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例骶尾部藏毛窦的诊疗分析

2014-01-25 13:14许武芳郑伟琴宋乃忠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7期
关键词:亚甲蓝窦道尾部

陈 华 许武芳 郑伟琴 宋乃忠 宗 轶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肛肠科,广东 深圳 518103)

11例骶尾部藏毛窦的诊疗分析

陈 华 许武芳 郑伟琴 宋乃忠 宗 轶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肛肠科,广东 深圳 518103)

目的研究骶尾部藏毛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1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法:6例采用藏毛窦切除一期褥式缝合术,5例藏毛窦切除切口敞开加二期减张缝合术。两种术式均使用电刀以减少渗血,并完整切除全部感染组织,一期缝合术采用褥式缝合,尽量消灭死腔;切口敞开二期减张缝合术切口上宽下浅呈“V”形,每日以0.5%碘伏纱条湿敷换药,5~7 d伤口肉芽新鲜后给予二期减张缝合。结果全组11例患者中,1例术后随访半年后复发,给予切口敞开二期减张缝合术治愈,其他10例经一次手术治愈。全组随访1年及以上无复发。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认真查体,选择适当的检查手段以明确诊断,术前仔细评估手术范围,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可保障手术取得成功。

藏毛窦;骶尾部;诊断;手术治疗

藏毛窦是指皮肤上含有毛发的窦道疾病。这类窦道多见于肛门后方骶尾部,称骶尾部藏毛窦。临床上比较少见,男性占绝大部分,女性极少,多起病于青春期后20~30岁,肥胖和毛发浓密者容易发病[1]。该病以瘘道内藏有毛发为特征,反复出现骶尾部肿痛、溢脓等不适,在急性期可伴有畏寒、发热、周身不适等。本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骶尾部藏毛窦患者11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例患者均为男性,无女性病例;年龄18~32岁,平均23岁;均为肥胖和(或)多毛者。病程5 d~6年,平均2.5年。3例急性期患者表现为骶尾部肿胀、疼痛明显,坐立或行走时加重,其中1例伴有畏寒、发热及全身乏力等不适;8例慢性期患者表现为反复骶尾部包块肿痛、破溃流脓,经久不愈,其中有2例曾误诊为骶尾部疖肿及皮脂腺囊肿,在外院多次手术治疗未愈。病变窦口均位于骶尾部后正中即臀沟处或偏正中线2 cm以内,窦口1个或多个。有手术史的2例患者可见手术瘢痕,急性期的3例患者可见窦口排出脓性分泌物,仅2例患者在窦口内发现毛发,用探针探查窦道向枕部或尾部走行,但与肛门不通,直肠指诊均未触及条索状硬结及肿块。骶尾部B超和(或)CT提示:软组织块状影或脓腔改变,骶骨未见骨质破坏;肛周及直肠腔内彩超提示:未见明显异常。

1.2 手术方法

术前备皮,刮净毛发。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俯卧位,采用宽胶带粘贴皮肤及手术床两侧使双臀向外侧牵开,以充分暴露臀沟。麻醉生效后:①用亚甲蓝双氧水混合液取美兰造影针经窦口注射,以使窦道染色。②采取纵向梭形切口,完整切除窦道以及窦道周围病灶组织,向下切除范围至 骶 尾 筋 膜。③6例慢性期患者,因病灶较局限,切除范围小,采用切口一期褥式缝合,橡皮条引流。3例急性期患者及2例他院术后复发患者,因切除范围较广,切口张力大,为了保证充分引流而采用切口敞开油纱覆盖创面碘伏纱条填塞引流,术后每日以0.5%碘伏纱条湿敷换药,5~7 d伤口肉芽新鲜后给予二期减张缝合术。④4例患者术中见有窦道内少量毛发。⑤术后予抗感染治疗7 d,一期缝合患者术后48 h拔引流条,切口缝合7~12 d拆线;二期缝合者术后10~14 d拆线。

2 结 果

全组11例患者中,1例术后随访半年后复发,给予切口敞开二期减张缝合术治愈,其他10例经一次手术治愈。全组随访1年及以上无复发。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炎性肉芽组织部分纤维化玻璃样病变,符合藏毛窦改变。

3 讨 论

目前对于藏毛窦的发病机制看法仍不同。先天性学说认为由于髓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皮肤的包涵物。但与婴儿的中线位肛后浅凹部位很少找到藏毛疾病的前驱病变,而在成年人确多见。1946年Patey[2]等报道1例理发师手指上发现藏毛窦,先天性学说受到了怀疑。Bearley认为由外部进入的毛发是主要病因。臀间裂有负吸引作用,可使脱落的毛发向皮下穿透。裂内毛发过多过长,毛发顶部穿入皮肤,形成短道,以后加深成窦,毛根脱落后因患者在行走或长期坐车颠簸时臀部的扭动和摩擦使毛发吸入到窦道内聚集,一旦感染即形成脓肿或慢性瘘道。但只有少部分病例术中可发现毛发,考虑毛发在急性期感染形成脓肿后脓肿破溃溢脓将毛发排除可能。此病多见于多毛、臀间裂过深和臀部常受伤的人群。二战时数以千计的英美士兵患上此病,并均有长期乘坐吉普车行军经历,故称其为“吉普车病”[3]。由于长期坐车行军时,骶尾部与座椅的反向撞击、摩擦,使臀中裂之间的毛发刺入附近的皮肤而形成。Karydakis[4]提出病因三要素为:松动的毛发;导致毛发进入的吸力;皮肤的损伤。

