷处,可以针入一到三分,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这与其所在位置及所属经脉密切相关。现将其治疗规律总结如下:①申脉可治疗局部病症。申脉多配合昆仑、太溪等局部穴位治疗足部疾患,如足跟痛、足肿胀等。②申脉可以治疗循经所过的病症。申脉可配合昆仑、金门等治疗腰痛,配合阳谷、支沟治疗胸胁痛,配合金门及局部腧穴治疗头风头痛,配合百会、上星等治疗癫疾,配合风府、合谷等治疗衄血,配合照海、隐白等可治疗二便病。

从申脉穴的穴性及临床应用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申脉穴以其归经及八脉交会穴的独特性,在治疗胸胁腰背疾患、头疾、足疾、癫疾等方面均有疗效。申脉首见于《针灸甲乙经》[5],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且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跷脉。申脉是阳跷脉气所发之穴,而阳跷脉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且申脉为膀胱经的腧穴,膀胱经“从巅入络脑”,刺之可以刺激脑部气血,起到协调阴阳、镇静安神的作用。申脉为治疗病邪入脑和头面诸疾的要穴,凡癫疾痫症、失眠、眩晕等有关病症,均可刺之。其次,申脉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主筋所生病,而阳跷为病可见“阴缓而阳急”,故刺之可疏通二经之经气,起到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治疗部分膀胱经病候,如风寒、冲头痛、脊痛等。申脉在“外踝下陷中”,刺之可以疏通局部气血,起到治疗局部病症的作用,可以治疗足跗肿痛、足内翻等。但在临床上应该掌握申脉的作用特点,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加减运用,方能针到而病除。

[1] 明·杨继洲著,靳贤补辑重编,黄龙祥整理. 针灸大成[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92

[2] 石学敏.针灸学[M].2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

[3] 张晶.对《针灸大成》中风记载的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3):220-222

[4] 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2 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9

[5] 张智龙. 针灸临床穴性类编精解[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3-195

猜你喜欢
太溪膀胱经腧穴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刺络放血单独应用及联合膀胱经埋线法在跟痛症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针灸大成》太溪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背部刮痧治疗皮肤瘙痒验案一则
温暖手脚
旅途止泻按脾腧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调任通督针法联合膀胱经拔罐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太溪穴的临床应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