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教学中生物学实验思想的建立

2014-01-27 01:29李红宇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认知规律有效性

李红宇

摘 要:从认知规律入手利用经典实验中的思路,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学会从结果中找出结论,最终找到实验的一般

思路。

关键词:经典实验;认知规律;有效性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它在实验中建立,在实验中发展,也将在实验中不断完善。生物教师作为学生对于生物知识获取的启蒙者,应该不断渗透、强化学生的生物学实验思想,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把握生物这一门学科。这就必须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认知规律告诉我们: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包括了同化—顺化—平衡的一般模式。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一个能动的、连续的、不断建构的过程,同时这种建构是开放的,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而前一阶段的认知是后一阶段认知构建的先决条件。它的基本内容如下: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内容介绍的生长素的发现历史中,有层层相扣的经典实验,有严密的逻辑关系,蕴含了深刻的科学道理,是运用认知规律来培养学生建立科学实验思路的好材料。在这一节课中我尝试了这样的教学思路,以引导学生去建立科学的实验思想。

一、从科学原则出发,增强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当个体在感受到外部信息时,会对信息输入进行改变、过滤,按照自己的认知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同时,原有的认知结构内含得到了扩大。在这个实验过程的教学中,对于每一个科学家实验的设置和结果,书本无疑是讲的非常明确的,那么,教师的任务就绝不应该是照本宣读,把结论强灌给学生,这样的结果就像让他们喝了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你讲得东西一会儿就消散于他们的汗液中不见踪影。所以,我思考用他们已知的实验科学原理来引导他们来分析这些实验,从而加深对生物实验原则的把握。课堂的一开始我就设计回忆生物学实验的两大原则:对照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然后,让学生分析每一个实验是如何体现这些原则的?例如:

在实践这个想法后,我发现虽然每一个实验学生都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变量,找出对照的思路,但是对于结论的描述没有头绪,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而且学生对这些实验只停留在单纯地认识每一个独立实验的阶段,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它们的联系,所以给出的结论有本末倒置的现象。例如,有的同学对达尔文实验一开始就得出结论,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的生长。这促使我又开始了下一步的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逻辑地掌握这些实验连贯的本质呢?如何让学生正确地得出实验结论?

二、找出联系,从结果到结论

当个体遇到有些新的信息无法用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时,就会对原有的认知结构加以修改,或者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化的过程。从学习的角度看,顺化也就是修改原来不完整、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概念、观点、方法,从而得到新的认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1.找出“冲突点”

在设计前首先要弄清楚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怎样的?这种认知与新知识和新问题发生冲突的地方可能会在哪里?帮助、引导学生找到这些“冲突点”,加以分析、解决,调整原来的认知结构。例如,在教学达尔文的实验后,教师可以设计提问“生长素有没有被发现”的问题来纠正学生所下的结论中出现生长素的错误。

2.创设新情境

在教学中创设出能够与学生原有的认知发生冲突的、新的问题情境,通过这种冲突,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认知缺陷,加以分析和解决,从而使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例如,在拜尔实验前提问如果没有单侧光会不会出现弯曲生长的现象呢?引起大家对于向光性本质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层。

3.挖掘内在联系

在研究了实验解决的问题后不难发现,整组实验都是为了找到向光性的本质,都是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的探究,所以,我用问题把每个实验没有探究的问题加以梳理,引导学生去设计下一环节和书本的经典实验进行比较。我设计的串联方法使学生把这组实验看成一个整体,而不再脱离开来,使这些实验的结果也呈现一定的推进关系,深化了学生的记忆。

4.从结果到结论

学生对于结论的描述总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我将结果与单因子变量紧密联系,启发学生从中得出有逻辑的联系,那就是最简单的结论表达的方式。例如达尔文实验,学生总结单因子变量有单侧光,尖端的有无,感光部位(尖端)和弯曲部位(尖端以下伸长区),结果是向光弯曲生长(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那么结论的构建就是单侧光刺激了(感光部位)尖端,使(弯曲部位)尖端以下伸长区(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出现了向光弯曲生长。由此让学生学会简单的串联的方法,帮助他们写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了解这些东西之后,学生能不能应用其中的思路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呢?我通过一些习题发现学生对于实验的结论印象深刻,但是用到具体题目中还没有想到这些实验中的具体方法。我想教师这时候的任务就很明确,帮助他们举一反三,找到实验的思想精髓。

三、借助经典题,强化思路

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化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个体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化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个体能用现有认知结构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就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如果现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个体就会作出顺化,来修改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建新的认知结构,顺化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个体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化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所以我把本节课最后部分的重点放在经典实验思路的应用,通过一些实验中体现出的上述思路,把经典思想以题目呈现出来,让学生把前面把握的科学实验原则,经典实验方法进行应用,从而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达到新的平衡的状态。这一节课我重点发掘出几个要点:①拜尔实验,荷兰学者Frits.Went的实验条件都在黑暗中,可排除单侧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当研究某种激素的作用时,要考虑是否需要排除已有激素的影响。如:胚芽鞘尖端该如何处理?③怎样处理相关数据使实验更准确?

上完这一节课以后,我觉得自己对于经典实验的教授课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这些实验的表象,还要透过现象找到其本质:一种实验思想精华。从认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帮助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化来完成好自我调节使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这个任务完成得好的教学应该就是有效教学,这个任务完成得不好的教学应该就是无效教学。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学生必然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同时我感觉到课堂上的不足是提问涉及的面较小,要把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我的设想是利用分组进行具体实验的操作,然后从各组经典实验中再现结果,让同学们都参与其中,并结合同学的讲解来进行,这是我在以后课堂教学中具体要努力的方向。

实验思想是智慧的闪光,是经验的积累,是学生宝贵的财富。教师应该不遗余力地在日常课程中渗透这一思想,让它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这才是一个生物教师的重要职责。

参考文献:

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中学)

猜你喜欢
认知规律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