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10年冠心病急危重症的证候研究探讨其核心病机

2014-01-26 10:32陶文强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4期
关键词:阳虚气滞阴虚

陶文强 罗 翌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2.广东 广州,广东省中医院,510120)

从近10年冠心病急危重症的证候研究探讨其核心病机

陶文强1罗 翌2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2.广东 广州,广东省中医院,510120)

急危重症 冠心病 证候 病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痉挛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急性病症,具体病症可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衰竭等。近10年来,产生了一批有关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证候研究文献,笔者模拟系统评价的形式,对各报道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气虚、血瘀、痰浊为冠心病急危重症的核心病机。

1 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目前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在证候的文献资料回顾性分析方面,陈颖等对1970~2009年相关文献,共计900篇。统计出证候频次排序为气虚血瘀(8.0%)、痰浊内阻(7.4%)、心血瘀阻(6.9%)、气滞血瘀(6.7%)、气阴两虚(6.4%)、痰瘀互结(4.8%)、心气亏虚(3.2%)及其它。冠心病心绞痛病患证候要素方面血瘀(25.65%)、气虚(18.67%)、痰浊(15.23%)、阴虚(11.43)位居前4位[1]。张琳等对95篇冠心病辨证分型及治疗的文献,14210例病患进行分析,频率由高至低的顺序排列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阳虚、寒凝、热蕴,其中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阳虚6个证候要素检出率>10%[2]。其其格等分析文献139篇,9790例发现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阴两虚、气虚痰瘀、痰浊壅塞为冠心病的主要证型,占全部病例的80.35%[3]。衷敬柏等对2689例冠心病心绞痛进行统计,单因素证候诊断有血瘀、痰浊、阳虚、寒凝、气虚、阴虚、气滞7种;两因素组合证候诊断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阻、阴阳两虚、阴虚阳亢、阳虚痰阻7种[4]。李军等病例5099例,单因素证中实证多于虚证并以血瘀、痰浊为主;双因素组合证中虚性要素加虚性要素最多,其次为实性要素加实性要素,虚性要素加实性要素最少;三因素证主要以气虚血瘀加其他证候要素组合而成,常见的形式主要有气虚血瘀加阴虚、气虚血瘀加痰浊[5]。从以上文献资料的回顾性研究中,不难发现,各结论均支持血瘀、痰浊、气虚、气滞、阳虚、阴虚、阳虚是常见证素,而尤其以血瘀、痰浊、气虚居前。在证候组合上气虚血瘀、痰浊内阻、心血瘀阻、气滞血瘀靠前。这一点与石刚等报导心血瘀阻(30.82%)、气阴两虚(26.10%)、气滞血瘀(12.14%)、痰阻心脉(11.89%)、气虚血瘀 66例(8.01%)、心肾阴虚(4.61%)、阳气虚衰例(4.00%)大致一致[6]。

在证候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上,白文红等统计125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得出,两证素组合最多,占51.20%,以气虚血瘀证最多,占48.88%,其次痰瘀互阻证,占 14.06%;证素方面,血瘀证(74.4%)、气虚证(54.4%)、痰浊证(23.2%)、阴虚证(16.0%)排名前4[7]。李鸥等收集1072例住院病患,其中冠心病心绞痛者505例,分析证候得出常见证候要素为血瘀(81.4%),其次为气虚(56.8%)、痰浊(48.5%)、阴虚(25.1%)[8]。王阶等统计297例,得出证候要素有8种:血瘀(86.5%)、气虚(78.8%)、热蕴(41.1%)、痰浊(38%)、气滞(26.3%)、阳虚(18.9%)、阴虚(17.5%)、寒凝(4.4%)[9]。其中,气虚和血瘀是最主要的证候要素。吴焕林等对31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证素分析,气虚证所占比例最大,占87.1%,血瘀和痰浊分别占79.9%和78.7%[10]。王晓才等分析168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结论显示血瘀证(92.0%)和气虚证(81.9%)在冠心病中最为多见[11]。

从冠心病心绞痛既往文献总结报道及临床研究资料均充分验证了,心绞痛患者存在气虚、血瘀、痰浊、阴虚、阳虚、气滞等证候要素,以气虚、血瘀、痰浊为主要证素,亦即核心病机。

2 急性心肌梗死

依据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心悸、怔忡等范畴。许代福等归纳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机为心气亏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皆可导致血瘀,气虚血瘀、痰阻心脉[12]。丁素文等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虚主要表现为阳虚、气虚、阴虚;实主要表现为由虚而导致的痰浊瘀阻、气滞血瘀、肝气郁滞,其中痰浊瘀阻为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心肌梗死的40%,病因病机乃为饮食不节,嗜食肥甘烟酒,嗜肥甘者,易脾虚而生湿聚痰,痰浊阻滞胸膈,胸阳不宣,血脉凝滞不畅,血管阻塞而发病[13]。祝义松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气虚或阴虚为本,血瘀为标,本虚标实贯穿于病程始终,多数患者具有气虚血瘀的证候,如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懒言,舌质暗紫,脉象细弱或伴结促等,但也有部分患者有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等阴虚证候,说明心气不足,可影响心阴的滋长,而心阴不足,脉络失养,又可导致瘀血内阻,心脉不通而形成气阴两虚瘀血内阻局面[14]。邓铁涛教授认为冠心病是由于人体正气内虚,加上劳逸不当,恣食膏粱厚味,或七情内伤所致,痰瘀痹阻心脉而成。从而提出了痰瘀气虚的相关理论[15]。总的病机、证型不离心气亏虚,心阳不足,心血瘀阻,水气凌心,痰浊内阻等。

