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2014-01-25 13:14马丽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7期
关键词:大面积心源性脑血管病

马丽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40例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马丽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40例大面积脑梗死的病例。结果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病死率、致残率高,预后差,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结论积极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早识别并给予降颅压、改善脑供血、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防治的关键。

脑梗死;临床分析;诊断;预防

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我国所有脑卒中的80%左右[1],而大面积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急危重症,具有急性起病、进展迅速、致残及病死率高的特点,预后差,给患者和家属带来较重的疾病负担。为探讨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病的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信息,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中,男性 28例,女性12例,年龄42~92岁,平均68.5岁。其中既往有高血压病者28例,冠心病者22例,其中冠心病合并房颤8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3例,高脂血症21例,脑梗死16例,糖尿病者10例,肝癌1例。

1.2 临床表现

动态起病24例,安静状态下起病16例,起病时即出现意识障碍30例,起病时伴头痛、呕吐10例,肢体偏瘫37例,偏身感觉障碍25例,失语16例,眼球凝视麻痹者25例。

1.3 病因

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心电图、胸片等检查,大部分患者还进行了经颅多普勒(TCD)、头颅MRA/CTA检查。其中行颈动脉超声者中,有低回声斑块35例,颈内动脉颅外段急性闭塞2例。按TOAST分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29例,心源性栓塞10例,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1例。

1.4 影像学资料

本组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均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中线结构有移位者4例,溶栓后出血1例,梗死伴出血3例。

1.5 治疗

急性期以抗血小板聚集(梗死伴出血的3例后来停用抗血小板治疗)、脱水降颅压为主,常规给予甘露醇,肾功能不全者给予甘油果糖、呋塞米。同时给予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大动脉粥样硬化者给予他汀类药物降脂稳定斑块,心源性栓塞者给予抗凝治疗(除1例溶栓后出血者),合并低灌注者给予羟乙基淀粉进行扩容,平稳控制血压,积极降糖,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预防褥疮、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2 结 果

40例中存活35例,出现肺部感染20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癫痫3例,肾功能不全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5例,其中3例死于重症肺炎,1例死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存活的35例患者均遗留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大部分生活需要他人照顾。

3 讨 论

目前诊断大面积脑梗死较常用的标准有:①Adamas分类法:梗死面积直径>3 cm并累及脑解剖部位的2支血管主干供血区者为大面积脑梗死[2];②也有研究者称梗死灶直径>4 cm并且梗死波及2个脑叶以上者为大面积脑梗死[3]。本组病例符合目前较多数人采用的 Adamas标准。

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TIA或脑卒中史等,本组病例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 、高脂血症、脑卒中史者较多,也支持这一点,同时说明脑梗死可防可控,早期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发病率。本组病例颈动脉超声提示不稳定斑块形成,严重者颈内动脉狭窄、急性闭塞,说明颈内动脉狭窄、血流缓慢直至血管急性闭塞、侧支循环未及时建立以及不稳定斑块脱落、阻塞相应的颅内大动脉是导致大面积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本组病例中心源性栓塞10例,原因为房颤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心脏瓣膜或心房附壁血栓形成,当其脱落后随血流进入颈内动脉系统致大面积脑梗死。心源性栓子脱落或不稳定斑块脱落造成的大面积脑梗死动态起病,而安静状态下起病的病例考虑与大动脉狭窄、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等有关。本组患者活动状态下起病24例,安静状态下起病16例,这纠正了大面积脑梗死多在安静状态下起病的认识,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狭窄及动脉-动脉栓塞是大面积脑梗死的又一重要因素相吻合[4]。

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突发意识水平下降、肢体偏瘫、凝视麻痹、高颅压症状,如果皮层神经元缺血、异常放电可出现抽搐,而梗死面积较大、水肿明显、无明显脑萎缩者更易发生脑疝。因此对于以上述临床表现首发起病者要警惕本病的可能,及早识别。目前公认的诊断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CT征象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局部脑回肿胀脑沟变浅、脑实质密度降低及其伴随的交界模糊征[5]。随着影像学的进展,核磁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技术也有助于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进而更精确地指导临床诊疗。本组病例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癫痫、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存活的患者均遗留神经功能缺损,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属造成较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说明大面积脑梗死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存活者预后差。

大面积脑梗死内科治疗以脱水降颅压为主,常规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控制脑水肿,同时抬高头位,给予自由基清除剂进行脑保护,适当控制血压,积极调整血糖,脱水或进食差者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预防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受条件限制,本组患者有1例进行了溶栓治疗,但颅内出血严重,考虑与其血管突然闭塞导致脑组织及脑血管壁严重受损,溶栓治疗使血管再通后,灌注压骤然升高,引起出血有关[6]。本组病例中有4例虽经积极内科治疗,但出现中线结构移位,建议患者家属行去骨瓣减压术,但因各种原因放弃,最后合并重症肺炎死亡3例。因此,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积极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脱水降颅压、改善脑灌注、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等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1] Liu M,Wang WZ.Stroke in china:Epidemiology,prevention,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Lancet Neurol,2007,6(5):456-464.

[2] Adams HP Jr,Bendixen BH,Kapelle LJ,et al. Classification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1993,24(1):35-41.

[3] 刘翠芬,王艳玲,胡生.大面积脑梗死3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5):274.

[4] 任艳,唐力,聂迎雪,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3,11(1):63-65.

[5] 周红青,刘鸣.大面积脑梗死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院杂志, 2013,10(3):9-12.

[6] 刘萍.心源性脑栓塞30例静脉溶栓治疗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1):1332-1333.

R743.3

B

1671-8194(2014)17-0258-02

猜你喜欢
大面积心源性脑血管病
我国霍乱疫情一直处于散发平稳状态 霍乱大面积暴发可能性不大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美皮康用于心源性水肿所致皮肤溃烂护理的疗效观察
皮肤扩张预制皮在躯体大面积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