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改革误区的探索与解决之道

2014-01-27 01:29刘广宇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教改教法课程体系

刘广宇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技能与素质的培养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现在,我国的各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充分意识到技能性人才的培养对国家教育的战略性意义,并针对技能性人才的培养,做了许多教学改革。但是,因为我国中职学校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很多教学管理和方法上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影响了教改的效率和效果。凭借多年来对从事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理解,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出现的误区进行探索。

关键词:技能与素质;计算机;教学改革(教改);课程体系;教法

教学过程中时常有教师反映现在的教学工作很难,学生不学,厌学情况严重。学生也反应科目理论知识太难太多,学得不好。家长也有疑问,孩子毕业后到社会就业,出现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轨,用非所学,就业困难。更有人认为是社会的发展,对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中等职业教育不适应社会的需求,不能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现在读中职的都是家里没钱读不起高中的学生或者是学习成绩太差不能适应高中学习的一类人,所以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出现每况愈下的迷局!

上述问题是个不可忽视的事实,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是这么理解的。

一方面,由于中职生源问题所构成。笔者曾对两所中等职业学校连续三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一下调查:中考后成绩达到或接近高中录取成绩的为0.5%不到,初三毕业的为40%,初一、初二来的占60%。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职教育阶段的教学就有一个相应的衔接问题。

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设置和市场需求的脱轨。学生在校所学知识,理论多于实践,所学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差,造成中职学生毕业就失业,技能如无“能”的问题。

笔者认为产生其原因主要是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与学生实际不符,与就业需求相脱节而造成的。

为此,笔者就以上问题根据所教专业情况谈一下解决之道。因个人水平原因,一家之言会有很多不当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

一、确定“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是专业学改革的基础

过去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大多是由国家统一规定没有体现以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没有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没有体现职业教育以发展技能为主的本质。有的陈旧落后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有的太过高深不适应学生的实际学力,而大多数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重理论轻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所以专业课必须改革。

如果把教改比喻成“盖一座大厦”,那么合理专业设置就像是楼房的“地基”,它决定了以后教改的走势和进程,甚至对教改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理的专业设置”——这一教改要素,其重要性和地位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现在的中职学校对于专业的设置有着一些误区,如过分强调对国家教学大纲的遵从,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而忽视了社会企事业单位对技能型的人才需求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础的实际情况。开设的课程,有的理论性多于实践,有的“大”而“全”,这导致了毕业学生动手能力差和“学非所用”情况的出现。开设的课程“理论多于实践”的情况是计划经济和应试教育的产物,也是教改的重点改革方向;开设的课程的“大”而“全”,则是各中等职业学校比较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中心任务是技能化培训,不同于高等教育对讲授理论知识的较高要求,由于它特殊的地位,在进一步深化教改中,究竟应该倾向于“理论与实践并重”还是“进一步深化技能培养”。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一言蔽之,那就是:市场经济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中职学校应该试着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以“就业”为导向,制定自己的教改方向。如计算机专业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对平面设计类人才有需求,则我校就根据这种情况,把计算机专业中的必修课“计算机原理”等纯理论课,调整为选修课的平面设计课程“Photoshop”“Coreldraw”等,以适应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设置的合理性也要与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

例如,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开设“局域网组建与维护”,那就需要从本校的课程体系,学生基础,师资力量等方面做全面的考察。“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是现在市场上急需的领域,前景很好。但作为略为高端的技能课程,如果在中职院校开设,我们的课程体系是否为开设此课程做好了充分的积累?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此项技术的基础?他们是否能理解掌握这部分知识,而学习“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这门课程前要掌握的网络基础是否开设了?我们的教师是否具备一线的实际工作经验?设施设备是否齐备诸如此类的问题将影响到专业开设的成功与否!我们不能因为某些专业是“热门”专业,而一哄而上,却忽视了教育的质量,其结果可能与我们的希望背道而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办出自己的特色。

三、教学计划合理设置与灵活性调整

1.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的关系,强化技能训练

理论是基础,是做好实训操作的前提。理解好理论知识,实训技能就会有的放矢。反过来,技能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与推动。二者要根据不同学科,处理好相应关系。例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一科,对理论知识要求了解硬件组成和部件识别就可以,更多的是强调动手操作能力和维修经验的积累,因此可适当调整比例理论、技能比为4:6。其它科目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置。

2.针对中职学生知识体系薄弱不足的问题,使课程模块化,以“必须、够用”为度,按能力培养的需要来确定课程内容,注意避免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

笔者从自己多年来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经验的角度上看,不要去片面的追求“大”而“全”。毕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是以“技能型人才”作为就业的“敲门砖”。而且,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中,对教学效率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现有学生的知识基础条件下,如何在如此短促的学期内高质量的完成授课内容,将是中等职业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过多的理论课程会使学生不堪重负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因此理论课程的设置,应以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为基础,选择一个以“够用”为度的平衡点。如我校计算机专业开设时就根据教师建议把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实践技能课程设置为2∶3∶5。如去除了《电工基础》这一理论课程,加大“平面动画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等模块为代表的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在实践技能课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特点,以演示教学、实践指导为主,摆脱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强化了学生实践机会,即使理论知识不足的学生,只要愿意动手操作、有较好的审美能力都可以做出好的作品。学生学有所成,教师教有所得,社会对人才也求有所需,三全齐美,何乐而不为。

教学改革是我国各中职学校面临的一项艰巨的战略性任务,而教学则是一门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在教改中合理地、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每位中职校教师所必须应对的课题。在专业教学改革中,我们面临的问题还很多,除本文中谈及的一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问题之外,还有很多之相关联的教改问题:如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技能方面的考核方式、创业教育问题等等。

各中职院校教改的步子可以再“大”一点,目光在放“远”一点,创新方式应当大力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有及时地转换思想,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本校本学科特色的方法。

参考文献:

唐思群,屠荣生.新世纪新教师教育丛书:师生沟通的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锦州市太和区职业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教改教法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解决措施研究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