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课本习题的解题教学反思

2014-01-27 01:29姜淑芬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图象解析题目

姜淑芬

新课标(A)数学必修一第39页A组第六题是一道难度不大的题目,训练了奇偶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对于进入高中不久的高一学生是一道很好的训练题,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这类题目,我在教学中用了三种方法讲解此题。

设计一:本题从题目上读字面意义要求画出函数的图象,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训练的是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由已知x≥0时,f(x)=x(1+x)是二次函数,做出此时函数的图象,再利用高一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很熟知的中心对称的方法,画出x<0时的图象,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此时的解析式。

设计二: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题目中给出条件是奇函数,满足f(-x)=-f(x),利用奇函数的定义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将所要求x<0时的解析式转化到已知解析式(x≥0)上,求出函数的解析式。

反思一:教学设计。本节课达到了教学目标,使学生感受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对上述三种解题设计方案我比较倾向于第一种和第二种,第一种方案遵循教材原有意图,符合高一学生的原有的认知规律,是学生很容易接受的,但是第一种方案的局限性很强,当遇到不好作图的题目或者是学生不熟悉的函数图象时,

学生是无从下手了,第二种解法更具有一般性,利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适用于这一类的题目,因此设计上比第一种方案好,第三种方案从理论上讲是应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但这种方法在学习了解析几何之后能够更好的理解,对高一学生有认知困难。

反思二:学生接受的情况。课堂上学生对第一种方案接受较好,完全是自主完成解题过程,相应的练习及课后的作业接受的都很到位。对第二种方案就如预期的一样,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应该设x的什么范围,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将-x代入x≥0时的解析式中,这是对分段函数的不理解造成的问题。对于第三种方案,在课后的习题及测试中,我发现有部分同学喜欢这种方法,他们的解释是只需要将(-x,-y)代入就行了,很简单。应该说从函数的意义上,他们不是完全理解。

反思三:对今后教学的指导意义。我对这节解题教学设计的预期基本达到,但不足之处也很多,由于第二种方法还有部分同学不是很能掌握,要继续对他们的个别指,针对此方法对分段函数做更多的课前复习,达到双嬴。第三种方法不是很适合在高一这么早的时候讲解,会给学生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只是死记解题过程,而不求思维过程,学生在此方法中对符号的使用也易混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也让错误解法暴露出来,让学生通过错误学会成长,让学生体会学会的快乐。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图象解析题目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相机解析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