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宽主任医师肝心同治胸痹心痛的遣方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研究进展

2014-01-25 05:32李金洋范金茹指导王行宽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1期
关键词:白芥子王老学术思想

李金洋 范金茹指导 王行宽

(1.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王行宽主任医师肝心同治胸痹心痛的遣方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研究进展

李金洋1范金茹2△指导 王行宽2

(1.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王行宽肝心同治胸痹心痛遣方用药学术思想

王行宽,男,中共党员,1939年3月出生于名医辈出的江苏省镇江市,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第2、3、4、5批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届终身教授、内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王老临证近50载,主张衷中参西、师古不泥古、刻意创新,擅长中医辨治心脑、脾胃、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屡起沉疴、名噪潇湘。笔者即是通过对王老肝心同治胸痹心痛(冠心病)的遣方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研究进展这2个方面的总结来传承和发扬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1 王老肝心同治胸痹心痛的遣方用药规律研究现状

1.1 经方、验方的应用情况王行宽教授临证多年,自拟心痛灵系列验方治疗胸痹心痛。肖瑄认为“组成心痛灵(Ⅰ号)方,用治冠心病。方由人参、郁金、柴胡、熊胆、白芥子、九香虫、鸡血藤等组成……全方通补兼施,标本兼顾,通而不伤其正,补而不碍其邪”[1]。另外,《治肝之法在杂病中的运用》一文中提出“心痛灵Ⅱ号,方由人参6g,郁金、柴胡各10g,白芥子、九香虫各5 g等组成……该方具有补气豁痰、化瘀通络、疏肝行气的功效,适用于气虚痰瘀内阻,肝气郁滞之胸痹心痛。本方由原心痛灵Ⅰ号(人参、川芎、九香虫、公丁香、熊胆、白芥子)去川芎、公丁香、熊胆,加柴胡、郁金而成,意在遵循陈士铎‘心痛治肝’的原则,加强了疏肝解郁之功,临床疗效得以提高”[2]。王鹿也认为“依据‘从肝治心’立法的心痛灵组方,由人参、柴胡、白芍、姜黄、白芥子、九香虫等药物组成,本方强调治“肝”之法,临床上疗效甚佳,并在文中按语部分明确指出了王行宽教授治疗胸痹心痛时选用验方心痛灵Ⅲ号补气化痰、豁痰通络、疏肝解郁。而心痛灵Ⅲ号又是由心痛灵Ⅱ号合小陷胸

汤而成,意在加强清热豁痰之功、巩固疏肝解郁之效[3]。当然,王老论治胸痹心痛也不乏经方、效方,如:小陷胸汤、生脉散、小柴胡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王行宽临床经验集·名案评析·心系病·胸痹心痛》明确提出了上述经方、效方的应用[4]。

1.2 药味、药量的应用情况根据上述经方、验方的应用情况,不难窥测,王老常用治疗胸痹心痛的药味包括:参类药、麦冬、五味子、黄连、法半夏、瓜蒌(包括瓜蒌皮、瓜蒌子)、柴胡、黄芩、炙甘草、薤白、白芥子、川芎、九香虫、姜黄、郁金、丹参等。《王行宽临床经验集·用药心悟·论药物》对王老如何应用上述药物多有论述,如“王行宽教授认为‘肝气郁则心气乏’,用瓜蒌治胸痹、心悸,在于祛痰之外,寓从肝治心之意……视瓜蒌为肝心同治的首选药物”。“王行宽教授习用白芥子治疗胸痹心痛,如所创验方心痛灵Ⅰ、Ⅱ、Ⅲ号方中均有使用”。“心痛灵可补气豁痰、化瘀通络,主治胸痹心痛,王行宽教授认为主用其(丹参)入心包络”。“王行宽教授认为治痰首选法半夏,无论有形之痰或无形之痰,无论痰在何脏何腑,何经何络,用之多有奇效”。“王行宽教授所创制的心痛灵方中用九香虫取其温中理气止痛之功,用于痰瘀之胸痹心痛”。“王教授用黄芩,常用上述三对配伍……三为黄芩配黄连,用于心肝郁热证”等[4]。目前尚无文献、著作对王老常用治疗胸痹心痛的用药药量进行总结分析,但通过对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著作中的具体药量的应用情况以及笔者跟随王老坐诊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发现药量的应用多在常理之中,无甚偏轻或偏重,多是《中药学》中规定的使用剂量。

