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疗探讨

2014-01-25 13:14胡惠民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7期
关键词:星状非手术治疗神经节

胡惠民粟 戟

(1 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珠海 519020;2 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广东 珠海 519020)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疗探讨

胡惠民1粟 戟2

(1 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珠海 519020;2 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广东 珠海 519020)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疗方法。方法采用常规口服药物、牵引、推拿及针灸方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25例,采用常规方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16例。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了6个月以上随访。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者,治疗结束后按照上述标准评定,治愈13例,好转7例,未愈5例。采用常规方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者,2例患者治疗出现注射部位局部皮肤发红、瘙痒,未作特殊处理,均自行缓解;按照上述标准评定,治愈10例,好转4例,未愈2例。本组41例患者中,12例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内出现不同程度症状复发。结论由于临床体征较少,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比较困难,诊断时除了参考现有的诊断依据必须排除与本病有相似症状的其他器官的病变,在治疗方面应以非手术治疗方法为主,并力争降低复发率。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星状神经节阻滞;非手术治疗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头颈部和肩背部疼痛,以及交感神经抑制或兴奋症状,如头晕、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偏低、肢体发凉、胃肠蠕动加强、鼻塞、眼窝胀痛,流泪等[1,2]。但该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目前仍不明确。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笔者收治了41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现将诊疗体会作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1例,男11例,女30例。年龄29~63岁,平均45.1岁。本组患者均有头痛、头晕,眼花、眼胀、视力下降,耳鸣,心慌,心律不齐,肢体麻木怕冷等表现,其中6例合并高血压,3例伴轻度语言不清,2例伴记忆力减退。所有患者均行颈椎X线、CT或MRI及椎动脉造影检查,提示颈椎骨质增生,节段失稳或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征象,或椎动脉供血不对称或血管部分狭窄,病变均位于C4~C7节段。本组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3],排除了耳源性、眼源性、脑源性、血管源性疾病及糖尿病、神经官能症、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等。病程3个月~4年,多反复发作。

1.2 方法

本组25例门诊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其余16例住院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

1.2.1 常规治疗

①药物治疗。口服肌松剂(氯唑沙宗片、乙哌立松片)、镇痛剂(洛索洛芬钠胶囊、塞米昔布胶囊)、镇静剂(舒乐安定片)、神经营养剂(谷维素片、甲钴胺片)、抗抑郁剂(氟西汀胶囊)及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功效的中成药。②颈椎牵引、手法按摩及针灸治疗。颈椎牵引、手法按摩及针灸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针灸治疗一般选取后溪、绝骨、大杼、天柱、天井、合谷及风府等穴位。以上3种方法均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间隔2 d后开始下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2.2 星状神经节阻滞

患者仰卧,肩下垫枕使颈部后仰,头部保持正直。常规皮肤消毒后,术者站于患者一侧,以一手将患侧颈总动脉及胸锁乳突肌一起推向外侧,另一手持注射器在C6横突上方垂直进针,刺入2~3 cm,回抽无血液后,缓慢注入配制好的注射液(2%利多卡因液5 mL+正清风痛宁注射液15 mg+生理盐水3 mL)。以出现霍纳综合征为阻滞成功的标志,平卧30 min后离床活动。2 d注射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3个疗程。为防止发生心肺意外,无特殊需要,一般不宜同时阻滞双侧星状神经节。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3]。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了6个月以上随访。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者,治疗结束后按照上述标准评定,治愈12例,好转6例,未愈5例。采用常规方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者,2例患者治疗出现注射部位局部皮肤发红、瘙痒,未作特殊处理,均自行缓解;按照上述标准评定,治愈10例,好转4例,未愈2例。本组41例患者中,12例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内出现不同程度症状复发,以神经敏感者、工作压力大或机械性体位劳动者为多。

3 讨 论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以颈、肩、背部疼痛伴或不伴肢体麻木及交感神经紊乱症状为主。由于本病患者主观描述较多,缺乏客观诊断指标,其症状与内科、眼科及耳鼻喉科疾病难以区分,故诊断准确率不高,甚至有不少学者否认该型颈椎病的存在[4]。于泽生等[5]认为,对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断可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排除与该病有相似症状的眼、耳、脑和心脏的病变,其次颈椎伸、屈侧位X线片提示颈椎不稳则支持该病的诊断,最后一点就是可行颈部制动和高位硬膜外封闭,,症状减轻也支持该病的诊断。李长科等[6]在诊断该病时所采用的方法是,首先按照《颈源性疾病诊断治疗学》中的3部5处11点压痛试验进行初步筛选,在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的基础上以《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采用积分法进行确诊。笔者认为,对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断除现有的参考依据外,应制定更加细致、准确的诊断标准,尽可能排除主观因素,提高诊断的科学性,以便临床评判、治疗、分析和对比。

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临床治疗方法繁多,但目前临床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本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笔者认为对于该病,非手术治疗应作为首选,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肌松药、镇痛药、神经营养药、抗抑郁药及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功效的中成药,同时辅以颈椎牵引、手法按摩、针灸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通过这些治疗本组80%以上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和改善。对于症状较重,经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本组中16例患者采用了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由于星状神经节位置特殊,要求术者熟练掌握颈部解剖毗邻关系和穿刺技术,同时准备急救药品及器械,注射药物前要回抽无血,注射过程中宜先注射1 mL试验剂量后无异常征象,再完成注射全部药物,如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终止给药并进行相应处理[7]。本组全部病例中有12例治疗后6个月复发,可能与这些患者神经敏感、工作压力大及长期保持机械体位工作有关。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及椎-基底动脉缺血综合征在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治疗方面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情况,给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带来了诸多不便。笔者认为对于这三者的相互关系,应重新进行认识和甄辨。对此,刘景臣等[8]已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给出了重新划分三者概念的建议,对以后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之,笔者认为由于临床体征较少,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比较困难,诊断时除了参考现有的诊断依据必须排除与本病有相似症状的其他器官的病变,在治疗方面应以非手术治疗方法为主,并力争降低复发率。

[1] 梅荣军,王浩飓.中医疗法为主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综述[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2):63-64.

[2] 傅玉红.颈椎病浅议[J].中国医药指南,2004,2(11):68-69.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 母心灵,雷哲,陈金华,等.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附21例分析[J].中医正骨,2006,18(2):43-44.

[5] 于泽生,刘忠军,党耕町.颈椎不稳致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1,39(4):282-284.

[6] 李长科,杨建华,张少云,等.综合疗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153例的临床疗效评估[J].颈腰痛杂志,2012,33(2):114-116.

[7] 曾吉林.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330-331.

[8] 刘景臣,高忠礼,尹飞,等.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缺血综合征的再认识[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 (4):207-209.

R681.5

B

1671-8194(2014)17-0162-02

猜你喜欢
星状非手术治疗神经节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肝星状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The Six Swans (II)By Grimm Brothers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中枢化机制探讨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非手术治疗在Ⅳ级 Ⅴ级闭合性肝破裂中临床应用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