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

2014-01-24 17:42曲维信刘军吉曲晓峰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1期
关键词:外治理气气滞

曲维信 刘军吉 曲晓峰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安乐卫生室,266107)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疱疹样皮肤病,其临床表现多呈现为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本病症相当于中医的“蛇串疮”,因好发于胸胁部,故又名“缠腰火丹”,亦称为“蜘蛛疮”“火带丹”“甑带疮”等。本病多在春季发病,四季皆有,对于本病的治疗,西医多用抗病毒、消炎及补充维生素等治疗方法。现将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治疗方法及理论分析分享如下。

治疗方法

笔者治疗本病多以内治配合外治的方法。

1.内治,就是内服汤药。根据对患者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笔者大致可将患者分为四类,分别为肝经郁热类、肝郁气滞类、发于头面部类及后遗气滞血瘀类。因各类发病特点不同,治疗的方剂也有所差异。①如肝经郁热类,其临床特点多为皮损鲜红,灼热刺痛,口苦咽干舌燥,心烦易怒,大便干燥,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服用方剂为:龙胆泻肝汤加减。若患者大便干燥,便秘严重可加大黄;若疼痛剧烈,则加全蝎及僵蚕。②肝郁气滞类,其临床表现多为皮损不甚鲜红或渐消退,胸胁胀满,心情不疏或善太息,疼痛剧烈,舌黯苔白,脉弦细。服用方剂为:柴胡疏肝散加减。为增强通络之效,笔者习惯加味蜈蚣。③发于头面部类,其临床表现多为发于头面部,尤以发于眼部和耳部病情较重,疼痛剧烈,伴有附近淋巴结肿大。服用方剂为:升降散加减。若患者大便干、便秘则加大承气汤合用;若疼痛剧烈,则加全蝎。④后遗气滞血瘀类,其临床表现多为皮疹已消退而局部疼痛不止,疼痛剧烈,甚至放射到附近部位,痛不可忍。服用方剂为:桃红四物汤加减。若患者疼痛较剧,可加丹参、鸡血藤等活血药物;若兼有气滞表现,则加青皮、枳壳等理气之品。

2.外治,就是局部点刺放血配合拔罐。根据皮疹特点,凡是未溃破的,在皮疹处用消毒三棱针点刺并配合适合皮疹部位大小的火罐拔罐治疗,留置数分钟,可拔出部分血水。启罐后,涂龙胆紫以防感染。

笔者通过运用中医内治配合外治的方法治愈带状疱疹几百余例,尤其是点刺放血配合拔罐,现场施治后疼痛即刻大减,再内服汤药,常获桴鼓之效。

理论分析

带状疱疹即“蛇串疮”,发病多由情志内伤、肝气郁结化火或正气虚弱,毒邪侵入而致,其表现多为“火”,肝经火毒蕴积,携风邪则上窜头面,循肝经则发于胸胁,后期阻滞气血,瘀阻脉络,气血“不通”“不荣”则生疼痛。从中不难看出,本病与肝脏关系密切,其发病位置及多发于春季亦是佐证。笔者治疗本病,内治法着重在于清肝、疏肝,同时配合理气、化瘀。前期治疗以清肝、疏肝、理气为主,后期后遗症处理则以理气、化瘀为主。而外治法则是根据“急则治其标”的治疗办法。本病一般疼痛剧烈,患者苦不堪言,这个“痛”就是标,怎样迅速祛除“痛”这个标对于患者来说便是当务之急。通过点刺放血及拔罐处理,可迅速使经络蕴积之火随血而出,同时也将瘀滞之血排出。火毒得消则热减,瘀滞得排则痛去,患者豁然痛减,周身舒爽。笔者认为,内治配合外治,就是治“本”配合治“标”的过程,而“本”“标”兼治,则必定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外治理气气滞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外治杂志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启 事·
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对朱子理气关系论的重新考察
中医外治药物(贴剂)疗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理气化痰活血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