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普应用红龙夏海汤和四生汤治疗老年高血压经验*

2014-01-26 12:1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阳上亢高普肝火

王 玮

(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82)

随着老年人口增加,以及不良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居高不下,该病加快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速度,易引发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老年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老年人正气渐衰,脏腑功能渐弱,因此老年高血压病机具有虚实并见、虚实夹杂的特点,治疗上应标本兼治、虚实并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高普教授长期致力于老年病的临床研究,他博采众长,医术精湛,在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上具有丰富的经验,临床上惯用自拟红龙夏海汤合四生汤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效果颇佳,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以飧同道。

1 明析病位病机

从高血压病的证候表现来看,肝为首要病位。高血压病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先贤认为眩晕、头痛均属巅顶疾患,而巅顶疾患惟风可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风生木……其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提到了肝与风的关系。《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提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观点影响至今。隋·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中提出“风头眩”之病名。现今肝为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脏腑这一观点已成为主流共识。肝之为病,主要体现在肝气郁滞、肝郁化火、肝阳上亢等方面。老年人大都情感脆弱,常表现为精神紧张、忧思焦虑、悲忿恼怒等,这些情志改变均可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上炎;或气机上逆,肝阳暴亢;或肝肾阴虚,阴不敛阳,阳亢动风。老年人以年老体衰或久病失养者居多,病变以虚证或虚实夹杂多见,如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风痰夹瘀等。临床表现为难以控制的血压上升与波动、头晕头胀痛、行走时有踩棉花感、腰膝酸软、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便干等。这些都与老年患者脏腑虚衰、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有关。

五行中肝属木为子脏,肾属水为母脏,肝肾居于下焦,肾藏精,肝藏血,故有“肝肾同源”之说。肾为肝之母,肾精不足必会影响肝之生理功能。老年高血压病肝阳上亢病机即肾水不足不能涵木所导致。老年体虚或久病患者大多存在肝肾亏虚、精亏水乏不能生髓养肝,肝失柔养日久则肝气上逆,气郁化火为风,血随风涌上冲于脑,则出现上盛下虚之症,如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腰膝酸软等。若病情发展阴损及阳,可引起阴阳俱虚。

老年患者多见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痰瘀在这些并发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古便有“无痰不作眩”之说。痰浊的生成与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肝火亢盛、煎熬津液或肝气乘脾、脾失健运有关。老年人血瘀证多为气虚无力运血所致。痰浊血瘀内蕴,百症众生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痰瘀蕴久化热,煎灼肝阴,肝阳上亢化风,气血逆乱则成中风急症;痰瘀入血与膏脂相合,则引发血脂升高;痰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周,阻滞心之脉络,心失所养则发胸痹心痛;阻滞目络,精不能上承于目,则双目干涩、视物模糊,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目盲。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的同时,还应兼顾并发症的治疗,二者相辅相成,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2 辨证思路及方药分析

高普认为,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应遵从着眼整体、注重补益肝肾、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的综合调理。老年高血压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肝火上炎、肝阳化风、痰瘀互阻为标,脏腑虚损、阴阳失衡、气血不和为本。临床所反映的症状以标急为多,本虚症状表现不明显。治标可使症状短时缓解且血压亦能明显下降,但却难以持久维固,因此治疗应以补益脏腑、协调阴阳、理和气血为主。只有气血调和、阴平阳秘,方能使血压保持长久稳定。由于该病病机虚实夹杂,且老年人脏腑虚衰居多,因此应用攻伐之剂应格外慎重,避免徒伤正气,应以小剂量贯穿治疗始终。高普根据上述理论经长期临床实践得红龙夏海汤合四生汤,其药物组成:川怀牛膝各15 g,地龙9 g,夏枯草9 g,海藻9 g,生龙牡各15 g,石决明9 g,生磁石9 g。方中怀牛膝滋养肝肾;川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地龙咸寒入肝、平肝清热通络;夏枯草苦寒入肝,清肝火、化痰散结;海藻苦咸寒、软坚化痰;生龙骨涩平入肝肾、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生牡蛎咸寒入肾,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石决明咸寒入肝,可平肝清热;生磁石辛咸入肝肾肺,平肝潜阳,安神镇惊。诸药配伍,共奏平肝潜阳、息风通络、安神化瘀之功,活血化瘀不伤脾胃,功于肝而兼乎肾。若肝火较甚,酌加龙胆草、牡丹皮以清泄肝火;若肝肾阴虚较甚,酌加枸杞子、生地黄、玄参、制首乌以滋补肝肾;若水肿者酌加泽泻、茯苓;若失眠酌加炒枣仁、远志、茯神;若头痛甚加菊花、白蒺藜。

3 典型病案

姜某某,女,71岁,2013年5月16日初诊。患者10年前发现血压升高,平时药物控制尚可。3 d前情绪波动后出现血压波动,最高达190/110 mmHg,伴头晕、头胀,双下肢无力有踩棉花感,口苦,心情烦躁,失眠,易汗出,纳可,大便干,舌暗红苔薄白腻,脉弦滑。就诊时血压BP170/100 mmHg。中医诊断眩晕,辨证属肝阳上亢、痰瘀互阻。患者形体肥胖,素体阴虚,年老元气亏虚,肾元不足,致水不涵木,肝肾阴虚,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故见头晕、头胀、头重脚轻;加之平时饮食不节,脾运失司,水湿内停,停聚为痰;痰瘀搏结,脉道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故下肢无力;气血攻于上,故心情烦躁、失眠,治以平肝潜阳、活血化瘀。处方:川怀牛膝各15 g,地龙9 g,夏枯草9 g,海藻9 g,生龙牡各15 g,生石决明9 g,生磁石9 g,炒枣仁30 g,远志12 g,茯神15 g,夜交藤15 g,合欢花15 g。上方服7剂后,头晕、头胀消失,睡眠转好,血压BP140/70 mmHg,仍觉双下肢无力。原方减夜交藤、合欢花加杜仲15 g、威灵仙12 g、桑寄生15 g。再服7剂诸症愈,门诊随访半年血压控制稳定。

按:本患者肝肾亏虚为本,阳气上越为标。故选川怀牛膝并用以补肝肾兼以活血化瘀;地龙清热息风,夏枯草清泻肝火散瘀结,海藻化痰软坚。石决明平肝清热,生磁石平肝潜阳、安神镇惊,炒枣仁、远志、茯神、夜交藤、合欢花养心安神、疏肝解郁。诸药共用具有清肝、平肝潜阳、镇痉息风作用。复诊加杜仲、威灵仙、桑寄生加强补肾强腰之力以治本。高普认为,在高血压病辨证治疗中,应以调理肝肾为主,以阴平阳秘、气血调和为标准,不能把单纯降低血压作为治疗的惟一标准,这样只会舍本求末。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88-297.

[2] 刘芳.加味红龙夏海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8):895-897.

猜你喜欢
阳上亢高普肝火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微信在线
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
去肝火,一只脚就够了!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外治方法探讨
天麻钩藤饮加减合复方羊角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