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化融入企业的血液

2014-01-28 09:04本刊评论员
中国石化 2014年10期
关键词:日常化炼化调整

□ 本刊评论员

中国石化已跃居《财富》500强企业第3位,但在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排名上则在30名之后,“大而不强”的特征异常突出。要想从“大”到“强”,成为世界一流大公司,就必须着力提高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因此,优化调整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就成为中国石化下一阶段发展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

企业适应市场者生,不适应市场者死。优化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今世界基业长青的一流大企业,无一不具有出色的优化调整顺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看看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这些国际大公司,其战略、业务、资源、产品,在百年历史中,都经历过无数次历史性的重组整合和优化调整,才得以持续发展壮大。

多年来,中国石化一直在不断优化调整,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如建设了一批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的大型炼化基地,油品质量不断升级,从而在短短10年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炼油和化工生产商,跻身世界大企业前三名,基本实现了“做大”的目标。但是,做大容易做强难,要实现由“做大”到“做强”的跨越,面临巨大挑战。炼化板块作为中国石化的核心业务,肩负率先打造世界一流的历史重任,目前却陷入盈利能力弱、竞争力不强的困境,优化资源、调整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显得十分迫切。傅成玉董事长挂帅成立集团公司资源优化领导小组,并把资源优化作为“一把手”工程,足见优化工作对中国石化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石化要打造世界一流,就必须提升优化调整的能力,让优化调整融入企业的血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优化调整、提质增效的工作正在集团公司上下展开,但业务板块的系统优化、区域企业间优化的推进仍然面临一些阻力,不同企业内部优化差别很大,一些炼化企业应变不及时,优化不到位,陷入亏损无奈的困境。要提高集团公司的优化能力和水平,就必须增强全员优化意识,建立优化长效机制,推进优化的市场化、自主化、日常化,使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成为推动中国石化永续发展的优良基因。

推进优化市场化。优化调整不是简单地提高技术经济质量指标,而是必须以市场为中心,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镇海炼化等企业之所以能在市场环境不好时仍然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是因为他们始终围绕市场做优化,眼睛盯着市场,功夫下在现场,能紧跟市场变化的趋势和节奏。而一些系统优化、区域优化项目之所以遇到阻力,核心在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市场化运行和定价机制,优化项目利益分配不合理,影响了一些关联单位的积极性。围绕市场做优化,要求把握市场大势,在规划投资上具有前瞻性;在生产经营上紧盯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资源产品结构;在内部管理上推行成本效益导向,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

推进优化自主化。目前的优化工作主要由总部依靠行政力量自上而下地推动,出现了“上热下冷”,推一推动一动,总体优化、区域优化进展慢,各企业内部优化发展不平衡,有的企业面对亏损困境强调客观、无所作为的状况。其根源在于作为优化调整主体的企业主动优化的动力不足,更多是迫于外在压力被动搞优化,而不是千方百计地主动做优化。倡导企业树立大局意识、考虑整体利益,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立利益导向、效益导向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推动企业从被动优化变为主动优化,从“要我优化”变为“我要优化”,才能加大优化力度,提高优化水平,确保优化工作持久深入推进。

推进优化日常化。优化要见成效、上水平、持续深入推进,就不能停留在搞优化活动、上优化项目、开展优化攻关等具体工作上,而应使优化工作制度化、日常化、全员化,做到人人想优化,日日做优化,处处在优化,让优化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为此,就必须建立鼓励优化的激励机制,把优化融入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融入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之中,融入企业的血液,使优化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成为日常工作中的一种习惯,成为企业的文化。这样,优化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中国石化不断发展的基因。

猜你喜欢
日常化炼化调整
炼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智能油田/智能炼化建设》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工位大调整
压力表在炼化装置上的应用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文化转向与大学文化的价值重建
18