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验案一则

2014-01-24 17:42李文雄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1期
关键词:侧柏叶内服白芍

李文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患者,男,34岁,2013年4月15日初诊。患者腹泻便溏3d,伴有腹胀腹痛,大便每日4~5行,黏液脓血便,纳呆食少,肢体乏力,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弱。肠镜检查示:溃疡性结肠炎。西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痢疾。辨证:脾胃气虚证。治宜益气健脾,渗湿止泻。方药:党参20g,黄芪20g,白术10g,茯苓10g,法半夏10g,白芍10g,葛根15g,木香10g,砂仁10g,炙甘草6g。水煎内服,每日1剂,水煎至300ml,每剂复煎1次,分早晚2次温服,5剂为1个疗程。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药用:黄柏30g,黄连10g,地榆20g,侧柏叶10g,白及15g。保留灌肠,每晚1次,5d为1个疗程。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嘱患者继续用药1个疗程,巩固疗效。

按语

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主症,是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1]。《难经》称之为“大瘕泄”,并指出:“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内经》指出:“清气在下,则生飨泄,久风为飨泄,湿胜则濡泄,风胜湿,故治以从脾论治。”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脾气不足,运化失健,而致腹胀腹痛;脾胃相表里,脾气不足,胃气亦弱,腐熟功能失职,故纳呆食少;水湿不化,流注肠中,则泄泻;水谷不化,损伤胃络,故见黏液脓血便;脾主肌肉,脾气不足,肢体失养,可见肢体乏力;苔薄白,脉细弱为脾虚表现。刘河间指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宗其旨意,医者将调理气血法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补脾益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强健则正气自充;茯苓、法半夏燥湿健脾;葛根升发脾胃,升阳止利,汪昂云其“为治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白芍、木香调和营分,且白芍缓急止痛;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灌肠方中黄柏、黄连清热泻火解毒;地榆、侧柏叶、白及凉血止血,收敛生肌。诸药合用,健脾渗湿止泻,消除症状,改善病情。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42.

猜你喜欢
侧柏叶内服白芍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芍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侧柏叶的故事
皂角刺侧柏膏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
手掌脱皮熏洗治
乌发、生发之良药——侧柏叶
中药内服配合药浴治疗小儿湿疹90例:附单用中药内服30例对照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