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家庭康复的现状与展望

2014-01-26 22:57马晓超毕春红冯善军张力新乔蓉商海龙田苹唐玲于美兰罗翠玲张铁青周维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年10期
关键词:偏瘫家属康复

马晓超,毕春红,冯善军,张力新,乔蓉,商海龙,田苹,唐玲,于美兰,罗翠玲,张铁青,周维金

我国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家庭康复的现状与展望

马晓超1,毕春红1,冯善军3,张力新2,乔蓉1,商海龙1,田苹2,唐玲1,于美兰1,罗翠玲1,张铁青1,周维金4

总结我国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及康复需求、康复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家庭康复的实现途径与方法。

脑卒中;偏瘫;家庭康复;家庭康复员;综述

[本文著录格式]马晓超,毕春红,冯善军,等.我国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家庭康复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20(10):932-934.

1 脑卒中功能障碍特点及康复需求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性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称急性脑血管事件[1]。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据美国卒中协会(ASA)统计,脑卒中目前在美国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致残和致死性病因,每年约70万人新发或复发脑卒中,每年死于脑卒中的人数约为16万人,是第3位致死原因[2]。我国发病率为219/10万,患病率719/10万,死亡率116/10万,致残率80%,复发率40%[3]。在脑血管病存活者中,偏瘫患者高达80%以上[4]。

在幸存下来的脑卒中患者中,75%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重度病残者占40%[5]。上肢功能障碍者占20.9%,仅下肢功能障碍者占20.9%,同时存在上下肢功能障碍者占58.2%[6]。76.7%的患者运动功能为严重功能障碍,20%患者偏瘫肢体有感觉障碍,18.3%有语言障碍[7]。

家庭是脑卒中患者最重要的社区支持资源,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疾病康复与转归[8]。经过医院康复和社区康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已经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功能基本自理,但是存在一定的后遗症,这就需要家庭的积极康复治疗[9]。而大多数家庭照顾者对脑卒中系统康复知识和技能的认识不足,导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只停留在一般生活照料上。患者心理、生理功能未得到很好的恢复,甚至出现偏差,严重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10]。

据统计,美国2/3的脑卒中家庭必须面对重大生活方式的改变,其中只有20%求助于专业机构,80%的脑卒中家庭必须自己应对脑卒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11]。因此,家庭康复是社区康复的一种重要形式,家庭康复需要家属参与、家庭支持,社会支持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12]。

2 目前我国脑卒中康复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家庭环境的设置不合理

良好的家庭无障碍环境有利于患者的训练和康复,患者生活的环境要有安全措施。90.0%患者的家庭居室环境能保持整洁卫生,但只有少数家庭进行了家庭设施改造[7]。

2.2 康复训练不能持续

2.2.1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低,依从性差

慢性期脑卒中患者通过康复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改善[13-15]。多数患者及家属对于“日常生活活动及功能训练对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性”等知识缺乏认识;45%患者及41%家属知道脑卒中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障碍、吸烟和饮酒等,50%患者不了解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法,约40%患者或家属不知道需定期检查血压或血脂[16]。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对患肢正确的功能位置不了解,患肢始终处于不良的体位,造成关节僵硬、挛缩畸形;许多人认为,只要血压、血糖处于正常水平就不必服药或擅自减量[17]。

2.2.2 康复意识薄弱,家庭康复训练不到位

据调查,患者对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相关知识很了解占3%,完全不了解占60%;卒中后需要康复占62%,不需要占8%;近80%的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期间选择单纯药物治疗,进行康复的不足30%[18]。宋秋灵等调查显示,88.3%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其中70%患者家庭能完成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和护理服务,但缺乏实质性康复指导[19]。孙雪梅等的调查显示,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康复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①过度保护;②错过康复的最佳时机;③忽视肢体功能位置摆放;④作业疗法中忽视患肢的训练;⑤不科学的训练方法;⑥忽视感觉功能康复;⑦忽视心理康复;⑧只重视药物治疗;⑨关于药物治疗的误区[17]。

