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伤科》用药特点探讨

2014-01-25 15:01谢晓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医籍伤科青皮

谢晓龙

(眉山市中医医院,四川眉山 620010)

《全体伤科》[1]又名《全体伤科提要》(以下简称《伤科》),是中国古代医籍中难得的一部中医伤科专著。该书出版之前仅有手抄本(藏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1卷和转抄本(藏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1卷存世,为清·王焕旗辑录,其著者以及撰年均无从考证。虽不能证明该书确为王焕旗所著,但至少王焕旗对该书的保存和流传功不可没。直至1991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将该书纳入《珍本医籍丛刊》,并由丁继华、单文钵点校出版,该书遂公诸于世。

《伤科》一书共3卷,卷一首论跌打损伤的治疗总则及用药方法,卷二次列全体各部位跌打损伤的具体治法及用方,卷三再将所用诸方开载于后共101方,末附医略。该书对骨伤科疾病的治疗颇多精辟之论和独特经验,内容精要,条目清晰,其用药特点对后世医家很有启迪和借鉴作用。本文拟从《伤科》的治伤经验和用药思路探讨该书的用药特点。

1 推源溯流,明辨跌打损折

《伤科》卷一之“元论法”中载:“夫伤有跌打损折之分:失足为跌,跌者从高而坠下,气逆血涌,脉散离经,宜祛瘀下气,引血归经;斗殴为打,打者拳械击扑,五脏反覆,气血凝滞,须宣通经络,调和气血;破碎为损,损者皮肉破绽,血失气虚,该资脾肺二经,温养祛风;断骨脱骱为折,折者虽断犹连,筋骨重病,当和肝补肾,散瘀止痛。”寥寥数语,高度概括了何为跌,何为打,何为损,何为折,并将“跌、打、损、折”的病因、病机、治法一一阐明,这在诸多伤科医籍中可谓首屈一指。如今大多伤科医家治疗跌打损伤不推病源,一概活血化瘀。《伤科》却指出:虽然都属跌打损伤,但药物治疗不能一概而论。跌者,宜祛瘀下气,引血归经;打者,须宣通经络,调和气血;损者,该资脾肺二经,温养祛风;折者,当和肝补肾,散瘀止痛,这对临床治疗跌打损伤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借鉴。

2 另辟蹊径,治伤不忘疏肝

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对气机的调畅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作用和气机的调畅,所以肝主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便能够促进血液营运不休。《伤科》言:“跌打损折曰伤,毋论何经之伤,必归于肝。气血不通,而痛甚者必汗,自来汗属风,风亦属肝。”又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破血行经,必先治其肝”,阐述了《伤科》“治伤不忘疏肝”的学术思想。所以该书治伤喜用“青皮”一药,因青皮归肝经,辛散温通,苦泄下行,善于疏肝破气。大多伤科医籍中,行气惯用陈皮、枳实、木香之类,而《伤科》却另辟蹊径,选用疏肝破气之青皮,不仅可以行气散结止痛,更兼疏肝理气之功,而奏肝疏、气畅、血行之效。

3 活血理气,首推当归青皮

《伤科》曰:“伤科之要,专从气血分别。”又曰:“其痛游走属气,当理气活血。其痛凝滞属血,宜活血理气。所以青皮、当归为方之主。”活血理气为伤科医家治伤之总则,《伤科》一书明言“青皮、当归为方之主”,足见其活血理气是十分推崇“当归”和“青皮”了。该书将所用诸方开载于后,专列一卷于卷三。据笔者统计,除外膏剂、熏洗剂等内服方共81首,其中用当归者最多共61首,频率高达75.31%;用青皮者共27首,频率高达33.33%;而青皮和当归皆用者共22首,频率为27.16%,充分显示了“当归”和“青皮”在《伤科》用药中的重要地位。无独有偶,笔者亦曾对唐·蔺道人所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2]的用药做过统计,《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共载方46首,其中用当归者亦最多共27首,频率高达58.70%。历来医家皆认为“三七”为“伤科要药”,笔者则认为“当归”又何尝不是“伤科要药”呢?当归辛行温通,既可补血调经,亦可活血止痛,为活血行气之要药。但《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用青皮的方剂只有2首,频率仅为4.35%,这正是《伤科》用药的高明之处,更进一步说明《伤科》“治伤不忘疏肝”的学术思想。

