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冷忽热的煤制气

2014-01-27 23:54王晓坤
中国石化 2014年9期
关键词:煤制煤化工大唐

□ 王晓坤

2012年公布的“能源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截至2015年中国煤制气产能达到150亿~180亿立方米;2013年环保部也颁布政策,要求积极发展煤炭清洁技术,“煤制气”项目再次被引爆。但是近期大唐出让煤制气项目、国家公布煤制气限制类政策等,也让喷薄而出的煤制气蒙上一层“疑云”。

当前国内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雾霾、水污染等越炒越热。研究认为,北京地区机动车为城市PM2.5的最大来源,约为1/4;其次为燃煤,占1/5。与此同时,2013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高达66.8%,而全球平均水平仅为29.3%。为了更好地治理大气环境,我国“减煤”成为必然,煤化工被认为是煤炭未来的重要出路之一。

近年来,煤制气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7年政府对煤化工项目政策的基调为限制,煤制气等煤化工项目一度停滞。2013年春天开始,受到雾霾天气影响,煤制气项目获得政策支持,当年一年给予“路条”的项目几乎超过过去全部,煤制气项目迎来爆发式增长。但是增长的背后,问题也逐渐显现:大唐煤制气项目管道腐蚀导致停工,大唐煤化工项目出让,国家能源局颁布限制政策等,煤制气项目在一片欢呼声中遇冷,引发各界质疑。

煤制气产业爆发增长的同时也频遭争议。据卓创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所有建成的、在建的、规划的项目,我国煤制气总产能已经超过1700亿立方米/年,几乎相当于2013年我国天然气的表观消费量,煤制气引发各界投资者蜂拥而至的同时,也频遭诟病。

投资巨大,企业负担沉重。据卓创了解,当前一个20亿立方米/年煤制气项目前期投入将达近百亿元,对很多企业来说如此规模投资不堪重负。大唐的第一期现在已经投入了130多亿元,如果全部投产的话要300多亿元。而新疆的13亿立方米/年的项目,就已经投了110亿元。在我国煤制天然气还会受到运输的制约,单个企业自建管道运输的成本太高,能否并入目前的输送管道还有待政策的落实。另外,伴随我国获得天然气渠道的增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投资回收时间大幅拉长。

环保问题是项目频遭争议的重要方面。发展煤制气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改变煤炭燃烧带来的污染,但是据估计,一个20亿立方米的煤制气工程年用水量可达到900万吨。此外,天然气虽然是一种低碳能源,但是煤制气项目碳排放量较大,以当前的技术水平,一个40亿立方米/年的煤制天然气厂排放的二氧化碳约2000万吨/年,而我国已经对碳减排做出承诺,因而未来二氧化碳减排是煤制气工程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

技术上不够成熟,煤制气项目问题频发。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在运转一个月后就发生严重故障而不得不停工两个月检修,管道壁腐蚀等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全球煤制气项目成功案例极少。美国的煤制油气研发始于20世纪40年代,之前备受关注的大平原煤制气厂也在初期经历亏损,究其主要问题在于受到煤制气项目投资巨大、天然气价格相对较低的影响,另外在环保、技术等方面尚存瓶颈。

虽然我国整体规划煤制气项目超过1700亿立方米,但是实际上已经投产的项目仅有5个,还不足80亿立方米/年,许多规划项目存在各类问题,未来能否投产尚未可知。另外,在煤化工集中爆发的2013年,煤化工项目仅仅占到煤炭消费的3%,短时间内难成气候。另外,从煤炭转换到气、油等产品,从能量守恒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煤化工救不了煤炭行业,清洁煤或成为更加现实可行的选择。

猜你喜欢
煤制煤化工大唐
梦里大唐知多少
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探析
煤制天然气催化剂首次完全实现国产化
寻迹大唐
我国煤制天然气发展现状、政策与应用分析
梦回大唐
如何在大唐朋友圈优雅炫富
做好煤化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