2.2.3 康复训练不规范

出院后,在无规范化的康复指导下,患者自发地进行某些功能的学习和训练。患者自己做康复训练者49%,由其主要照顾者协助训练者占65%,接受过专业人员上门指导者占8%[6]。平时能坚持训练的占40.3%[7]。73.5%患者出院回家后有进一步接受康复治疗的愿望,42.2%实际进行了运动训练;35.0%平时能坚持训练,其中14.0%训练方式存在一定错误,9.0%训练内容限于户内外行走,能够进行比较规范的肢体功能训练者仅6.0%[7]。由于缺乏进一步康复训练、指导和监督,疗效得不到巩固和加强。

2.2.4 治疗周期长,照顾者负担重,需大量的费用和精力投入

一些经济收入较差的家庭,因此直接放弃康复治疗,未能享有较好的康复服务。

2.2.5 康复治疗方案过于复杂[20]

目前很多社区进行的康复方案,虽然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应用在社区中治疗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技术多与医院中应用的技术相仿,没有结合社区的特点进行适当改进,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掌握,很多患者和家属在理解和学习上都存在困难。

2.3 社区康复缺乏人才梯队建设和培训

国内康复治疗师数量与卫生部的最低要求仍然相差甚远,从事社区康复人员更少,限制了社区康复的发展。社区康复医疗方面,人员的学历构成主要还是以大专为主,本科非常少,专业技术人员更加缺乏[21]。社区康复工作人员近一半是从其他专业改任。同时,从事康复工作人员普遍缺少相关的进修及再教育,缺少区域、行业内的学术交流,因而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张诗敏等对全国范围内9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发现社区康复人员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48.12%;一年中只有25.0%的康复人员参加过康复培训[22]。由此可见,社区康复的技术力量明显弱于专科康复机构。

3 解决思路

3.1 整合社区康复服务资源

近年来,脑卒中患者康复问题已经成为英格兰国家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服务团队帮助将对脑卒中患者的照料从医院转到家庭,为患者提供在家的康复治疗和支持[23-24]。组织合理的康复模式,提高康复效率,减少长期或反复住院成为课题[25-26]。

充分发挥社区康复优势,合理利用社区家庭资源,加强三级康复网络建设,以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技术为依托,以社区家庭为单位,针对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需求进行动态管理,开展不同形式及丰富的活动,与家庭医生式服务、居家护理服务等相关工作充分融合,使其成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分支领域当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居家护理服务内容的细化和范围的延展。

3.2 开展家庭康复指导,进行家庭康复员培训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许多学者都认识到社区康复的重要性。然而,社区康复的实际发展相对滞后,主要缺乏发展社区康复的有效途径及简便可操作的方法。因此,要将重点从“我们知道什么”转变为“我们能做什么”。对家庭康复采取常态化管理措施,建立脑卒中患者档案,由责任医师或康复治疗师定期走访,进行原发病监测和管理,根据患者及家属需求定期组织针对性康复知识宣教,结合患者的生活规律、社区环境、家庭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出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选用有效、简易的康复技术,并对社区工作人员、家属及患者进行培训,明确社区、家属和患者所需进行的训练内容,同时制作相应的家庭康复指导教材,使社区工作人员、家属及患者均可参照教材进行训练。逐步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延续、广覆盖、就近就地进行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康复。

综上所述,进行人群的早期预防、患者的康复,提高脑卒中幸存者的功能水平,是我们面对的一项艰巨任务。只有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积极探索经济、有效的家庭康复指导模式,规范康复治疗方案,选择适宜的技术,持续有效地实施,才可使患者在最佳恢复时间内得到充分康复,将患者的功能障碍降至最低水平,最大限度获得生活自理能力,切实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真正提高社区康复的治疗水平。为达到“十二五”规划“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1]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Schwamm LH,Pancioli A,Acker JE 3rd,et al.Recommenda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troke systems of care: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s Task For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roke Systems[J].Stroke,2005,36 (3):690-730.