骶尾部藏毛窦起病一般缓慢且隐匿。在我国发病率低,较为少见,误诊率高,复发率亦高,诊断有一定难度。术前除了常规体检及辅助检查外,还可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特殊手段如:通过探针探查、B超、直肠腔内彩超、窦道碘油造影、CT或MRI等检查排除疖肿、皮脂腺囊肿、肛瘘、骶前畸胎瘤或骶前囊肿等疾病。骶尾部藏毛窦一旦确诊,均主张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灶的范围、是否有手术史以及目前疾病的感染期(急性期或慢性期)来决定。藏毛窦手术方法较多,包括:切除一期缝合术、切除伤口开放二期缝合术、切除部分缝合术、切除伤口敞开术、袋形缝合术等。本组病例中6例慢性感染期患者取切除一期褥式缝合术,2例他院术后复发患者及3例急性感染期患者取切除伤口敞开二期减张缝合术。

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①窦道较小且单一、窦道口附近没有形成广泛的纤维化垫状物并处慢性期的患者适于切除一期褥式缝合术。手术后复发或处急性期,将窦道或病灶侵犯区域整个切除,伤口大的患者适于切除伤口敞开二期减张缝合术。Perruchoud[5]分析比较以上两种方法复发率均为0%~22%。②患者往往毛发多,为尽量减少手术的感染率以及避免术中术后毛发掉入切口中,术前应常规备皮。③取美兰造影针经窦口注入亚甲蓝双氧水混合液以确定窦道的走形、有无分支,同时也是术中切除范围的标志。注入亚甲蓝双氧水混合液前,先将美兰造影针头探入窦口,再用大号皮针绕窦口缝扎封堵注入的瘘口以免注入液反流,使窦道充分染色,10 s左右应拆除缝线挤出多余的亚甲蓝双氧水混合液,防止多余亚甲蓝双氧水混合液留在窦腔里缓慢渗透导致染色范围过大或在术中造成二次染色影响手术范围。④取梭形切口,将窦道包括附近病灶组织完整切除,不留残余以防复发,同时也不能切除过多,以亚甲蓝染色为界,向下切除范围一般不应超过骶尾筋膜,因骶尾筋膜有防止感染向深部蔓延的作用。⑤术中止血应彻底,且尽量避免缝扎止血,残留线结异物影响伤口愈合,故术中处理残留腔隙时主张使用可吸收线缝合,术野不留死腔,伤口置橡皮条引流,防止渗血或渗液,避免切口感染。⑥手术后复发或处急性期,窦道或病灶侵犯区域整个切除后伤口大,予伤口皮缘与骶尾筋膜缝合以缩小创面,术后每日以0.5%碘伏纱条湿敷换药,碘伏不仅有杀菌作用,其本身有使组织脱水,促进创面干燥的作用,减少伤口局部渗血渗液,能够减轻肉芽水肿,促进创面肉芽良性生长,5~7 d伤口肉芽新鲜后给予二期减张缝合术,骶尾部皮下脂肪少,皮肤张力大,可考虑全层缝合,必要时另行减张切口,为了保证充分引流,予距主切口约2~3 cm处做平行多个间断副引流切口,既能减张又有利引流。⑦伤口一期缝合时为了确保皮缘对合整齐,应给予间断垂直褥式缝合皮肤;伤口二期减张缝合时为了防止皮肤被线割伤,应给予外缝线段(与皮肤接触段)间断套上塑料管。拆线时间不宜过早,应在7~14 d,且主张分次拆除,以避免切口裂开而导致延期愈合。

[1] Hull TL,Wu J.Pilonidal disease[J].Surg Clin North Am,2002,82 (6):1169-1185.

[2] 喻德洪.现代肛肠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568.

[3] 张东铭,王玉成.盆底与肛门病学[M].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0:529.

[4] Kitchen PR.Pilonidal sinus:excision and primary closure with a lateralised wound - the Karydakis operation[J].Aust N Z J Surg, 1982,52(3):302-305.

[5] Perruchoud C,Vuilleumier H,Givel JC.Pilonidal sinus:how to choose between excision and open granulation versus ex-cision and primary closure? Study of a series of 141 patients operated on from 1991 to 1995[J].Swiss Surg,2002,8(6):255-258.

R752.9

B

1671-8194(2014)17-0248-02

猜你喜欢
亚甲蓝窦道尾部
船舶尾部响应特性试验与计算
肛门疾病术后局部注射亚甲蓝对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
亚甲蓝光病毒灭活血浆的研究进展*
一种检测病毒灭活血浆亚甲蓝残留量试剂盒的应用评价
海洋大探险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N的最大值是多少?
腹部手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原因及处理
慢性窦道的诊治
双套管冲洗负压吸引治疗窦道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