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生英语阅读风格的初步调查与研究探讨

2014-01-27 01:29赵伟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

赵伟

摘 要:通过阅读学习英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很多教师把阅读课当作是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点的语法课,翻译课,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点拨语篇的语言特征,掌握各种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风格。就学生的阅读风格,阅读风格与阅读成绩之间,阅读风格对不同阅读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问卷形式做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阅读理解;阅读风格;阅读理解成绩;细节和整体理解;显著差异

一、现状分析

阅读是英语学习最主要的语言输入方式,是从材料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习英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有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摆布,把阅读课当作是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点的语法课,翻译课,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点拨篇章语言特征,掌握各种基本技能。《职业中学英语教师与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在教材选用和教法设计时密切结合学生实际,考虑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具有不同的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而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的基础模块里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能抓住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找出细节信息,读懂简单的应用文,较高要求是依据上下文和构词猜测词义,对文章进行简单的推理,分析,拓展模块是理解一般文章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念和想法。而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使用的阅读策略和信息处理方式就形成了阅读风格。了解读者的阅读风格,一方面,是为了让读者认识到阅读风格与阅读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有目的地选择和使用适合自己的阅读风格,以提高阅读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根据读者不同的阅读风格进行个性化教学,以达到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阅读中注意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结合,不应仅限于一篇文章,而要在总体上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从而让学生在未来或课外阅读中能加以运用。因此,教师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认识并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风格。综合以上考虑,笔者对自己所任教的学校的高一电商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想就学生的阅读风格,阅读风格与阅读成绩之间,阅读风格对不同阅读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做研究和探讨。

二、理论支撑

1.心理学角度

认知风格这一术语,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加工信息(包括接受、贮存、转化、提取和使用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认知风格主要有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和冲动型思维与反省型思维之说。

美国心理学家H·卫特金提出来一种认知方式场依存—独立型。场依存型是指当学生面对作为认知目标的问题时,倾向于从整体出发搜索信息。场独立型是指当学生面对问题时,倾向于从细节出发搜索信息。

英国心理学家帕斯克通过对学生的实验发现,有些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倾向于采取整体考虑问题的整体性策略;有些学生则趋于采用一步一步的系列性策略

心理学家卡恩通过实验发现,有些学生知觉与思维的方式是以冲动为特征的,在回答问题时很快就作出反应;有些学生则是以反省为特征的,不急于回答,而对细节作分析,然后给予较有把握的答案。

Riding认为,认知风格有整体—分析型之说。整体—分析两个因素与个体在加工信息时倾向于从整体上看还是倾向于从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看相联系。

笔者研究了几位心理学家的理论,认为认知风格可以分为整体型、细节型,考虑到对学生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把阅读活动当作读者和作者之间积极主动的互动过程,鼓励作者与语言材料展开交流。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应结合生活常识、语言知识和智力对作者提出的观点和信息进行分析和质疑,因此提出分析型的新的类别。也就是学生不仅要把握整体和细节信息,还要对于已知的信息后面隐藏的内容和含义也能揣摩和领悟。

2.对阅读认识的发展

译码论:阅读过程被认为是“译码”过程,也就是使感受到的单词、短语和句子在阅读者的语言体系里对号入座,人们对阅读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解读文字的译码过程阶段。

自下而上模式:要求阅读者依据语言知识由部分至整体逐字逐句地理解材料,但不重视语篇层次上的语言意义,阅读理解必须具备的分析、推测等思维能力以及有关的社会文化知识。

自上而下模式:以古德曼(K.S.Goodman)和史密斯(F.Smith)为代表,认为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对读到的整篇材料不断假设、预测,依据已有的知识网络推理、验证、修正,达到阅读的目标,“阅读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

阅读互动论:赫德森(T.Hudson)与卡雷尔(P.L.Carrell)提出阅读是阅读者与所读材料互相沟通以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作用的过程。

从阅读过程被认为是“译码”过程的译码论,到逐字逐句地理解的自下而上模式,到古德曼(K.S.Goodman)和史密斯(F.Smith)的自上而下模式,再到赫德森(T.Hudson)与卡雷尔(P.L.Carrell)提出的阅读互动论。

学习者个体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决定了其学习方法或学习策略上的不同。笔者结合了认知风格的类别,整理了阅读理论的观念,总结认为,阅读可分为三种,一是通过视觉准确、迅速、自动地认出单词词汇,唤起记忆里有关语义、词法、句法的联系,逐渐形成对句子、短语、段落的理解,也就是定义的细节型阅读风格;一是从篇章角度出发,把握文章脉络,全面了解通篇的题材、体裁特征,以及具备必要的语言、社会、文化知识,就是整体型阅读风格;还有就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对文章开展假设、预言、推论、验证和修正,把语言知识与图式知识结合起来,阅读过程是作者语言与阅读者知识网络的相互作用过程,称为分析型阅读风格。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职高学生在阅读理解时是采取什么阅读风格的?

阅读理解成绩是否受阅读风格的影响?

不同的阅读风格对于阅读理解的细节和整体理解是否有显著差异?

