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现状

2014-01-25 13:14郑桂捧田欢欢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7期
关键词:抗病毒艾滋病服药

郑桂捧田欢欢*

(1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中医院中风科,河南 许昌 461700;2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 100016)

提高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现状

郑桂捧1田欢欢2*

(1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中医院中风科,河南 许昌 461700;2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 100016)

艾滋病;服药依从性;干预

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使艾滋病成为一种慢性疾病。与其他的慢性疾病一样,服药依从性对药物的疗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其他的慢性疾病不同的是,艾滋病抗病毒药物要求较高的依从性,一般认为应>95%的依从性,否则将会出现治疗的失败,增加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而且,差的依从性容易使患者产生耐药性[1]。在现在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品种有限的情况下,出现耐药性意味着患者将失去药物治疗的机会。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措施来保障艾滋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目前,对艾滋病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干预方法有很多,Simoni等将艾滋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分为为4类:①认知学、行为学干预策略;②行为学干预策略;③改进的直接督导治疗(DOT)策略;④情感式的干预策略[2]。在本综述中,我们将按Simoni的分类方法对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进行阐述。

1 认知、行为的干预策略

1.1 健康教育

对服用抗病毒药物的艾滋病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包括个体性的健康教育和群体性的健康教育[3]。个体性的健康教育是指研究者通过评估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每个患者进行的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药物的作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何预防和应对不良反应,如何应对影响患者坚持服药的因素的健康教育。Goujard等及Mannheimer等的研究显示干预组的艾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均有提高。群体性的健康教育是针对某个群体的文化习惯和艾滋病感染特征制定的健康教育方案。然而,有研究显示接受群体性健康教育的艾滋病群体服药依从性并未提高。

因此,在进行知识教育的时候应该注重个体化,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但是这种健康教育需要更多的人力、财力的投入,同时对研究者和健康教育员的要求更高。

1.2 激励疗法(MI motivational interview)

激励疗法是指是一种健康咨询,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直接的健康咨询方式。激励疗法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患者的信心,解除患者的内心矛盾,促使患者采取某种健康相关行为。研究显示激励疗法可以通过提高艾滋病患者服用药物的信心,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进而提高服药依从性,但是接受了激励疗法的患者其服药依从性离推荐的95%仍有差距[4]。这可能是因为激励疗法并未能解决其他影响依从性的因素。

1.3 认知行为学干预策略(CBT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BT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变的错误的观念、态度,学习应对技能起到促使患者采取某种健康行为的目的[5]。部分研究显示CBT可以提高艾滋病患者短期的服药依从性,然而,部分研究显示CBT对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无显著意义,对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抑郁水平有益[6]。因此,CBT对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效果,尤其是中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2 行为学干预策略

常见的行为学干预策略有服药技能培训和提醒系统[7]。

提醒系统可以帮助患者克服因为遗忘造成的药物漏服,通常是将服药与生活事件联系起来,利用这些生活事件作为提醒,提醒患者吃药;还有些提醒系统是利用传呼机在规定的时间内发送消息提醒患者吃药。然而,研究显示提醒系统对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是有限的,仅在部分研究中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所提高。这可能与仅有提醒系统无法消除抑郁、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有关。

3 改良的直接督导治疗策略

直接督导治疗是指在治疗全程中,患者每次用药均在医务人员直接面视下进行。这种直接督导治疗可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信息、早期发现、治疗药物的副反应,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利用医疗和关怀服务等,从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4 情感式的干预策略

4.1 同伴支持

同伴支持是社会支持的一个主要的方面。研究显示通过各种形式的同伴支持,可以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4.2 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的另外一种形式。Remien等对依从性差的艾滋病患者(依从性<80%)及其配偶(配偶为HIV阴性)进行的艾滋病服药依从性的健康教育,告诉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解决其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如性生活中如何避免传染等,练习夫妻之间的交流技巧等。在干预后2周,干预组中依从性≥90%的患者达76%,而对照组中仅有60%,并且这些干预组的患者有更大的可能取得较好的依从性。但是这种趋势在随后的3~6个月后逐渐消失,而且两组在病毒载量的抑制上并没有差别。因此,家庭支持的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8]。

4.3 医务人员的支持

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鼓励和支持也能促使艾滋病患者坚持服用药物。在前面提到的MI、MDOT等干预方法中医护人员的参与可为患者提供支持,及时发现问题,鼓励患者继续服用药物。另外在健康教育时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增加患者间的情感表达也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9,10]。社会支持对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有重要的作用。这可能与艾滋病较为复杂的社会性有关。由于许多人对艾滋病的不了解,对艾滋病存在歧视。社会歧视是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的原因之一。因此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可能能够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5 国内的干预现状

目前国内在艾滋病患者药物依从性方面做得较多的仍然是依从性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而干预性的研究较少。胡敏华对32例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包括提醒、改变认知、加强社会支持等方面的综合的护理干预,并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78.12%)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的患者(46.88%)。

6 小 结

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使艾滋病成为一种慢性病。但是要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要求患者必须终身服药,且要保持较高的服药依从性。许多研究者着力于研究提高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但是未能找到最为有效的方法。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与其他的慢性疾病一样,影响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很多。但是我们可以从以往的研究中看到,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的干预时应该注重患者的个体性,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有些干预,如提醒和激励疗法等,可以联合其他的干预方法,以达到有效地提高服药依从性的目的。同时艾滋病具有较为复杂的社会特殊性,在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时应该注意为患者寻找相应的社会支持。目前影响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已经较为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国内的研究者对艾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干预,通过随机对照实验寻找适合的干预方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1] Simoni J,Frick P,Pantalone D,et al.Antiretroviral Adherence Interventions: A Review of Current Literature and Ongoing Studies[J]. Trop HIV Med,2003,11(6):185-198.

[2] 王晓琪,吴尊友.直接督导疗法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3): 288-290.

[3] 陈义海.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9,3(9):13-14.

[4] 李道苹,赵莉丽,方鹏蹇.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8,3(1):26-28.

[5] 陈栏心,梁浩,杨晓波.健康教育对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8(1): 73-76.

[6] 胡敏华.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费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江西医药,2008,43(3):272-274.

[7] 梁银志.综合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蛇志,2013,2(1):8-10.

[8] 范小杏.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3(4):62.

[9] 李晓萍.120例艾滋病患者的依从性教育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 2012,3(36):54-55

[10] 何春梅,王惠兰,李桂英,等.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4(34):20-21.

R512.91

A

1671-8194(2014)17-0372-02

*通讯作者:E-mail:zhanqiang186@sohu.com

猜你喜欢
抗病毒艾滋病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 世界艾滋病日》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