2 王老肝心同治胸痹心痛的学术思想研究进展

2.1 学术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上述之“生”,描绘了宇宙生成变化、生生不息的衍化图景,而从“三”直接轮转到“万”,则暗含了“三”所特有的为万物之初、涵容万物、生化万物的深刻含义。《黄帝内经》中对“三”的认识一脉相承,《素问·三部九候论》载“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然“三”对人体而言究竟指何物?按古代五行学说中的排列次序,木为三数,木合五脏为肝,故可知“三”对人体而言即指“肝木”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心生血”,明确指出肝与心为母子脏,肝木可生心火进而生血,说明两者在生理上的紧密联系。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云“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酸入肝,焦苦入心”,认为肝“病”除用酸味之药补肝外,另需予苦味之药入心以助肝的调和,说明两者在病理上同样关系密切。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载“凡心脏得病,必先调其肝肾二脏……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此心病先求于肝,清其源也”。从治法上,提出“心病治肝”之说。清·陈士铎《石室秘录·双治法》曰“双治者,一经有疾,单治一经不足,而双治两经,始能奏效,故曰双治,如人病心痛,不可只治心痛,必须兼治肝……病心致痛,理宜治心,而今不治心者,何也?盖心气之伤,由于肝木之不足,补其肝而心君安其位矣”,极力倡导“心痛肝心同治”。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载“七情之由作心痛”,认为精神心理因素是胸痹心痛发作的重要因素。近代医家丁甘仁在其《胸痹》案例中指出胸痹多系“肝气怫郁”、“肝气上逆”、“厥气上逆、升腾”等而致,为近代“心痛治肝”的代表性医家。在治疗胸痹心痛方面,亦不乏以疏肝理气解郁立法的经典方,如:《圣济总录》中的郁金饮、姜黄散,《类证制裁》中的清郁汤等。

2.2 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名老中医王行宽一直从事中医药防治胸痹心痛的研究,在继承发扬上述经典著作、医家学术经验的基础上,对胸痹心痛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体会。目前中医界对胸痹心痛的共识[5],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性为本虚标实,其本虚为气、血、阴、阳之虚,标实为痰浊、血瘀、寒凝、气滞;病机关键为心脉挛急或闭塞;治疗上,祛邪治标常以通阳宣痹、涤痰化瘀、活血为主,扶正固本常以益气温阳、滋阴补血等为法,总治则不外通、补二义。王行宽教授临证之初,在多数学者认识的基础上,自拟心痛灵Ⅰ号(人参、川芎、姜黄、白芥子、公丁香、九香虫、熊胆)补气化瘀、豁痰通络,对其进行陆续相关的临床与科学实验研究[6-8]。随着研究的深入,王老发现,临床上不论伴或不伴肝郁气滞证,加用疏肝之法治疗胸痹心痛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由此着重从治肝方面来加强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在不断的理论学习与临床、科研中,王老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治肝在胸痹心痛的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王老也对肝与心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作了自己的分析[9-10],提出“肝心共主血脉”、“从肝治心痛”等学术见解。鉴于以上对肝心同治胸痹心痛理论的认识、学习,王老从肝治心组方再拟心痛灵Ⅱ号,对“心痛治肝”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11-14]。之后,王老在之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下,结合湖南地域、气候特点,湖湘之人体质多湿热蕴结,且湿易酿痰的情况,在心痛灵Ⅱ号的基础上,合仲景经方小陷胸汤,组成心痛灵Ⅲ号以加强豁痰清热之功、巩固解郁疏肝之效,临床疗效甚为满意[15]。

2.3 学术思想的确立王老所撰书籍中,其中《王行宽杂病治肝经验集》[19]一书中记载了典型病例10余例,但只对每个病例的遣方用药进行了讨论,缺乏对王教授肝心同治胸痹心痛临床经验的总结。《王行宽临床经验集》一书系统地总结了王老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尤其是对肝心同治胸痹心痛的学术经验作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如:对病位的认识,认为“胸痹心痛的病位在心络、心脉,殃及心肌,而不应笼统称在心”;对病机的见解,提出“气虚痰瘀内阻成为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肝心失调为病机关键,终至‘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对治则、治法及遣方的概括,指出“胸痹心痛的治疗总以补气豁痰化瘀佐以疏肝为法。依此立方,自制心痛灵Ⅰ、Ⅱ、Ⅲ号方”。在“用药心悟·论药物”部分,该书详列了瓜蒌、白芥子、丹参、半夏、九香虫、黄芩等药物治疗胸痹心痛的各自应用特点。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书中“学术精华·杂病治肝·心痛治肝”部分,明确指出:“受《明医杂著》‘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和《石室秘录》双治法的影响,王行宽教授善于心痛治肝,即治心兼以治肝这一双治法。因此胸痹心痛的治疗总以补气豁痰化瘀,佐以疏肝为法。”该书确立了名老中医王行宽辨治胸痹心痛之心痛治肝、肝心同治、通补兼施的学术思想。