2.研究对象

本实验受测试的对象是职高高一年级的一个普通班级,普通班级是几个平行班级里英语成绩较为理想的。

3.研究工具

关于阅读风格的调查问卷,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浏览、跳读、寻读、细读等不同的阅读技巧,解释如下:

寻读:查找具体信息,如:按时间或概念次序排序,辨认关键字词和概念。

略读:理解50%左右的内容,了解文章结构,获取要点,如:阅读标题,主要段落的起始句。

细读:较全面地理解文字,辨别要点和重要细节。

分析性阅读:辨别要点和重要细节,推测作者暗含的观点,适当做笔记,对重要文字用图。

概括

考虑到调查的信度,把细节型、整体型、分析型混合起来,增加选择的难度,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情况,对符合自己的选项加以选择,笔者在给分的基础上,分析学生是哪种类型的阅读风格。

另一试卷是三篇阅读理解的测试卷,一篇关于体育,一篇关于城市如何形成,一篇关于巧克力的销售。为了考察不同风格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的得分情况,设计题型既有直接在文中可以找到答案的,识别指示代词的细节型;也有给文章定标题的,通过通读上下文才能得出结论的整体型;还有文中即使通读找不到答案,但要通过自己的推理,推测作者没有表达的内涵和观点的分析型。有两位同学风格试卷没交,测试分数为10,4,有三位同学风格试卷没答对,测试分数为3,7,7,有全选对的,全选错的,或逢单数选。试卷回收共42份试卷,42份有效。

4.数据收集和分析

(1)定性分析

由于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对职高生的英语教学往往采用传统的方法,即以语言知识为主,把阅读当作是语法教学,学生对于阅读技能、阅读策略几乎闻所未闻,所以对自己到底是哪种类型的阅读风格不甚了解,比如,有些同学认为,第2题应该是整体的,结果认为是细节的;第13题应该是细节的,结果认为是分析的。所以我在决定他们属于哪种类别时,把两项分数相加,比如,一个学生阅读风格里细节型得5分,整体型得2分,分析型得1分,而阅读对应得4,1,1分,加起来是9,3,2分,属于典型的细节型;但再比如分别是4,1,4分和6,3,2分,加起来是10,4,6分的同学,觉得自己是整体型,但阅读才拿2分,而细节型阅读拿6分,就把其纳入细节型。还有分别是4,3,1分和5,5,6分,加起来是9,8,7分的同学,觉得自己是整体型,但分析型阅读拿3分,且对的题是相对难度较高的12,14,15,就把其纳入分析型。

(2)定量分析

阅读风格的调查问卷,共20题,其中关于细节型的8题,分析型因为考虑到、预想到职高学生对文章解读有分析能力的可能不多,设计了5题,整体型的7题。

阅读理解的测试卷,共15题,共15分。把整体型设计为5题,分析型4题,细节型6题。在给学生测试后,把所有数据输入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

(3)结果与讨论

①阅读风格调查

高一(2)班总人数为42人,有57.1%的人属于细节型阅读风格,23.8%的人属于整体型阅读风格,19%的人属于分析型阅读风格。分析型阅读风格比例不高,可以说职高生对分析型阅读风格的概念都不太了解,别说在实际阅读时加以运用。

②阅读风格对高一学生阅读成绩的作用

不同阅读风格的高一(2)班学生阅读总成绩总体水平结果:

细节型的学生阅读总成绩均值为7.6分,整体型的学生均值为9.6,而分析型均值为10.0,分析型的学生总体水平最高。高一(2)班分析型的学生阅读时有清楚的目标,依据任务的不同,采用不同速度,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在目标语言里感知信息,而不是在翻译信息,依据语境猜词义,用知识网络理解文章。

表1的F值为7.107,Sig值为.002,显示三种阅读风格的阅读者之间的阅读理解水平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且差异性很显著。(Sig值要<.05,是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分析型与细节型的均值相差2.4分,差距较大。

由表2可以看出,整体型与细节型的学生之间差异显著性概率达到.007,而两者的均值差异达到1.9333,说明整体型的学生总体阅读能力高于细节型的学生。分析型与细节型的均值差异为2.3333,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概率为.003,比整体型与细节型的学生之间的差异还要显著。

那是因为细节型学生单一重视阅读中的语言现象,注意力放在字、词、句上,忽略阅读的整体把握,忽视了阅读技巧的培养和阅读速度的提高。

③阅读风格对高一学生阅读细节问题的作用

不同阅读风格的高一(2)班学生阅读细节问题总体水平结果:

不同阅读风格高一(2)班学生在解决阅读细节问题上能力依次为细节型为4.5分,整体型为4.6,而分析型为5.0,分析型的学生总体水平最高。高一(2)班分析型的学生由于有清晰的阅读目标,熟练的阅读技能,在处理细节问题上更有精湛的能力。而整体型学生在处理细节上往往把握不准,片面追求全文大意、主旨等更高层次的解读,而对细节问题忽略不计。

表3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F为.944,Sig为.398,显示

三种风格在解决阅读细节问题上没有显著差异,表4显示细节型与整体型、整体型与分析型、细节型与分析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此外,笔者还注意到(2)班整体与细节差异为.1417,分析与细节差为.5417,分析与整体为.4000,显示(2)班分析型学生在处理细节问题上比其他两种类型的要好,在实际的考试里,(2)班学生可能由于过分注重细节,徘徊滞留而在速度上有欠缺,花费更多的时间。

猜你喜欢
阅读理解
浅析初中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