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屈光不正对于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4-01-26 04:26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期
关键词:散光屈光度数

周 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上海 200020)

探讨屈光不正对于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

周 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上海 200020)

目的 探究屈光不正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 随访98例(10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22个月的患者。入组条件:无眼底疾病,无后发性白内障,无手术并发症的患者。检查项目:日常生活视力,眼压,人工晶体,眼底;综合验光仪检查患者的屈光不正情况,角膜地形图检查患者角膜曲率,散光类型。VF-14量表调查患者的视功能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结果本组病例屈光不正患者93眼(91 %),其中近视患者75眼(74 %),远视患者18眼(18 %),散光患者77眼(75 %),散光中不规则散光患者占到62 %。平均VF得分为(75.00±20.54),与视力等级的相关系数为-0.4,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与>-4.00 D、>+1.50 D和>±1.00 D的散光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屈光不正是影响白内障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之一,尤其是散光性屈光不正,造成患者的不便,影响患者的视功能,需要配镜校正,故需加强术前检查及必要的白内障联合散光校正手术。

屈光不正;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功能生存

白内障是目前第一大的致盲性眼病,但随着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不断完善与普及,白内障患者已经能逐步恢复光明甚至能拥有较好的术后视力。但很多研究发现患者的视力恢复和与视力相关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并非总是相一致[1],很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术后屈光不正现象。本文希望通过对于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生存质量的评价,来探究屈光不正在影响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中所占比重,并明确何种屈光不正对于患者的影响最大,为进一步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满足患者需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眼科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为基础人群。研究对象纳入条件:①术前确诊为白内障的患者;②术前视力<0.3;③排除有其他研究影响视力的眼部疾病(黄斑变性、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弱视等);④在我院并由同一医师进行手术的患者;⑤排除其他联合眼科手术者;⑥排除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者。

白内障手术采用标准显微镜下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手术切口为标准的上方透明角膜3 mm的切口,植入Human optics的AS人工晶体。术后常规使用短期激素和抗生素滴眼液。

对于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给予VF-14的生存质量的量表调查,并进行详尽的视力、裂隙灯、眼底等检查,并辅以电脑验光、综合验光和角膜地形图等检查。

1.2 统计指标与方法

运用SPSS11.0进行数值统计,t检验、χ2检验,并对生存质量与视力、屈光度数等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根据纳入条件,最终纳入研究对象共98例(102眼),平均年龄(69.96±6.23)岁,其中男性47例(48眼),女性51例(54眼),随访时间从术后1~22个月。

2.2 视力情况

手术前视力在0.1以下者76眼(74.5 %),手术后患者视力显著提高,术后1个月视力在0.3以上者达71 %,术后3个月视力在0.3以上者达74.1 %,其中0.5以上者有27眼(33.3 %)。随着手术后视力的提高,视力分级也有明显改变,术前视力分级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者(NN)仅有2眼(2 %),单眼盲(UB)、中度盲(MB)、严重盲(SB)者有67眼(75.5 %),术后视力分级全部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视力损害(VI)、单眼盲以上,正常或接近正常者达到32.1 %。

2.3 屈光状态

根据综合验光仪的检查结果,屈光不正患者93眼(91 %),根据散光类型,分为近视、远视、散光这三类。其中近视患者75眼(73 %),远视患者18眼(19 %),散光患者77眼(75 %)。散光中不规则散光患者占到62 %。

2.4 生存质量

由专门的调查员,根据VF-14量表对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调查。该量表共有12个问题,涉及患者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分别评价患者的远视力、近视力、日常生活自理、心理等方面。本研究结果,患者对于手术后的生存质量总体评价较高,手术明显提升了生存质量,总体得分(75.00±20.54)。

2.5 屈光状态与视功能生存质量的关系

生存质量与视力等级的相关系数为-0.4,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与>-4.00 D、>+1.50 D和>±1.00 D的散光有明显相关性。

3 讨 论

多数人认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完成、视力提高即达到治疗目的,但视力只是反映分辩两点之间的距离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视觉功能远远超出了视力所反映的内容,单纯视力测量不可能全面反映患者由于视功能损害所造成的自我感受、性格情绪、社会交往、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用视力指标来评价白内障手术效果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老年性白内障人群的QOL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应成为患者治疗的重要观察指标之一[2]。在国内,眼科领域QOL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近年来关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QOL的研究报道仍然不多。本文旨在更全面地反映白内障术后患者的效果,并探究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之一——屈光不正对其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白内障手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和生存质量。生存质量的提高以远视力相关情况的提高为显著,术前由于白内障的影响,生活视力一般都比较差,生活质量长期较低,所有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都有明显提高,为生存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但近视力相关的生活质量的提升相对较少,由于目前植入的晶体不是可调节的,一般的度数满足了远视力,那么近视力就较差了,而部分患者有阅读书籍等习惯,所以该部分的生存质量就较差了。可以通过术前沟通,术后佩戴老视眼镜或植入可调节晶体等方式得以改善。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屈光状态与生存质量有一定的关系,近视度数>-4.00 Ds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低,造成该度数的原因:①患者术前有近视,希望保留一定的近视度数;②由于测量误差,造成的度数偏大。Kora[3]等研究发现,术后校正视力≥0.5的患者,48 %的患者喜欢-3.00 Ds,38 %喜欢0 Ds,14 %喜欢-5.00 Ds,所以术前需与患者沟通好,明确其术后的理想视力状态。

相比近视度数,如果术后存在一定的远视度数,那么患者的生存质量将更低。因为拥有≥+1.50 Ds的患者,视近、视远都有一定的障碍,而造成该影响的原因跟术前的精准测量、人工晶体的选择有更大的关系,眼轴测量过短、公式选择的不恰当、人工晶体度数的过大都将造成该结果。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患者术后散光的度数和轴向和术前并无显著差别,这同以往实验结果相同[4],但由于患者术后视力有大幅度的提高,而近视、远视可以通过人工晶体的度数调整,所以术后散光问题显著提升。研究发现,≥±1.00的散光就将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术前应该尽量明确患者的散光度数、轴向、类型,并通过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或植入带有散光度数的人工晶体进行矫正,使患者的术后散光得以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屈光不正确实对于白内障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尤其是≥-4.00 Ds与>-4.00 D、>+1.50 D和>±1.00 D的散光有明显相关性,故需加强术前检查及必要的白内障联合散光校正手术。

[1] Oshika T,Sugita G,Hayashi K,et al.Influence of cataract and intra ocular lens surgery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J].Nippon Ganka Gakkai Zasshi,2005,109(11):753-760.

[2] Nutheti R,Shamanna BR,Nirmalan PK,et al.Impact of im paired vision and eye disease on quality of life in Andhra Pradesh[J]. Invest Ophthalmol Via Sci,2006,47(11):4742-474.

[3] Kora Y,Yaguchi S,Lnatomi M,et al.Preferred postoperative refraction after cataract surgery for high myopia[J].J Cataract Refract Surg,1995,21(1):35-38.

[4] 管怀进,周激波,顾海雁,等.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凋查研究[J].眼科新进展,2005,6(25):547-549.

R776.1

:B

:1671-8194(2014)02-0121-02

猜你喜欢
散光屈光度数
《平行四边形》拓展精练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图形中角的度数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隐形眼镜度数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