证候研究方面,董巧稚对135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析,其中女性500例,男性850例,女性气虚证 (74.24%)、血瘀证 (69.63%)、痰浊证(44.12%)、阳虚证(31.42%)、寒凝证(25.00%)阴虚证(15.76%)、气滞证(10.70%);男性由高到低顺序为:气虚证(75.47%)、血瘀证(73.53%)、痰浊证(42.59%)、阳虚证(32.35%)、阴虚证(23.52%)、气滞证(11.60%)、寒凝证(10.00%)。证候分布比较得出女性寒凝证比例明显高于男性(25.00%vs10.00%),阴虚证比例明显低于男性(15.76%vs 23.52%)[16]。王玲等报道北京地区中医医院2002~2005年1124例急性心肌梗死证素分布,共见气虚、血瘀、阴虚、阳虚、气滞、血瘀、寒、寒凝、痰阻等8个基本证素,其中虚证以气虚最多,为653例,(58.1%),其它依次为阴虚219例(19.5%),阳虚91例(8.1%),血虚63例(5.6%);实证以血瘀最多,957例(85.1%)其它依次为痰阻580例(51.6%),气滞113例(10.1%),寒凝35例(3.1%)[17]。不难发现总的排序中血瘀、气虚、痰阻、阴虚居前4位。易京红等[18]比较了361例糖尿病和797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证素频数分布,糖尿病组气虚 235例(65.1%)、血瘀 266例(73.7%)、痰阻195例(54.0%)、阴虚95例(26.3%)、阳虚59例(16.3%)居前5位;非糖尿病组,血瘀642例(80.6%)、气虚533例(66.9%)、痰阻468例(58.7)、阴虚 146例(18.3%)、寒凝 98例(12.3%)、阳虚 88例(11.0)位居前6位。 综合上诉3篇大样本研究,笔者认为经过数据处理,证素排序为血瘀>气虚>痰阻>阴虚>阳虚,血瘀、气虚、痰阻居前3位。

3 气虚、痰浊、瘀血与冠心病的关系

《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心气推动和调节血脉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的作用,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素问·天年》曰“六十岁,心气始衰”。提示人到中老年心气开始衰退,这与冠心病高发年龄为50~70岁相符。《本草纲目》卷五十二云“故曰气者血之帅也。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热则行,气寒则凝”。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心气虚为冠心病—胸痹、心痛的基本病理变化和本始病机。《难经·二十二难》谓“气主煦之”心气耗伤,则气失温煦,虚寒内生。《太平圣惠方·治心虚补心诸方》谓“夫心虚则生寒”,因寒性凝滞收引,筋脉收缩,血行迟滞而成痹。《医林改错》谓“瘀血阻络……久则耗气伤阳。痰浊方面,寒为阴邪,反伤心之阳气,津液逝化,内生水湿,化饮成痰,以致痰饮停聚心脉,而痰饮一成,停滞心脉,阻滞气机,血脉不畅,更伤心气。如此而论,心气虚与瘀血、痰浊的关系甚为明了。诸因素相互影响,互相转化,兼夹致病,虚者更虚,因虚致实,恶性循环,终成恶候。

4 体会

现代证候研究方法,对研究疾病证候规律,提供了新的统计方法,促进了中医药的临证实践。证候的实质是对病位、病因、病机和病性等的高度概括,而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抓住核心病机,就能逆流挽舟,阻断传变,对治疗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冠心病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证候研究的分析,从数据上得出气虚、血瘀、痰浊是二者的核心病机,深化了现有证候研究的意义,为中医药临床及科研提供了理论基础。

[1]陈颖,崔英子,邓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候特征的文献回顾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2,5(12):889-892.

[2]张琳,于鑫婷,徐浩.冠心病中医证候特点的分析与思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5):578-581.

[3]其其格,王伟,胡立胜,等.9790例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文献统计分析[J].山西中医,2008,24(10):31-33.

[4]衷敬柏,董绍英,王阶,等.2689例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的文献统计分析[J].中医药信息学,2006,13(5):100-101.

[5]李军,王阶.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与应证组合的5099例文献病例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2):926-930.

[6]石刚,刘婷,程丑夫.冠心病常见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8):1675-1677.

[7]白文,其其格.125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候分布特征[J].内蒙古中医药,2012,11(1):105-107.

[8]李鸥,徐浩,高铸烨,等.107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J].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杂志,2011,9(4):385-386.

[9]王阶,邢雁伟,姚魁武,等.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研究及临床应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3):3-5.

[10]吴焕林,阮新民,杨小波,等.319例冠心病患者证候分布规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6):498-500.

[11]王晓才,农一兵,林谦,等.138例冠心病患者的证候分布与组合特点分析[J].中医杂志,2008,49(1):62-63.

[12]许代福,李勇华.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瘀阻证治浅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0):1109-1110.

[13]丁素文,崔晓民.略论中医诊疗心肌梗死的辨证[J].光明中医,2008,23(3):331-332.

[14]祝义松.益气活血合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15例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7):88-89.

[15]GE Hong-qing,ZHAO Liang,HAO Li-min,et al.Experience in treating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through spleen[J]. Shangha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2,36(4):9-10.

[16]董巧稚.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证候特点和临床特征[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7]王玲,刘红旭,邹志东.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中医证候特征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4):379-381.

[18]易京红,李静,刘红旭,等.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候特点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2):130-133.

R541.4

A

1004-745X(2014)04-0667-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4.045

2013-11-04)

猜你喜欢
阳虚气滞阴虚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大学生阳虚体质睡眠质量和抑郁的关系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