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配合理筋手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1例

2014-01-24 15:07谢平金黄锡伟张天成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12期
关键词:理筋桡侧腕部

谢平金 黄锡伟 张天成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患者某,女,48岁,2014年1月9日初诊。主诉:右手腕桡侧疼痛半个月,加重1d。患者经常从事手工活动,近半月来腕部用力或提物后疼痛加剧,休息后症状不缓解,夜间为甚,影响睡眠。自行外贴跌打膏药等效果不佳。刻诊:右手腕桡侧压痛处微肿,疼痛波及手部,提物无力,形体消瘦,舌淡红稍黯,苔薄白,脉微涩。检查:握拳试验阳性。诊断: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气滞血瘀,寒湿痹阻)。治法:通阳活血,祛湿通络。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物汤加减:桂枝10g,白芍10g,黄芪20g,大枣15g,生姜9g,熟地黄15g,赤芍15g,当归15g,川芎10g,党参15g,羌活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并配合理筋手法:患者取坐位,一手托住患者右腕,另一手对患者腕部桡侧疼痛处及周围来回按摩、柔捏,然后按压手三里、阳溪、合谷等穴,并弹拨患处肌腱4~5次。再用左手固定患者右前臂,右手握住患者右手,在轻度伸展下缓缓旋转及屈伸腕关节。最后用右手拇、食二指捏住患者右手拇指末节,向远心端拉伸,以疏解粘连,结束时再按压下患处。理筋手法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尽量减少做手腕部过度活动的动作;少用凉水,以减少刺激。

经服用中药及理筋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面色好转,自诉腕部疼痛大减,夜间睡眠好转,手腕活动基本正常,比治疗前提物力度有所增强。守上方3剂继续巩固,并嘱其平时按压合谷及阳溪两穴,尽量减少做手腕部过度活动的动作。一个星期后电话询问,其疼痛症状消失,可做简单家务,随访3个月症状未复发。

体会

桡骨茎突腱鞘炎是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在共同腱鞘中来回磨动,日久劳损,引发损伤性炎症,造成纤维管充血、水肿,鞘壁增厚、管腔变窄、肌腱变粗,肌腱在管腔内滑动困难而出现腕部桡侧疼痛、提物乏力等症状[1]。本病属中医学“筋伤”“痹证”范畴,且体弱血虚,血不荣筋者更易发生本病。中医认为是由劳损和外力损伤致局部经络失和、风湿痹阻、气滞血瘀引起。本例患者乃体弱血虚之人,过度劳累耗伤正气,外感寒湿,阳气痹阻,血行涩滞。故治疗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物汤加减。一方面黄芪桂枝五物汤通引阳气,使阳气得行,寒湿邪祛,血脉调和;另一方面以四物汤补气营血,以调理其体质,四物汤中之川芎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并佐以羌活以胜湿止痛。另外,运用手法,以舒筋解粘,疏通狭窄,并使局部滞留之气血得以疏散,如《医宗金鉴》云:“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正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在,手腕桡侧为阳明经所过,阳明乃多血多气之经,故按压合谷、阳溪、手三里刺激阳明经气以使气血振奋,经络得到疏通,缓解患者腕部疼痛的症状,帮助其腕部活动功能的恢复。

[1]王和鸣,黄桂成.中医骨伤科[M].第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96.

猜你喜欢
理筋桡侧腕部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腕部烧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愈合情况影响分析
正骨理筋手法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高级篇)
桡侧腕短伸肌副腱变异1例报告
易感风寒 搓迎香点太渊
成人桡侧腕伸肌神经入肌点定位
正骨理筋手法配合动气针刺法治疗肩关节撞击综合征Ⅰ期、Ⅱ期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存质量影响
桡侧多指畸形的影像学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