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4-01-27 01:29金萍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导入方法角色转换作业布置

金萍

摘 要: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重视课堂的导入方法,弄清楚教师并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科学地选取例题和习题,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布置课后作业。

关键词:导入方法;角色转换;题型选取;作业布置

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此,研究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一、课堂的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恰当的导入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1.直接导入法

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讲述或设问,直接点题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弧度制”时,教师直接引入新课:“以前我们研究角的度量时,规定周角的三百六十分之一为1度的角,这种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种度量角的常用制度——弧度制。”这种方法多用于相对能自成一体且与前后知识联系不十分紧密的新知识教学的导入。

2.设疑导入法

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对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折纸”这种常见的活动出发,让学生将一张薄薄的纸片对折,能否在有限次数内其厚度

达到珠峰的高度。那么教师提出问题(1)构成什么函数及性质;

(2)需要多少次折叠;(3)把每叠纸厚度加在一起如何计算?使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创设情境导入法

选取具体的背景,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比如: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中,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圆,同时讲个小故事:古希腊大哲学家芝诺的学生问他:老师,难道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吗?芝诺风趣地打了一个比方:“如果用小圆代表你学到的知识,用大圆代表我学到的知识,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多一些,但两圆之外的空白,都是我们的无知面,圆越大,其圆周接触的无知面就越多。”然后请学生谈谈其中的道理。这样从哲学家的大圆和小圆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教师的角色转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角色由“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师要弄清楚自己对学生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有更重要的是将来的学习技能如何形成。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最好是通过问题形式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单纯的讲解。数学上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有其形成过程,或是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抽象,或是对旧知识进行归纳、类比后推理得出结论,这种数学抽象或推理的过程就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学生能掌握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沟通知识的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将知识学“活”。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这些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将其分解成若干个问题,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去探求、去发现。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思维能力在不断形成、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中得以提高,进而避免了知识上的死记硬背,应用上的生搬硬套现象。

三、例题和习题的选取

例题和习题的选取要注意,一是要具有典型性、梯度性、新颖性;二是要针对目标,难度不宜过大,最好有多种解法;三是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取。目标明确、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课后作业的布置

基础好且接受快的学生,只要求课后做有针对性的回顾知识点及解决的问题类型,再完成配备的练习题;基础好但接受慢的,需详尽回顾知识点并具体演练每个类型,也要完成配备的全部练习;基础弱的,需反复详尽回顾知识点并演练每个类型题,但只需完成基础题。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减轻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顾虑,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邓日坚.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成功:教育,2008(12).

(作者单位 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导入方法角色转换作业布置
改进数学导入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