4 善用引经,重视四时用药

历来伤科著作大多重视使用引经药,其中影响深远、广为流传的当属明代异远真人所著《跌损妙方》[3]中的“用药歌”,以诗歌为体裁,介绍了部位引经用药和随症加减用药。《伤科》一书亦善于使用引经药,并将“引经”专列一篇于卷一之中,与“用药歌”相比较,不仅介绍了部位引经用药,且大大丰富了随症加减用药。中医伤科内治法中,不仅需要辨证施治,还应正确运用引经药以集中药力,引达病所,达到药力治病的目的,《伤科》中“引经”一节值得我们临床借鉴。另外,《伤科》中载:“春月宜加辛温之药,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属,以顺夏浮之气。长夏宜加甘苦辛温之药,人参、白术、苍术、黄柏之属,以顺化成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芍药、乌梅之品,以顺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黄柏、知母之属,以顺冬沉之气。”此论述虽载于《伤科》,其实源于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四时用药例》[4],体现了李时珍“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的观点。但《伤科》能将“四时用药”运用于伤科领域,亦属一大创举。启示我们在临床治伤用药时,应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应用不同药性的药物以增强临床疗效。

5 博采众方,治伤灵活权变

《伤科》卷二专论跌打损伤的具体治法及用方,依次论述“跌打损伤主治”、“断骨脱骱整治”、“头额损伤”、“肩骱脱”、“臀骱脱”等共三十八则,每则论述内容精要,明晰易懂。其中以“跌打损伤主治”论述最为精辟,按照损伤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方剂。如“左肋伤,法当顺气,宽胸通利痰食,活血止痛散加枳实,次服琥珀丸”,“背脊骨伤,疏风顺气补血汤,补中益气汤,吉利散,和伤丸”,“两膝伤,提气活血汤,止血接骨丹,壮筋续骨丹”等等,条分缕析,不胜枚举。我们可以看出,《伤科》治伤多采用2~3方的组合。《伤科》之“十害法”有言:“医伤之害,惟赖一方一药,全无收效”,说明《伤科》治伤,为增强疗效,避免使用单方单药,将2~3方同时使用,或顺次服之,或内服外敷,或朝服一方,夕服另一方,双管齐下,以促进疾病速愈,这一思想值得伤科后辈学习借鉴。另外,《伤科》将卷二中应用的经验之方汇编于后,列于卷三,共计101方。同时将其功用主治、方药剂量、煎服法详细载于各方之后,并记载了许多丸、散、膏、丹制剂的制备过程。如“百草霜”、“接骨膏”、“和伤琥珀丸”、“封口金疮药”、“金龙卸甲散”等。更有“熏”、“吐”、“行”、“熨”、“罨”、“御”、“窑”等伤科特色治法。方药实用、唾手可得,所主伤科病证涉猎甚广,是一卷不可多得的伤科方药专篇。

6 结语

《伤科》是一部实用价值很高的中医伤科专著,其治伤理论及临床功夫精深纯熟,阐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用药特点和十分丰富的治伤经验,对中医伤科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但该书由于当时社会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其中夹杂着一些不妥当的说法或不科学的内容,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加以吸收和利用。

[1]清·王焕旗.全体伤科[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

[2]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明·异远真人.跌损妙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2.

[4]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医籍伤科青皮
直播销售 青皮她园火龙果供不应求
民国中医医籍特色探析
HPLC同时测定伤科黄水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
伤科黄水制备工艺的优化
伤科黄水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观察
年少不信邪
年少不信邪
年少不信邪
论湖湘医籍及其研究现状
医籍整理“群体事件”现象、由来及避免其再次酿发的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