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调查与分析

2014-01-24 20:09
关键词:认同感敏感度信心

张 雪 莉

(太原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部, 太原 030619)

为了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中外合作办学应以培养和发展跨文化学术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与交流能力等为中心,确立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1]根据Chen和Starosta的理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技巧组成,其中,跨文化敏感度情感层面,属于“人激发自己理解、欣赏并且接受文化差异、以及促进得体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正面情感能力”,是连接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技巧的核心因素。[2]鉴于跨文化敏感度的重要性,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如周杏英、胡艳在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调查后指出,在跨文化敏感度的五因素中,学生的差异认同感水平最高也最重要。[3]彭世勇通过对173名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进行测试,并分析其多层面间的相关系数后得出结论:交际对象是否有足够的交际信心和能否从交际中感受到愉悦,会影响到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行为。[4]鲁修红、李欣在对100名国内外中国研究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进行测试后发现:“留学国外的中国研究生比国内研究生更易于接受和掌握不同的文化,更能从文化互动中获得享受。”[5]此外研究对象还曾涉及到外企员工或外贸从业人员和高中英语教师。[6]目前,在这些研究中还没有人以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英语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本文拟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调查,以及跨文化敏感度五因素间相关性的分析,来全面了解他们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并试图探究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途径。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了由Chen和Starosta在2000年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开发出来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该量表的有效性可靠性及适用性已得到验证。[7]量表共由24道题目组成,分别包含了跨文化敏感度的五个层面:差异认同感、交际参与度、交际专注度、交际信心和交际愉悦感。在这五因素中,差异认同感属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层面,交际参与度和交际专注度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行为层面,交际信心和交际愉悦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感层面。[8]为了进一步证实该量表是否适合当下的中国大学生,本调查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量表分析中α值为0.836,说明该跨文化敏感度量表依然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此次调查活动。研究对象选取山西省某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英语专业200名学生,得到有效问卷188份。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跨文化敏感度分析。从表1的数据来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敏感度水平的均值为15.5451,属于跨文化交际能力行为层面的交际专注度和交际参与度水平较高,认知层面的差异认同感水平居中,而属于情感层面的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信心水平较低。其中,交际专注度水平最高,交际信心的平均水平则最低。变量交际专注度的期望值达到了3.7269,且标准差较低(为0.38161),这就说明大部分被调查者的交际专注度集中在2.3453~4.1085之间,表明该变量较高且较为集中。变量交际信心的期望值最低,只有2.6830的数值,标准差为0.33593,调查对象的交际信心集中在2.3471~3.0189之间。

表1 188位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统计

在跨文化交际敏感度利克特五点量表中,交际信心与交际愉悦感涉及学生的情感层面,交际专注度是学生的交际信心和交际愉悦感在行为层面上的反映,但是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下,学生却表现出较强的交际专注度和较弱的交际信心。这一矛盾的结果,说明尽管学生受到种种因素的困扰在情感上表现出缺乏信心,但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求知欲望,在行为上却表现得相当勇敢和专心。因而可以判断出在特定的办学模式下,英语专业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他们珍惜与外国教师和同学交流的机会,能积极参与真正的语言实践活动。他们对文化的学习与掌握表现出较强的自觉性,能关注目的语国家人们的谈话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模式。但是,在与来自英语国家的同学和老师交往时,由于受自身条件约束,学生往往都表现得小心翼翼,对他们言语中的微妙意思很敏感。所以,在学生的交际专注度水平普遍较高、交际参与度次之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信心。

(二)相关性分析。从表2 的相关关系来看,调查对象的跨文化敏感度多个因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其中,交际参与度与交际信心的相关性最为紧密,与交际专注度呈中度相关,与交际愉悦感和差异认同感呈弱相关。而跨文化敏感度调查平均值最低的为交际信心,与交际参与度、交际专注度和差异认同感之间也都有相关性。这就说明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次数越多、参与的意愿越强烈就越能促进他们交际信心水平的提高。这一行为过程可以缩短学习者与本族人民之间的心理距离,帮助学生加大对英语语言学习的投入,使他们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看到自己进步的空间,增强进步的决心和勇气,并激发他们战胜学习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越来越自信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表2 跨文化敏感度的相关分析统计

注:**P<0.01;*P<0.05。

三、讨论

第一,从跨文化交际的认知层面来看,学生的差异认同感水平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交际信心。例如,某学生曾谈及自己到国外学习的经历:节日来临时,西方人有互送礼物的习惯,当外国同学问他想要什么礼物时,他没有马上回答,结果同学就误以为他的英语水平有问题,其实是该同学不知道西方人有互送礼物并直接询问的习惯。学生自身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不仅表现在目的语文化知识方面,而且对本族语文化的了解也甚少,这样他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就会产生交际障碍,自信心也会严重受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材、小说或影视作品等来让学生获得大量文化方面的知识,并鼓励学生看国际新闻,阅读英文报纸及原著。同时引导学生对文化素材进行深入讨论,将所了解的目的语文化知识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

第二,在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层面也存在很多问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中外合作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与外国人进行真正的语言交际之前,并没有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和平台。如果学生在最初与外国老师或同学交流时受到挫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交际信心。因而,尽管教师在课堂上占用了一定量的时间授课,减少了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但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寻找交流机会,例如,在医院、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起到监督的作用,布置作业并给予讲评。在此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信心。日常教学中,教师有时会关注并启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以及学生对自我的肯定,但却会忽略“交际”行为,特别是学生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所遇到的情感因素困扰等。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模拟各种情景,采用各种形式使学生参与其中。活动之后教师的点评也是非常重要的,系统的总结和适当的评价会有效促进学生交际信心的提高。另外,教师对期望值的掌握也会影响学生的交际信心,教师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不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交际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班里每一位同学的实际语言水平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综上,调查表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较低,其中跨文化交际信心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皮尔逊的相关分析显示跨文化交际信心与交际参与度,交际专注度和差异认同感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因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信心水平对于其跨文化敏感度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为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英语专业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 吕春成.全球化视角下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3).

[2] 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周杏英.大学生跨文化敏感水平测评[J].山东外语教学,2007,(5).

[4] 彭世勇.英语本科生跨文化敏感多层面间相关系数对比[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6).

[5] 鲁修红,李欣.国内外中国研究生跨文化敏感度比较研究[J].学术探索,2012,(9).

[6] 彭世勇.国籍与职业对跨文化敏感度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7] Fritz W, Mollenberg A, Chen GM. Measuring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2002,(11).

[8] Chen GM, Starosta WJ.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ensitivity scale. Human Communication,2000,(3).

猜你喜欢
认同感敏感度信心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信心和山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梁动力特性对于接缝的敏感度研究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
KX5的耐心与信心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