[3]南登昆,郭正成.康复医学临床指南[M].北京:科技出版社, 1998:345.

[4]戴红,王威,于石成,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状况及对社区康复的需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6): 344-347.

[5]刘冉,黄一宁.中国脑卒中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管理现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1,11(2):132-133.

[6]江华,刘变云.社区脑卒中患者康复现状与指导需求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1,15(3):66.

[7]赖桂凤,李新萍,汪莉,等.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状况调查及康复护理指导[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1):93-94.

[8]程若英,周郁秋,孟丽娜,等.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5):443-445.

[9]吴珺,谢火芳,张红.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273-274.

[10]龚剑秋.不当康复对偏瘫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2):178.

[11]Manfredi RL,Vgontzas A.An update on sleep disorders[J]. Bull Menninger Clin,1989,53(3):250-273.

[12]颜美琼,Pathiba L.COPD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00,7(2):237-238.

[13]朴春花,桑德春.卒中患者慢性期康复治疗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12):747-749.

[14]Kumar N,Gadde L,Shil AB.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troke[J].JAm Geriatr Soc,2011,59(11):2194-2195.

[15]Gadidi V,Katz-Leurer M,Carmeli E,et al.Long-term outcome post-stroke:predictors of activity limitation and participation[J].Arch Phys Med Rehabil,2011,92(11):1802-1808.

[16]李爱东,黄宗青,刘洪涛,等.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与康复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的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3):253-254.

[17]孙雪梅,李霞.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康复的错误认识及护理对策[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7):699.

[18]冯海霞,何君芳,胡晓斌,等.甘肃省脑卒中患者对卒中及康复认知现状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9): 840-842.

[19]宋秋灵.脑卒中病人家庭康复现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17(2):64-65.

[20]邵爽,戴红.我国脑卒中社区康复技术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5):479-482.

[21]印梦筱,强亦忠,明志君,等.苏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调查[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2):290-291.

[22]张诗敏,杜雪平,胡海鹰.社区康复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5):2918-2920.

[23]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 for Stroke[M].3rd ed.Intercollegiate Stroke Working Party.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2008.

[24]Department of Health.National Stroke Strategy[M].London: 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2007.

[25]Tistad M,Ytterberg C,Sjöstrand C,et al.Shorter length of stay in the stroke unit:comparison between the 1990s and 2000s[J].Top Stroke Rehabil,2012,1(2):172-181.

[26]Godwin KM,Wasserman J,Ostwald SK.Cost associated with stroke:outpatient rehabilitative services and mediation[J].Top Stroke Rehabil,2011,18(Suppl 1):676-684.

Family Rehabilitation for Stroke Dysfunction in China:Status and Prospects(review)

MA Xiao-chao,BI Chun-hong,FENG Shan-jun,ZHANG Li-xin,QIAO Rong,SHANG Hai-long,TIAN Ping,TANG Ling,YU Mei-lan,LUO Cui-ling,ZHANG Tie-qing,ZHOU Wei-jin.Niuji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Beijing 100054,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rehabilitation needs,and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stroke dysfunction in China. Approaches and methods of family rehabilitation were also discussed.

stroke;hemiplegia;family rehabilitation;member of the family rehabilitation;review

10.3969/j.issn.1006-9771.2014.10.009

R743.3

A

1006-9771(2014)10-0932-03

2014-01-18

2014-02-19)

北京市西城区可持续发展项目(No.SD2013-19)。

1.北京市西城区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市100054;2.北京市回民医院,北京市100054;3.北京市顺义区天竺镇卫生院,北京市101312;4.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市100068。作者简介:马晓超(1979-),女,回族,河北定州市人,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社区及家庭康复。通讯作者:冯善军。E-mail:yizheng8353@sohu.com。

猜你喜欢
偏瘫家属康复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