3 结语

综上所述,王老肝心同治胸痹心痛的遣方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在遣方用药方面。王老遣方善用经方、效方,不乏验方。即不仅熟练运用仲景所创制的小陷胸汤、小柴胡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经方,亦擅长生脉散等效方,更自主拟定、改进心痛灵系列验方辨治胸痹心痛;常用药味包括:参类药、麦冬、五味子、黄连、法半夏、瓜蒌(包括瓜蒌皮、瓜蒌子)、柴胡、黄芩、炙甘草、薤白、白芥子、川芎、九香虫、姜黄、郁金、丹参等;药量的应用多在常理之中,无甚偏轻或偏重,多是《中药学》中规定的使用剂量。(2)在学术思想研究方面。王教授从研究之初自拟心痛灵Ⅰ号补气化瘀、豁痰通络,到从肝治心组方心痛灵Ⅱ号创“心痛治肝”之法,再合小陷胸汤组成心痛灵Ⅲ号加强清热豁痰之功、巩固疏肝解郁之效,昭示了其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最终《王行宽临床经验集》确立了其辨治胸痹心痛之心痛治肝、肝心同治、通补兼施的学术思想。

[1]肖瑄,王行宽.试析“肝气滞则心气乏”[J].湖南中医内科,2000,16(3):3-5.

[2]范金茹.治肝之法在杂病中的运用[J].中医药学刊,2006,24(2):225-226.

[3]王鹿.王行宽教授“心肝并治”思想在冠心病辨治中的运用[J].中医中药,2012,19(33):90-91.

[4]范金茹.王行宽临床经验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96-200.

[5]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7-125.

[6]谭元生,王行宽,席树标,等.心痛灵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1993,2(5):195-197.

[7]张赛英,陈大舜,王行宽.心痛灵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酶、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的影响[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2):12-13.

[8]范金茹,王行宽,王小娟.心痛灵与尿激酶合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2):92-93.

[9]刘小雨,戴小良,王行宽,等.从肝治心溯源[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3):261-263.

[10]刘小雨,王行宽.肝与血脉别论[J].中医杂志,2005,46(9):646-648.

[11]王行宽,肖瑄.心痛灵Ⅱ号对结扎冠脉致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6):363-364.

[12]王行宽,肖瑄.心痛灵Ⅱ号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0,9(5):220-222.

[13]王行宽,王建湘.心痛灵Ⅱ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3,12(1):3-4.

[14]王建湘,王行宽,尹树忠.心痛治肝法(心痛灵Ⅱ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代谢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3,12(5):392-393.

[15]周波.心痛灵Ⅲ号方合西药常规治疗稳定型劳累型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2):21-23.

[16]周德生,严浩成,李国菁,等整理.王行宽杂病治肝经验集[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5.府”。以上经文充分说明头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联系。头为清阳之会,脑为髓海,为元神之府,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主宰,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这为头针治疗疾病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头穴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源于《内经》[7]。《内经·五乱》篇中“气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取之天柱”,其中所论述的厥逆、眩扑即指中风。头针头皮可调整经络,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达到治疗中风的目的。近年来,头皮针疗法不断推广应用,并有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了其对中风的显著疗效[8-10]。

R249.8

A

1004-745X(2014)01-0068-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1.032

△通信作者

2013-04-28)

·专家经验·

猜你喜欢
白芥子王老学术思想
从白芥子古今外治研究探寻中药“内病外治”机理的新思路
白芥子(李源恒)《人间有味是清欢》《暂放尘心游物外》
粉彩瓷板|祝壽圖 王锡良·陆如合作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我与王锡良的那些故事
《辨证奇闻》中白芥子的运用规律探讨
与民谣诗词相伴的九旬老人
老人和孩子
治咳嗽痰喘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